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8篇
  71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高飞雨 《农学学报》2022,12(7):89-93
为控制转基因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链条上的风险,世界主要国家均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法律或规定。笔者通过考察世界主要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机制,分析现阶段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机制的优缺点,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标准体系管理缺乏协调统一、检验检疫水平有待提高、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据此提出增强标准体系管理的协调性、提高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水平、加大转基因科普宣传力度、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2.
不同水分对砂壤土初级氮转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土壤初级氮转化速率对水分含量变化的响应,以深入认识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中氮素的产生、消耗和损失过程,为农田土壤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该地区的农田砂壤土为对象,利用;N同位素双标记技术结合FLUAZ数值优化模型开展室内培养试验,研究60%WHC(田间最大持水量)、100%WHC和淹水条件下土壤初级氮转化速率。结果表明:60%WHC水分条件下土壤初级氮矿化速率、初级氮固定速率、初级硝化速率和初级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87、1.16、2.84 mg·kg1·d1和0.01 mg·kg1·d1,水分含量增加至100%WHC对土壤初级氮转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淹水后土壤初级氮矿化速率和初级氮固定速率分别增加至2.45 mg·kg1·d1和2.15 mg·kg1·d1,初级硝化速率降低至1.13 mg·kg1·d1,初级反硝化速率增加至0.65 mg·kg1·d1,与60%WHC处理差异显著。60%WHC和100%WHC处理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初级铵态氮固定速率比值(gn/ia)以及初级氮矿化速率与初级氮固定速率比值(gm/gi)都大于1,而淹水处理的gn/ia值小于1(0.55),gm/gi值接近1(1.14)。非饱和水分条件下,砂壤土的氮素供应和固持能力较低,容易发生硝态氮的积累和淋溶损失。砂壤土淹水后促进了反硝化作用的发生,但氮矿化和固定过程紧密偶联,提高了土壤氮的供应和周转能力;同时硝化作用受到抑制,减少了硝态氮淋溶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403.
404.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技术手段。本实验研究了同位素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及利用其制备的生物质炭的13C丰度(δ13C)和15N丰度(δ15N)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提供基础。研究以水稻为材料,利用15N-尿素叶面喷施和13C-CO2脉冲标记的方法对水稻进行了15N和13C双标记,15N标记结束后设置4 h、6 h和24 h三个停留时间,将标记后的水稻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别在300 °C和500 °C下制备成生物质炭,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水稻及其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结果表明,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水稻地上部分的δ13C由872‰逐渐降低至578‰,而地下部分的δ13C由226‰逐渐升高至869‰。与δ13C不同,水稻地上部分δ15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停留时间6 h时δ15N最大(1764‰),而地下部分的δ15N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整体而言,与水稻原料相比,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分别降低了52.1%和15.9%。而且,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均在停留时间为24 h时最高,300 °C生物质炭表现的更加明显。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300 °C生物质炭的热水可提取有机碳的δ13C比残留固体的δ13C降低的比例由4.14%提高到11.0%,而对于500 °C生物质炭则由32.3%降低到18.9%,表明延长停留时间分别降低和提高了300 °C和500 °C生物质炭的13C均匀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δ13C和δ15N的影响不同,并且这种影响没有延续至生物质炭,停留时间和制备温度共同影响水稻生物质炭的13C均匀性。  相似文献   
405.
稻田固氮对土壤维持肥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水稻种植与固氮菌及其活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试验利用~(15)N_2直接标记法测定了下位砂姜土发育的简育水耕人为土在种水稻和不种水稻条件下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在土壤不同层次(0~1、1~5、5~15 cm)和水稻中的分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土壤中固氮菌nifH DNA及RNA基因数量。结果表明:种水稻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各层固氮量,尤其提高了1~5 cm和5~15 cm土层土壤固氮量对总固氮量的贡献;种水稻处理的总固氮量是不种水稻处理的10.3倍;水稻植株中生物固定的氮占总固氮量的31.48%;在0~1 cm土层,种水稻处理显著提高了nifH RNA基因数量,而对nifH DNA基因数量的增加不显著。可见,水稻种植没有增加固氮菌的数量,稻田固氮量的增加是因为水稻种植极大地促进了固氮菌nifH基因的表达,提高了固氮菌的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406.
针对玉米育种文本数据中存在重叠三元组、实体表达方式多样等问题,提出一种嵌入词汇信息的BERT-CRF(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conditional random field)玉米育种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方法。首先,分析了玉米育种语料表达特征,采用对实体边界、关系类别和实体位置信息同步标注的策略;其次,构建了嵌入词汇信息的BERT-CRF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自建玉米育种知识词典,通过在BERT中嵌入词汇信息,融合字符特征和词汇特征,增强模型的语义能力,利用CRF模型输出全局最优标签序列,设计了实体关系三元组匹配算法(Entity and relation triple matching algorithm, ERTM),将标签进行匹配和映射来获取三元组;最后,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在玉米育种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91.84%、95.84%、93.80%,与现有模型相比性能均有提升。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抽取玉米育种领域知识,为构建玉米育种知识图谱及其它下游任务提供数...  相似文献   
407.
森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土壤N2O来源于土壤氮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硝化、反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以及化学反硝化是其产生的四个关键过程。当前,氮素富集条件下森林土壤N2O排放存在硝化和反硝化主导作用之争,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模式以及微生物驱动机制尚不清楚。综述了森林土壤N2O来源的稳定性同位素拆分,森林土壤总氮转化和N2O排放对增氮的响应规律,增氮对N2O产生菌群落活性和组成的影响,并指出研究的薄弱环节与未来的研究重点。总体而言,森林土壤N2O排放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呈现非线性,包括初期无明显响应、中期缓慢增加和后期急剧增加三个阶段,取决于森林生态系统"氮饱和"程度。施氮会引起森林土壤有效氮由贫氮向富氮的转变,相应地改变了土壤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群落丰度与组成,进而影响土壤N2O排放。由于森林土壤N2O排放监测、土壤总氮转化和N2O产生菌群落动态研究多为独立进行的,难以阐明微生物功能群与N2O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未来研究应该有机结合15N-18O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量化森林土壤N2O的来源,揭示森林土壤N2O排放对增氮的非线性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