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3篇
  免费   719篇
  国内免费   1039篇
林业   1545篇
农学   1164篇
基础科学   448篇
  1712篇
综合类   7464篇
农作物   831篇
水产渔业   458篇
畜牧兽医   1459篇
园艺   531篇
植物保护   1189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550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681篇
  2015年   574篇
  2014年   907篇
  2013年   784篇
  2012年   1180篇
  2011年   1183篇
  2010年   952篇
  2009年   985篇
  2008年   792篇
  2007年   886篇
  2006年   800篇
  2005年   604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为研究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SC)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利用4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药后48 h 5%氯虫苯甲酰胺SC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LC50为0.563 0 mg·L-1|其次是10%多杀霉素水分散粒剂(WG),LC50为0.856 7 mg·L-1|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EC)和1%阿维菌素EC的毒力较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SC 1 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最好,达到95.04%,显著优于其他3种药剂|10%多杀霉素WG 5 000倍液的防效次之,为82.01%|而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1 500倍液和1%阿维菌素EC 750倍液的防效较低,分别为71.67%和63.95%。  相似文献   
83.
O3对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与大田试验,明确O3对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病害发生初期,用O3发生器隔天施放O3,每天施放3次,每次40min,间隔20min,O3浓度维持约1mg/kg,施放后7天,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及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63.4%、53.6%、68.7%和65.0%。室内施放O3 60s,间隔20min,持续12h,对温室白粉虱、南美斑潜蝇成虫杀伤力为100%。O3对黄瓜植株安全,但随着黄瓜生育期的推进,对O3的忍受能力依次减弱。苗期忍耐O3最大浓度为1~2mg/kg,结果期0.4~1mg/kg,后期0.2~0.4mg/kg。O3防治黄瓜病虫害新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方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尤其在黄瓜定植前对棚室进行大剂量消毒,可不留死角,且有效地解决了硫磺等药物消毒所造成棚内一些设施的破坏及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难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亚致死剂量四聚乙醛对福寿螺的主要靶标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0.50mg/L的四聚乙醛处理不同时间后福寿螺不同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四聚乙醛对福寿螺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96hLC50为3.856mg/L,安全浓度为0.039mg/L;在用0.50mg/L的四聚乙醛处理的24h内,福寿螺鳃和腹足内AchE酶活力分别升高到未处理时的1.565和1.481倍而后下降,肝和肠组织内AchE酶活力分别下降为未处理时的0.132、0.282倍而后升高;不同组织中GSTs酶活力均呈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不同组织内MFO酶活力均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0.50mg/L的四聚乙醛能诱导AchE、MFO和GST活性不同程度的增加,解毒酶MFO和GSTs可能在四聚乙醛的代谢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5.
新生仔猪下痢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特别是热敏肠毒素(Heat-Labileenterotoxin,LT)则是导致幼畜腹泻的直接致病因子。在兽医临床上,由于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仔猪下痢,大肠杆菌对这些药物普遍地产生了耐药性,致使临床疗效越来越差。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了针灸对哺乳仔猪下痢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有关针灸防治仔猪下痢机理的研究则相对滞后。为此,本试验应用兔回肠结扎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了电针刺激对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致肠水、钠分泌的拮抗作用,以便为针灸防治…  相似文献   
86.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本文综述了对螟虫长距茧蜂的研究概况,包括该寄生蜂的主要生物学习性、对玉米螟自然寄生率及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等。  相似文献   
88.
对不同时期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的致死和寄生作用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室内测定.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侵染初期长枝木霉分生孢子吸附或寄生在虫体的表面,并且分生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菌丝穿透虫体体壁.侵染后期被分生孢子寄生的虫体开始出现畸形,且寄生的部位出现缢缩和溶解,甚至有的虫体完全溶解.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2龄幼虫具有明显的致死和寄生作用,并且不同浓度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第14天浓度为1.5×107个/mL的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2龄幼虫的寄生率为87.33%,以及72 h后2龄幼虫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00%和88.81%.  相似文献   
89.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浓缩营养剂,测定浓缩营养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蛋鸡场饮用水中添加浓缩营养剂,1周后蛋鸡产蛋量平稳增加,平均增幅为5%~10%;浓缩营养剂可显著提高鸡的抗病能力;浓缩营养剂可显著提高鸡蛋的品质,显著降低破蛋、软蛋的数量。  相似文献   
90.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determine the magnitude of the priming effect, i.e. short-term changes in the rate (negative or positive) of mineralisation of native soil organic carbon (C), following addition of biochars. The biochars were made from Miscanthus giganteus, a C4 plant, naturally enriched with 13C. The biochars were produced at 350 °C (biochar350) and 700 °C (biochar700) and applied with and without ryegrass as a substrate to a clay-loam soil at pH 3.7 and 7.6. A secondary aim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ryegrass addition on the mineralisation of the two biochars.After 87 days, biochar350 addition caused priming effects equivalent to 250 and 319 μg CO2-C g−1 soil, in the low and high pH soil, respectively. The largest priming effects occurred at the start of the incubations. The size of the priming effect was decreased at higher biochar pyrolysis temperatures, which may be a way of controlling priming effects following biochar incorporation to soil, if desired. The priming effect was probably induced by the water soluble components of the biochar. At 87 days of incubation, 0.14% and 0.18% of biochar700 and 0.61% and 0.84% of biochar350 were mineralized in the low and high pH soil, respectively. Ryegrass addition gave an increased biochar350 mineralisation of 33% and 40%, and increased biochar700 at 137% and 70%, in the low and high pH soils, respectively. Certainly, 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 if biochar is used to sequester carbon a priming effect may occur, increasing CO2-C evolved from soil and decreasing soil organic C. However, this will be more than compensated for by the increased soil C caused by biochar incorporation. A similar conclusion holds for accelerated mineralisation of biochar due to incorporation of fresh labile substrates. We consider that our results are the first to unequivocally demonstrate the initiation, progress and termination of a true positive priming effect by biochar on native soil organic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