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8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86篇 |
农学 | 75篇 |
基础科学 | 83篇 |
411篇 | |
综合类 | 771篇 |
农作物 | 37篇 |
水产渔业 | 17篇 |
畜牧兽医 | 119篇 |
园艺 | 68篇 |
植物保护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26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138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解亚热带山地成土环境下土壤形成规律和分类现状, 推动中西部山地土壤发生学研究和土系建立, 为山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综述了有关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发育特性及其系统分类的研究资料, 包括中国亚热带山地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和成土过程特点, 亚热带山地土壤分类的主要诊断层、 诊断特性和诊断现象以及高级分类单元的垂直分布规律, 基层分类单元的主要诊断指标。在此基础上, 展望了亚热带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值得重视的 4个方面:(1)深入理解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地球化学和成土过程;(2) 建立中国亚热带典型山地土壤的代表性土族、 土系, 检验和完善现有基层分类单元的诊断指标体系;(3) 强化山地土壤系统分类中分析指标和数据标准化意识;(4) 重视薄片微形态、 现代仪器分析和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2.
83.
测定了长白山天然林、人工林、荒草等植被下及陡坡耕地土壤的主要性状和长白山不同植被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理化性状好,有机质、碱解搂、速效钾、含水量分别为15.434%、525.564mg/kg、472.20mg/kg、38.62%;人工针叶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水量分别为5.335%、232.395mg/kg、32 相似文献
84.
良好的旅游解说系统,是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接受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旅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系统设置状况和游客使用情况,以实地勘察和问卷调查为手段,对其旅游环境解说系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景区的解说系统比较规范,并能于景区的文化蕴涵相融合,也能起到较好的解说引导作用。同时,也发现其解说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解说系统不完善、导游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解说牌示系统有待改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功能完善的游客中心、增加电子解说系统等途径,来推进其旅游解说系统的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草地植被多样性对坡向的响应规律,并分析其月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以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不同坡向(东坡、坡顶和西坡)、不同月份(6~9月)的草地植被多样性指数。【结果】 (1)坡向对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小(P>0.05),而6月和9月西坡比东坡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显著增加了7.4%和10.9%(P<0.05)(2)不同坡向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以及坡顶和西坡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6和8月均高于7和9月,且基本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月份的响应不明显。【结论】 植被多样性对坡向(东坡、坡顶、西坡)的响应较小,但其月动态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86.
利用IN-SITU技术,以洱源县山区典型地带保存较好的旱冬瓜阔叶林为参照,选择自然植被破坏后形成的坡耕地、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桉树林地等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性质变化的样地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研究其水平空间变化、垂直空间变化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7.
太行山前平原典型灌溉农田深层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针对70年代以来太行山前平原典型灌溉农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连续3 a的农田土壤水分观测资料,探讨了山前平原典型灌溉农田0~800 cm深土壤水势变化规律和0~1 540 cm深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动态自上向下具有明显的分带性,0~800 cm土壤层水分动态可分为3层:0~200 cm为入渗-蒸发交替变动带(水分增长和消退的较快,土壤含水率变化范围为0.14~0.47 cm3/cm3,基质势变化范围为-628.21~0 cm,200~600 cm为非稳定入渗带(土壤含水率变化范围为0.04~0.41 cm3/cm3,基质势变化范围为-311.79~0 cm,土壤水势梯度有一定变化范围在0.1~5.61 cm/cm之间),600~800 cm为相对稳定入渗带(土壤含水率在0.03~0.35 cm3/cm3之间变化,基质势变化范围为-138.18~-45.57 cm,土壤水势梯度在单位势梯度左右浮动)。在土壤质地和土壤含水率(维持在田间持水量水平)的影响下,深层土壤层的湿润锋运动速率较快(0.13 m/d),表明地下含水层会迅速地响应地表水分输入(降水和灌溉)。结果可为太行山前平原典型灌溉农田地下水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岩溶山区土壤性质及其对土下溶蚀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中梁山岩溶山区为例,通过野外溶蚀试片法和测量土壤孔隙度、容重、水分、有机碳含量和pH值的方法,探讨雨季和全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变化及其对土下岩石溶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下岩石溶蚀速率差异显著,雨季溶蚀速率要大于全年溶蚀速率,雨季溶蚀量对全年溶蚀量贡献较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总体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下岩石溶蚀速率大小顺序为:林地>草地>菜地>耕地,其中林地最大,耕地最小。土壤有机碳、pH值、孔隙度和水分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土下岩石溶蚀速率。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或抑制岩溶作用的进行。林地利于碳酸盐岩石的溶蚀,促进石灰岩地区溶蚀成土速率,在岩溶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石漠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9.
利用1989年和2002年生长季的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处理并提取阴山北麓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相关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开展景观格局变化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①耕地、灌木林地、高覆盖草地和中覆盖草地是这一地区土地利用的主体类型。从相对动态度来看,未利用土地类型是景观格局中变化程度最剧烈的单元;从绝对动态度来看,中覆盖草地类型对阴山北麓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贡献最大。②从土地利用转化矩阵来看,研究区的耕地、林地、灌木林地、低覆盖草地和未利用地类型都明显增加,高覆盖草地和中覆盖草地类型显著减少,而水体和城镇用地占地面积小,变化不明显。③1989~2002年,研究区斑块密度、边界密度都有所增加,聚合度减少,说明在这13年间这一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多样性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类型呈现单一化趋势。 相似文献
90.
用山路引理得到了一类带有Dirichlet边值条件的p-Laplacian方程的非平凡解的存在性及多解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