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74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篇
  107篇
综合类   689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Differentiating from normal wood, pit membranes in wetwood of subalpine fir contain bacteria of water drop shape or orbicular shape, and flaky shape, as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Not only are ray parenchyma cells in wetwood partially degraded but also margo strands in pit membranes are somewhat degraded by bacterial activities. Most of the bordered-pit membranes in normal wood are unaspirated in green conditions and the proportions of aspirated pits in earlywood and latewood account for only 6.8% and 13.4%, respectively. Nevertheless, most of the bordered-pit membranes in wetwood are aspirated in green conditions and the proportions of aspirated pits account for 77.7% and 72.1%, respectively. The problem of hard-to-dry for subalpine fir could be reasoned from the considerable amount of aspirated pit membranes in wetwoo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ional Science Edition), 2006, 30(1): 53–56 [译自: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30(1): 53–56]  相似文献   
112.
杉木萌芽纯林与混交林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套种火力楠与深山含笑,进行杉木萌芽纯林与混交林的对比试验,9a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比杉木萌芽纯林增加4 04%、8 75%、16 3%、1 43%;混交林中火力楠和深山含笑生长良好,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杉木纯林的1 47倍和1 32倍;混交林的投入产出比高于杉木萌芽纯林,说明本模式是恢复和提高杉木连栽地土壤生产力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3.
强化杉木复合混凝土模板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忠荣  奚海  陈飞  陈哲 《林产工业》2004,31(5):32-34
以竹材和杉木为材料,试制了杉木复合混凝土模板,并对影响板材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模板的力学性能优于木质混凝土模板而施工性能优于竹胶合板模板。  相似文献   
114.
第二代杉木林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连续定位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对4个小集水区第二代1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水区由降水输入的N、P、K、Ca、Mg等营养元素总计为59.285kg/hm2a,径流输出为38.938kg/hm2a,净积累量为20.347kg/hm2a.与该林分7年生时相比,净积累量提高了7.2%,说明集水区第二代杉木林生态恢复处于进展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5.
采用淀粉凝胶水平板状电泳法,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9个酶系统的遗传变异。LAP、PGM及SOD这3个酶系统是单态的,而GDH、GOT、TDH、MDH、6PGDH及SKDH这6个酶系统都是多态的。除MDH外,其余多态性酶系统按孟德尔方式遗传。43种双位点组合中,有7对位点间的连锁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6.
杉木、拟赤杨混交对杉木持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但近 2 0a来因不合理的栽培制度如炼山、大面积纯林经营、连栽等导致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地力衰退、林分稳定性下降 ,严重影响杉木人工林的持续经营[1 ,2 ] 。在认识树种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通过运用人为措施促进自然趋同 ,有意识、有目的地营造针阔混交林 ,可形成具有地带性群落特点的稳定性强、产量高的人工林 [3,4]。近来南方各地开始大力营造杉阔混交林 ,并开展混交林林分结构和生产力及混交改善微生态环境等相关研究 ,取得了显著成效 [5~ 9] 。本文选择…  相似文献   
117.
木材市场价格变化对森林资源资产经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福建埔上国有林场自1995年以来的杉木价格变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代表性的一般杉木中径材经营类型生长指标并结合有关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市场销售木材保本价格,据以分析木材价格变动对森林资源资产经营的影响,为森林经营者经营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8.
杉木干基萌芽能力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两片杉木子代林伐桩和杉木无性系采穗圃萌条数量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杉木子代林伐桩萌条数量在产地间、产地内家系间及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有中等以上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在37%~39%之间;产地的遗传方差分量与产地内家系间的相近。伐桩萌条数量与基径粗度的关系随伐桩年龄的变化而表现不一;不同砍伐季节伐桩萌条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杉木无性系采穗圃无性系间有效萌条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的萌芽能力有较高的重复力。  相似文献   
119.
杉木枯死枝、叶有在树上宿存多年的特性。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一立地指数 14 ,林龄 13a ,保留密度 2 60 0株·hm- 2 的 1代林 ,树上宿存枯死枝、叶总量达 4 10 8 0kg·hm- 2 ,相当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 3 5 4 %。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冠层的分解速度 ,与置于枯枝落叶层的分解速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后者比前者快得多。说明在杉木林生长急需养分的速生期和杆材期 ,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适时地打落于地表 ,使其在枯枝落叶层分解 ,与挂在冠层上的分解相比 ,对林木营养作用不同 ,前者比后者能及时、更多地提供养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林冠下部由低到高呈 4层分布。鉴于各层死亡时间不同 ,经受的分解时间和雨水淋溶的强度也相异 ,其在树冠上的分解速度是分层测定的 ,上下层差异较大。在枯枝落叶层的分解速度也分层测定 ,上下层的差异较小。在枯枝落叶层分解时 ,本实验 1年间枝的各层分解量之和是树冠上分解时的近 2 3倍 ,叶为 5 4倍。在枯枝落叶层分解时 ,1年间各层枝、叶 ,营养元素归还量之和是树冠上分解时的 3 5倍。速生、杆材期 ,适时地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打落于地表 ,对连栽杉木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更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0.
Calculation of radiation transfer within the canopy of a plantation on sloped sites is described. The canopy was assumed to consist of evenly cone-shaped crowns. Within-tree shading by object tree and between-tree shading by tree crowns around the object tree were differentiated. The two-dimensional needle area density (NAD) was introduc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radiation transfer and interception.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with measurements of both daily photosynthetic photo flux density (PPFD) and daily photosynthetic radiation at tens of points within the crown of a 17-year-ol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growing on a sloped site. Simulation showed that modeled data closely matched measurements. Simulation errors likely result from the uneven size of tree crowns, irregular crown shape, grouping of needles to shoots and twigs, etc. Scattering radiation amounted to below 10%, in most cases, of daily radiation, and its uncertainty was relatively sm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