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12篇 |
免费 | 1167篇 |
国内免费 | 65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472篇 |
农学 | 211篇 |
基础科学 | 188篇 |
2190篇 | |
综合类 | 5641篇 |
农作物 | 95篇 |
水产渔业 | 77篇 |
畜牧兽医 | 165篇 |
园艺 | 282篇 |
植物保护 | 3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231篇 |
2022年 | 323篇 |
2021年 | 408篇 |
2020年 | 425篇 |
2019年 | 649篇 |
2018年 | 295篇 |
2017年 | 446篇 |
2016年 | 592篇 |
2015年 | 577篇 |
2014年 | 1015篇 |
2013年 | 960篇 |
2012年 | 1478篇 |
2011年 | 1356篇 |
2010年 | 1150篇 |
2009年 | 1206篇 |
2008年 | 1158篇 |
2007年 | 1250篇 |
2006年 | 1096篇 |
2005年 | 995篇 |
2004年 | 792篇 |
2003年 | 636篇 |
2002年 | 509篇 |
2001年 | 540篇 |
2000年 | 395篇 |
1999年 | 297篇 |
1998年 | 275篇 |
1997年 | 221篇 |
1996年 | 223篇 |
1995年 | 210篇 |
1994年 | 177篇 |
1993年 | 141篇 |
1992年 | 121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究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效应,为合理采取森林经营措施调整林分胸径结构,防控赤松枯梢病的流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方法 以昆嵛山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块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进行赤松胸径及枯梢病病情调查,应用Weibull分布拟合位置、尺度和形状参数并进行$ {x}^{2} $检验,然后将3参数和赤松平均胸径,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表征为赤松胸径特征指标,分别与枯梢病病情指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 结果 各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胸径结构均符合Weibull分布,其中胸径分布中心在9.66 ~16.25 cm,90.00%的样地胸径结构表现为正偏山状分布。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和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呈负相关,但检验结果为不显著;与尺度参数、赤松平均胸径和感病赤松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形状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位置参数呈间接显著负相关。 结论 Weibull分布能够较好地拟合赤松纯林胸径结构。赤松纯林枯梢病病情指数与胸径结构分布中心、胸径结构分布曲线形状、赤松平均胸径和感病赤松平均胸径结构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所测赤松最小胸径存在间接显著负相关,可采取抚育间伐等森林经营措施增加林内优势木比重,降低赤松胸径分化程度,减少感病小胸径赤松,达到赤松枯梢病生态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坡面林地土壤流失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根据土壤保持原理和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在研究地区坡面林地土壤流失监测资料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坡面林地土壤流失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依据系统内各因子行为模拟土壤流失系统状态。该模型可用于长江三峡地区花岗岩坡面不同林地的土壤流失过程、土壤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过程模拟。一般情况下土壤流失量预测相差在5%以下。 相似文献
53.
基于江西中部马尾松天然林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性质测定,探讨其不同林龄土壤碳密度及其垂直分布规律,分析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碳氮磷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龄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且表层(0~10 c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各土层间全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上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0.09 kg·m-2,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碳氮磷含量之间相关性在表层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4.
【目的】明确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Populus davidiana)0~1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垂直分配特征,为评价其碳汇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山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7个土壤剖面(0~100cm土层)的土壤样品,对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的体积质量为1.07~1.69g/cm3,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3种林龄山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53~17.59g/kg。0~10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5.31t/hm2,相同林龄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林龄整个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N、全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正相关;中龄林、近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全K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全K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含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10~20cm土层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20~100cm土层则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 相似文献
55.
56.
Kyasanur forest disease virus breaking the endemic barrier: An investigation into ecological effects on disease emergence and future outlook 下载免费PDF全文
Kyasanur Forest disease (KFD) is found in a limited range of India, but is epidemiologically understudied. The seasonal patterns of KFD are well known; however, the significant concern is on the extent to which changes in epidemiology happen especial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destructions and by the eventual effects of resulting climate change. Presently, a southward and northward spread of the Kyasanur Forest disease virus (KFDV) along the Western Ghats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adjoining states of Kerala, Tamil Nadu, Goa and Maharashtra. In this review, we investigate the cascade of factors that might have facilitated the resurgence of KFDV among the endemic regions in higher frequency and its recent emergence in the area previously not reported. Utilizing published data, we additionally endeavour to exhibit a portion of the impediments of control systems and embody the powerful option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KFDV control. 相似文献
57.
位于昆明市中心的金牛公园定位为城市生态绿地。文章介绍了该公园的森林结构以及植物群落组成,并分析了公园的生态效益。通过问卷调查,92.2%的市民对金牛公园的景观效果满意。提出了城市森林结构模式在园林应用与发展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58.
S.G. Göttlicher A.F.S. Taylor H. Grip N.R. Betson E. Valinger M.N. Högberg P. Högberg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8
In nutrient poor environments, such as boreal forests, many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s take place belowground. Here,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two approaches to obtain estimates of the lateral spread of tree roots. 相似文献
59.
60.
六盘山森林生物量与生态水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盘山木本植物有37科、67属、600余种,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小片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森林及灌木、草本的叶、枝、杆、根、枯枝落叶层对天然降水在不同程度上起着缓减、吸收、截留等生态水文作用。六盘山林区分布的几种根生群落,生物量的差异显著,其中在海拔低、土壤水热条件好、空气湿度大的地方生物量较高。在六盘山林区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下吸水量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最大为华山松,其他依次为辽东栎、白桦林、灌木、草本。六盘山林区自然条件恶劣,森林所产生的间接效益往往超过其本身的价值,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效益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