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41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41篇
  55篇
综合类   308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通过选用早熟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集成高密低氮、缓控释肥和生物调控技术,研究迟播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结果表明,选用早熟油菜品种圣光127,在湖北省10月22-30日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为60万~105万株/hm~2,施氮量(纯N)为120~240 kg/hm~2的条件下,可获得1 814.3~2 777.4 kg/hm~2的产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有效降低施氮量,起到以密省肥的作用,也能缓解因播期推迟引起的产量下降。实施种子处理、选用缓控肥、适度化学除草和叶面补肥等绿色技术能够促进迟播油菜生长发育,缩短全生育期至190 d左右,能够满足湖北地区油-稻-稻(再)三熟制生产的要求。10月22、30日播种的各处理平均产量2 278.9 kg/hm~2,比全省平均产量2 100 kg/hm~2增产178.9 kg/hm~2,按照油菜子价格4.0元/kg计算,增效715.6元/hm~2。  相似文献   
622.
苏南稻区二化螟上升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苏南水稻二化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水稻品种结构调整,粗秆大穗型品种的推广。栽培方式、抗性变化等因素对螟虫的上升也起了促进作用。根据苏南实际,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应采取以栽培避螟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23.
控氮增钾控制小麦病害发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宜城市和枣阳市开展控氮增钾控制小麦病害发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控施氮肥和增施钾肥,可控制小麦病害的发生,收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田间所施氮肥量与病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当所施纯氮在0~20kg/667m2之间时,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病害发生和为害呈上升加重趋势。根据收益分析,在小麦生长的全生育期内,田间每667m2施纯氮10~12.5kg较适宜。增施钾肥不仅能延迟小麦条锈病的始见期,还能明显降低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的发生程度,减轻其为害。同时,适量增施钾肥还能增加小麦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在每667m2施10kg纯氮和5kg纯磷的情况下,以施纯钾肥11kg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24.
三江平原井灌水稻井水增温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三江平原地区井灌水稻冷水害问题,通过试验重点研究了晒水池、渠道增温,快灌、少灌等增温技术。结果表明,通过晒水池、渠道晒水增温,使4~5℃的井水升温至13~15℃,基本达到水稻生长对灌溉水温的最低要求,保证了井灌水稻的单产、米质不低,效益不降。建立了晒水池、渠道水温与其流程(L)、流速(V)、气温(T)间的经验公式,得出气温越高,流程越长,水温越高;流速越快,晒水时间短,水温越低。通过实验证明又快又少的灌水方法增温效果明显,经过2h的晒水,池内平均水温可以达到20℃以上,平均每小时增温7~8℃,对水稻的产量影响较小,有效的克服了水口处贪青晚熟的现象,节省土地和资金,不但可以减轻池、渠增温的负担,甚至可以代替池、渠增温。  相似文献   
625.
吴兴彪  刘瑞梅 《蔬菜》2021,(8):52-56
为对北方黑木耳种植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林下栽培黑木耳的技术瓶颈,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密云区黑木耳关键生产技术进行集成,从传统栽培技术改良,自动化、机械化栽培,林下出耳探索、绿色防控技术、市场营销和分别进行阐述。5年来,密云区15个镇25个村累计种植黑木耳172.9 hm~2,累计产值6 105.6万元,每667 m~2增收2万元以上,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6.
机械化大豆"三垅"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把机械化大豆"三垅"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市1990年从"八一农大"引进这项技术,经过16a的大面积推广,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总推广面积达到5.34×105hm2,总增收3.73×108元。本文介绍了"三垅"技术,并分析了增产原因。  相似文献   
627.
为加快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与实践,总结出了山地豆类蔬菜肥药减施增效技术,在豆类蔬菜应用中取得了每667 m2化肥用量减少26.2%,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8次,蔬菜经济效益提高580元的效果.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轮作及秸秆还田、土壤改良、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可有效指...  相似文献   
628.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要保粮食面积、稳粮食产量,确保产得出、供得上,也要注重解决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浪费现象,要在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本文基于粮食增产和减损两个视角,系统探讨保障国内粮食稳产增产、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现实情境和主要挑战,针对性提出协同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和节约减损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面对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和我国国情农情,国内粮食生产端呈现为粮食稳产增产面临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技术突破难度增大、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积极性弱化、粮食政策囿于国际规则束缚等难题;粮食消费端则表现为产业链供应链损耗多、食物浪费治理难等问题。据此建议,要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增产和减损同时发力,一方面要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持续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夯实国内粮食产能基础,多措并举调动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两个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倡导节约、营养、健康和平衡消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629.
研究旨在探讨增苗减氮的栽培方式对水稻的氮素流失及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水稻氮磷流失防控奠定基础。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增苗减氮处理对地表径流氮素流失、水稻氮素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减少和秧苗数的增加总氮流失量显著降低,插秧前流失量占全生育期60%以上,总氮流失量最高为常规处理(T2)达到11.80 kg/hm2,T3~T6处理比T2降低13.42%~53.52%。与T2处理相比,T3~T6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提高2.86%~28.99%,偏生产力提高3.40%~24.98%。随着施氮量的降低和秧苗数的增加氮素盈余量降低,T2~T6处理氮素盈余量分别为20.55 kg/hm2、15.23 kg/hm2、16.10 kg/hm2、6.33 kg/hm2和-10.62 kg/hm2。该试验表明适度的增加秧苗密度、减少氮肥投入能够减少氮素流失,提升氮素利用效率,保障土壤氮素平衡。  相似文献   
630.
露地菜豆是粤西茂名冬种作物中规模最大和最有特色的蔬菜产业。同一品种的菜豆其品质差异可导致价格差2~3元/kg不等,且优等优质菜豆畅销,粗劣菜豆产品滞销甚至难消。为了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总结了露地冬种菜豆的四个核心生产技术,可显著提高菜豆的品质和产量,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