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61篇
  免费   1036篇
  国内免费   1987篇
林业   2530篇
农学   2563篇
基础科学   1081篇
  2728篇
综合类   10727篇
农作物   1617篇
水产渔业   534篇
畜牧兽医   2281篇
园艺   994篇
植物保护   1429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514篇
  2022年   965篇
  2021年   1003篇
  2020年   991篇
  2019年   1140篇
  2018年   731篇
  2017年   1209篇
  2016年   1444篇
  2015年   1181篇
  2014年   1536篇
  2013年   1353篇
  2012年   1972篇
  2011年   1926篇
  2010年   1548篇
  2009年   1465篇
  2008年   1167篇
  2007年   1215篇
  2006年   882篇
  2005年   714篇
  2004年   468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达乌里胡枝子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山西的6个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为材料,通过测定干旱胁迫和复水后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CO2浓度(Ci)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在水分胁迫下和复水后光合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6个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Pn,TrGs值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光合作用减弱。其中沁水和沁源生态型的Pn下降速度快、幅度大、抗旱性差,阳泉和交口生态型的Pn下降速度慢、幅度小、抗旱性强;复水后抗旱性强的生态型恢复至正常状态的能力强,其WUE比抗旱性差的生态型高。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阳泉>交口>太谷>静乐>沁源>沁水。  相似文献   
92.
The effects of a higher concentrate feed during the raising period on the growth and carcass of Japanese Black cattle being fattened at a younger ag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 pairs of artificially bred identical twins and three pairs of full‐sibs. The animals were fed the concentrate at 2.4%/day (2.4% group) and 1.2%/day (1.2% group) comparative bodyweight (BW) during the raising period. The BW and subcutaneous fat thickness were measured every month using ultrasonic equipment. The animals were slaughtered at the age of 24 months. The BW of the 2.4% group from the age of 6–10 months appeare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1.2% group (P < 0.1). The subcutaneous fat of the 2.4% group from the age of 7–11 months was thicker than that of the 1.2% group (P < 0.1). After those ages, the BW and subcutaneous fat of the two groups did not differ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sing a higher concentrate feed during the raising period for younger fattening of Japanese Black cattle influenced growth from the late half of the raising period to the early part of the fattening period.  相似文献   
93.
9个野生早熟禾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苗期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境内采集的9个野生早熟禾(Poa)为试验材料,设5,0,-5,-10℃共4个温度处理,探讨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寒性,为抗寒早熟禾种质材料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各材料的叶片相对膜透性逐渐增大,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增强。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9个材料苗期抗寒性发现,一年生早熟禾(P. annua)抗寒性最强,小药早熟禾(P. micrandra)、草地早熟禾(天祝)(P. pratensis)和草地早熟禾(甘南)抗寒性中等;硬质早熟禾(P. sphondylodes)、波伐早熟禾(P. poophagorum)、草地早熟禾(肃南)、草地早熟禾 (渭源)、草地早熟禾(兴隆山)抗寒性弱。相关性分析表明,SP含量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POD活性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显著正相关 (P<0.05),Pro含量、SS含量、SOD活性、海拔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成正相关,相对膜透性、MDA含量和年均温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94.
在盆栽条件下,用20,40和60d3个刈割周期与5,15和25cm3种留茬高度组合为9个刈割处理,对热研13号柱花草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刈割周期和留茬高度的互作对柱花草光合特性的影响,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达到显著水平,其他指标均不显著。高频次低留茬(20d5cm)刈割处理的柱花草光合速度(Pn),Gs,胞间C02间浓度(Ci)和Tr均最高,分别达到了20.52umol CO2/(m^2·s),0.49umol/(m^2·s),318.89uL/L和11.32mmol/(m^2·s)。而低频次高留茬(60d25cm)刈割处理柱花草的WUE最高,达到了2.75umol CO2/(mmol·H2O)。  相似文献   
95.
以纯化的草坪褐斑病病原RH2 Rhizoctonia solani为试验菌株,对其生长的温度、pH值、碳源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针对目前化学药剂频繁使用的现状,对生产上经常使用的生防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褐斑病菌生长适宜温度约30 ℃,适宜pH值6.5~7.5,适宜碳源为蔗糖、可溶性淀粉或乳糖。室内7种生防药剂筛选表明:尼索和特立克的抑菌效果最好,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尼索1 500倍处理防效为72.51%,特立克600倍防效为76.94%。  相似文献   
96.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作者综述了猪β-干扰素的基本特性、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7.
用纯化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A06株病毒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4株稳定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D12、4E10、6E2和7G6.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256、1:512、1:512和1:256,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1.024×106、1:2.048×106、1:1.024×106和1:2.048×106.亚型鉴定表明,3D12、4E10、6E2和7G6分别为IgG2b、IgG2b、IgG1和IgG2a.ELISA检测结果显示,4种PRRSV单克隆抗体仅与PRRSV反应,不与其他病毒反应,表明均为抗PRRSV的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单克隆抗体腹水液进行IgG提取纯化,SDS-PAGE电泳验证,仅出现两条清晰条带,无杂带出现,证明纯化效果较好.这4种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为建立PRRSV检测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8.
植物群落共存种的环境适应性和相对竞争能力差异是植物群落动态和演替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其中光合特性与二者都有紧密关联,因此研究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对理解群落演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10种主要的撂荒地植物群落共存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的生长月份(8-10月)和不同水分条件下(适宜水分及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分析植物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3种水分条件下,无芒隐子草、白羊草、小花棘豆和达乌里胡枝子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而冰草和阿尔泰狗娃花的则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10种群落共存种以无芒隐子草的日光合能力峰值最大,冰草的最小;2)除中华隐子草和阿尔泰狗娃花外,多数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在3种水分条件下均呈单峰曲线,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蒸腾能力峰值最大,小花棘豆的最小;3)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和生长月份差异(P<0.05),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最大,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物种和生长月份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4)在演替生态位置上,10种群落共存种以演替前期种的日均蒸腾速率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而演替后期种相对较高,表明演替后期的植物水分利用性能较高。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区,伴随演替进程的土壤环境旱化,演替后期序列种凭借其较高的水分利用能力,将在撂荒地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逐渐代替演替前期种。  相似文献   
99.
本试验对鸽新城疫病毒QL株在鸡胚中的培养特性、血凝素热稳定性及对甲醛溶液、胰蛋白酶等理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为QL株接种鸡胚后96h生长达高峰,QL株可耐受56℃40min,0.1%甲醛溶液能完全灭活QL株尿囊液,且仍保持较好的抗原性,0.5%胰蛋白酶37℃消化30min后,血凝性升高。试验结果为合理利用QL株生产鸽新城疫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以4种野生豆科牧草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光果甘草(Glycyrrhizae glabrae)、罗马苜蓿(Medicago romanica)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种子在绵羊消化道作用前后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变化以及在绵羊消化道内的运移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4种种子排放过程均符合高斯模型,且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排放峰值均出现在饲喂后24~36h,罗马苜蓿种子排放峰值则出现在18~30h。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和罗马苜蓿种子总回收率分别为14.513%、4.463%、10.811%、4.608%,在绵羊消化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36.3、29.6、31.2和31.9h。除苦豆子外,其它3种植物种子在经过消化道后单粒重显著降低(P0.05),4种种子消化后的形状指数较经过消化道前显著减小。经过绵羊消化道后种皮颜色加深,纹理模糊,出现褶皱及明显侵蚀斑。与经过消化道前比较,4种植物种子经过消化道后的发芽率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发芽率提高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段在消化24~48h后。消化道作用可有效打破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罗马苜蓿种子的硬实,4种植物种子均可通过绵羊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