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15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50篇
  68篇
综合类   82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农户生计资源重组是在耕地流转胁迫下对经济机会的反馈响应。基于重庆市合川区川柠柠檬示范园188户耕地流转农户及其394块流转耕地地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流转农户劳动力特征和流转耕地的数量、质量及耕作半径特征,进而剖析耕地流转后农户多元化生计选择策略,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成果3方面构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生计多样化指数、收入多样化指数、非农化水平及家庭纯收入指标,对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耕地流转致使农户自然资本严重减少,家庭生计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非农主导型转变,生计种类显著增加,趋于多元化。2)耕地流转后,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增加,且农户生计资本属性间及各类型农户间的增长率存在分异。耕地流转导致5大资本失调,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降低。3)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可持续水平在流转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强度从大到小表现为非农主导型农户>农业主导型农户>非农型农户>纯农型农户。总之,农户在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的内部冲击下,生计资本得以重组,致使农户生计的分化与转型,而多元化生计有助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
指出了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资本因素是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间接资本因素是货币资本、依据罗默关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农村与城镇收入差距扩大的缘由进行了分析,得出资本稀缺是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瓶颈的结论.  相似文献   
33.
农户是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践行者”,也是调整效果的“检验者”,探究其认可度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可持续发展实施至关重要。基于江西省510份农户的调查数据,从生计资本视角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就农户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认可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分析。研究发现:(1)样本农户生计资本总值与各项生计资本指数都较低,五大生计资本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生计资本指数最高、自然资本指数最低。(2)人力资本中,文化程度、是否有非农技能和家人健康状况都呈显著影响;自然资本中,承包地面积呈显著正向影响;物质资本中,货车数量呈显著负向影响;金融资本中,家庭年收入和贷款难度都呈显著影响;社会资本中,是否有村干部和是否经常参加村会议都呈显著影响。在此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相关宣传,也要因地制宜,在稳定的承包关系下,根据村庄实际情况选择土地承包权调整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4.
农户的生计策略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正在和即将发生变化,只有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有效引导农户生计行为,破除乡村建设行动的各种阻力。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CFPS四期追踪数据,运用转移概率矩阵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计策略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验证稳健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存在差异,无论何种生计策略的农户,人力资本在5种资本中都最大。短期内多数农户选择维持原有生计策略,动态调整过程较慢,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务工型生计策略。社会资本对农户趋务工型策略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受教育年限和健康对生计策略变动具有正向影响。与东部地区农户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工型生计策略。因此,应加大农村产业多样化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户策略转变速度;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户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扩大对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学校供餐计划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采用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回顾和梳理学校供餐计划的国际研究进展,阐明学校供餐计划的概念和理论基础,重点分析其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短期影响、长期效果以及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探究学校供餐计划的方案设计和国际经验,进一步分析现阶段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取得的成效和可能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结果表明:学校供餐计划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影响,中国需要进一步构建项目监督和激励机制,结合其他益贫政策,发挥营养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进而提高人力资本和促进乡村振兴。本研究的梳理总结有助于加深对学校供餐计划的认识,同时为我国有效实施营养干预项目,促进儿童人力资本积累和减少贫困代际转移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农户资本禀赋、感知价值对其秸秆收集受偿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利用湖北省黄冈市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84份农户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t和OLS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资本禀赋、感知价值对其秸秆收集受偿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愿意参与秸秆收集生态补偿的农户占总样本的90.35%,其最小受偿额度平均值为791.45元/hm2;2)资本禀赋对农户秸秆收集生态补偿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受偿额度有显著负向影响;3)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收集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4)感知价值在资本禀赋与秸秆收集生态补偿参与意愿之间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为0.289;感知价值在资本禀赋与秸秆收集受偿额度之间具有遮掩效应,遮掩效应量为0.225。因此,为鼓励农户的秸秆收集行为,应加快完善秸秆收集生态补偿措施并分层分阶段推进,多渠道提升农户资本禀赋的同时提高农户对秸秆收集行为的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37.
小流域群众水土保持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石节子沟小流域群众水土保持心理状态、社会经济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粮食情结和小农经济思想是影响小流域持续发展的主要心理和思想障碍。提出了石节子沟小流域以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 ,以水土保持常规措施为手段 ,以基础结构建设为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小流域持续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38.
采用相对收入和绝对收入分析法对河南农户家庭收入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五分法”计算,家庭总体纯收入水平的不良指数为9,17;劳均纯收入的不良指数为6.83;人均纯收入的不良指数为6.35;按“十分法”计算,家庭总体纯收入水平的收入不良指数为19.9;劳均纯收入的收入不良指数为12.5;人均纯收入的不良指数为10.49,不同人力资本特征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差异明显,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也高。  相似文献   
39.
基于一个结合新古典增长与内生增长原理的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摆脱低水平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1978—2004年的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投资以及财政性农业投资对农业发展作用,实证结果对理论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0.
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题中之义。在测度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村普惠金融、人力资本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与相邻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提升相邻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对本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无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户对金融业务接纳度来推动本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增加金融覆盖密度、改善金融使用情况以及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均有利于相邻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效果依次减弱。因此,深入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以人力资本为载体,重点培育金融服务型人才、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与人力资本的协同发展机制是实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