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66篇
  免费   1352篇
  国内免费   2404篇
林业   3178篇
农学   2216篇
基础科学   4141篇
  4319篇
综合类   15941篇
农作物   809篇
水产渔业   851篇
畜牧兽医   1975篇
园艺   568篇
植物保护   924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744篇
  2020年   730篇
  2019年   875篇
  2018年   560篇
  2017年   877篇
  2016年   1195篇
  2015年   1072篇
  2014年   1594篇
  2013年   1528篇
  2012年   2502篇
  2011年   2751篇
  2010年   2244篇
  2009年   2150篇
  2008年   2061篇
  2007年   2398篇
  2006年   2002篇
  2005年   1719篇
  2004年   1284篇
  2003年   1018篇
  2002年   731篇
  2001年   640篇
  2000年   489篇
  1999年   402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DNA-DNA 杂交结果表明,水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总 DNA 中存在着与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致病因子调控基因(rpf 基因)具有同源性的 DNA 外段.应用广谱性寄主载体pLAFRI,在大肠杆菌中建立了水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野生型菌株 T3000的基因文库.从文库中筛选到与 rpf 基因具有同源性的克隆 pGXN3000,将重组质粒 pGXN3000通过三亲本接合转入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 rpf 基因突变体,发现 pGXN3000能互补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 rpf突变体,恢复其致病性胞外酶和胞外多糖的产生及致病性.转座子 Tn5诱变,缺失分析及DNA-DNA 杂交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 pGXN3000中确实含有与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编码。双组份调控系统”蛋白的 rpfC 基因功能相同的基因,此基因被定位于 pGXN3000中的3kb BamHl 片段中。  相似文献   
942.
该文提出了可应用于农田的肥料控释装置方案设计,此装置由肥料主管道和养分释放分管道组成,选取天然、半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和果胶作为释放分管道的胶粘物质,在实验室条件下检测了其控释效果,结果表明:养分主要呈线性释放,装置具有良好控释效果.利用Fick第一扩散定律和欧姆定律模拟了装置养分的释放,结果表明:养分的释放主要受扩散系数或物阻率、扩散面积、胶粘物质厚度等因素影响.该模型表明,养分是呈线性释放的,和实测结果相一致,并由此计算出了胶粘物质的控释参数:扩散系数或物阻率,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3.
我国农情信息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情信息是指农业资源、环境与主要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状况的信息.调查研究与分析的目的是为国家农情监测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的标准.本次调查通过抽样方式,覆盖了国家7个部委局与全国22个省、自治区三个层次的农情信息用户,通过对农情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得出:农情监测信息具有及时、客观与覆盖面广的特点,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农业信息资源;农情信息同时已成为各级决策、生产管理、生产经营及农产品市场部门制定农业政策、管理指导农业生产和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科学依据;我国农情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与发布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44.
水培番茄、黄瓜营养液管理专家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无土栽培的技术核心——营养液管理,构建了水培番茄、黄瓜的营养液管理专家系统,以促进无土栽培技术在中国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该文详细介绍了该专家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和功能设计的过程以及知识库的构成;构建了番茄、黄瓜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钙等大量元素的吸收模型,组成动态模型库;优化了番茄、黄瓜在逆境(高温、低温、寡照等)生长条件下对营养液的管理。在大量搜集水培知识和营养液管理数据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对水培番茄、黄瓜不同生育期的营养液浓度(EC),酸碱度(pH),氮(N)、磷(P)、钾(K)、钙(Ca)等营养元素浓度,以及营养液温度、溶解氧浓度的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945.
基于掌上电脑的农田信息快速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方慧  何勇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6):124-128
为了解决精细农业中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的快速获取与分析处理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掌上电脑的农田信息快速采集与实时处理系统。分析了具体实现系统功能的若干关键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索引、Windows CE数据库技术、采样控制等因硬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又针对农场环境下的特殊性,提出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对象的农场模型,以便于更好的描述农场环境及更方便的确定采样方案。作为一种实时系统,该系统可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各种传感器,快速地测量和分析农田信息。应用该系统对两种GPS(Ag132与MAP330)进行了精度比较试验,快速而方便地证实了Ag132有更好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更适于农业生产要求。试验的过程与结果也间接表明了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精细农业田间信息快速采集和处理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6.
沙地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采用分层挖取根系方法调查不同年龄人工小叶锦鸡儿固沙植被根系分布,同时测定植被下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0~100 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2.77%以上.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值以天然植被最高.植被的吸收根系分布对土壤水分具有显著影响,吸收根集中分布区域下层土壤含水量锐减;吸收根集中分布深度的比较发现,天然植被>19年生人工植被>4年生人工植被,成龄人工植被吸收根系分布的浅层化造成降雨无法补充土壤深层水分,植被下土壤形成不透水层,影响主要固沙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947.
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标准和目标,利用GIS技术,以川南山区长宁县为例,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地星GIS为平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并运用计算机数据库语言Visu-al Foxpro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相关应用模型数据库,通过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相关应用模型数据库的集成,能有效地组织不同时空的各类型相关数据,较好地实现土地利用的变更。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时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反映长宁县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48.
不断开创我国同位素示踪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子元 《核农学报》2003,17(5):325-327
在新时期 ,实现中国同位素示踪技术农业应用研究的创新体系 ,主要从以下 4个方面着力 :( 1 )进一步强化主攻方向 ;( 2 )进一步转化科研成果 ;( 3)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 ;( 4 )进一步优化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4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ompacting effect of rubber tracked tractors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wheeled tractors. Macroporosity, pore shape and size distribution, bulk density, penetration resistance and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ere analysed in a clay soil (Vertic Cambisol) near Rome (Italy) following one and four passes on the same track of rubber tracked and wheeled tractors of medium power. The soil structure attributes were evaluated by characterising porosity by means of image analysis of soil thin sections prepared from undisturbed samples. Macroporosity decreased in the 0–10 cm layer of compacted soil, particularly after four tractor passes, due to a large reduc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elongated pores and in their vertical continuity. The rubber tracked tractor had a more pronounced compaction effect in the surface layer (0–10 cm) than the wheeled tractor both after one and four passes; the latter treatment producing the lowest soil porosity. The sam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hich showed a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elongated pores. In the 10–20 cm layer the porosit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ollowing traffic, apart from in the soil under one pass of the rubber tracked tractor. Again in this layer, the lowest values of porosity were found in soil after four passes of the rubber tracked tractor. Single and multiple passes made by the two tractors induced different effects regarding soil penetration resistance and bulk density. Increment ratio of penetration resistance after tractor passes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rol was: 12.5 and 49.9% with the wheeled and 34.4 and 39.8% with the tracked after one and four passes, respectively. Increment ratio of dry bulk density values after tractor passes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rol was 7.9 and 11.7% with the wheeled and 7.5 and 8.3% with the tracked after one and four passes, respectively. The tractor passes transformed the initial subangular blocky structure into a massive structure with sometimes a platy structure in the upper few centimetr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il compaction following traffic with the rubber tracked tractor was generally the more pronounced. However the compacting effect of this tractor after one pass seemed to be limited to the surface layer only.  相似文献   
950.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该文从土地整理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基本概念入手,对项目管理进行了信息化需求分析,阐述了“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介绍了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构建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