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8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林业   819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282篇
  1244篇
综合类   3830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365篇
畜牧兽医   340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23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Adoption of the ecosystem approach to fisheries management relies on recognition of the link between fish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ecosystem, namely their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habitat. However, identifying the habitat requirements of marine fishes and hence determining their distribution in space and time is scientifically complex. We analysed the methodologies and findings of research on temperate, demersal fish habitat requirements to highlight the main developments in this field and to identify potential shortfalls. Many studies were undertaken over large spatial scales (≥100s km2) and these generally correlated abundances of fish to abiotic variables. Biological variables were accounted for less often. Small spatial scale (≤m2),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comparatively sparse and commonly focused on biotic variables. Whilst the number of studies focusing on abiotic variabl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patial scale, the proportion of studies finding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bitat and fish distribution remained constant. This mismatch indicates there is no justification for the tendency to analyse abiotic habitat variables at large spatial scales. Innovative modelling techniques and habitat mapping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providing new insights at the larger spatial scales. However, there is a clear need for a reduction in study scale, or increase in resolution additional to the integration of biotic variables. We argue that development of sound predictive science in the field of demersal fish habitat determination is reliant on a change in focus along these lines.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f spati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 or No Take Zones (NTZ), are to be used in future ecosystem‐based approaches to fisherie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892.
利用辽宁省统计年鉴以及文献相关数据,通过农田养分收支平衡的计算,使用GIS工具,探讨辽宁省各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2007-2009年的平均总氮输入量是1.40E+ 09kg/a,平均总氮输出量是9.28E +08kg/a,平均总氮负荷是4.68E +08kg/a;其中,由使用化肥所产生的氮输入占总氮输入量的56.75%,有机肥氮占总氮输入量的18.73%.平均单位面积的氮输入量为358.94kg/(hm2·a),平均单位面积的氮输出量为240.37kg/(hm2·a),平均氮负荷为118.57kg/(hm2·a).通过对辽宁省14个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氮负荷研究,可以预测出不同地区的农田氮负荷对辽河流域水环境以及地下水的潜在威胁,对农田非点源污染的管理与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93.
为了确定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因子,在收集2000—2006年鲁西南地区农业生产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农田人为能量投入现状,并利用回归和逐步回归的方法研究了鲁西南地区人为能量投入对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农田人为能量投入中农膜的投入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4.6 kg/hm2增长到2006年的20.5 kg/hm2;化肥投入相对稳定(1200~1300 kg/hm2),但总量仍增加;农药的投入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04年达到最高(11.03 kg/hm2);排灌机械、农用车辆的投入呈增长趋势,而单位面积劳动力的投入不断下降,2006年与2000年相比约减少0.65人/hm2。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NPP存在着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历年均以东部(枣庄、济宁)高,平均NPP分别为616 g C/(m2?a)和588 g C/(m2?a),西部(菏泽)低,仅有448 g C/(m2?a);年际间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该地区农田NPP主要受人为能量投入的影响而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不大。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面积农膜使用量和农田灌溉比例在逐步回归模型中可以解释本区农田NPP方差的74.6%。因此,化肥、农膜、有效灌溉比等人为能量投入是影响该地区农田NPP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4.
林业遥感云平台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向用户按需提供林业遥感应用服务的信息平台。从当前林业遥感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出发, 文中提出一种林业遥感应用的云平台总体架构, 结合通用云服务模式阐述林业遥感云平台的服务方式, 介绍云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95.
森林粗木质物残体贮量及功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木质物残体(CWD)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有效地对其贮量进行定量化研究, 对进一步了解CWD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论述了CWD的贮量、CWD的分解、CWD在碳贮量与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CWD贮量和分解的原因, 系统阐明了CWD在促进森林生产力、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促成森林更新等方面的功能, 展望了CWD贮量定量化研究以及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6.
选择北京市为研究区域,采用1998—2007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以谢高地等的研究方法为基础,从影响森林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素的角度,建立修正指标体系,对传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进行修正,分析北京森林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北京1998—2007年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引入协调系数修正后的价值也呈这一趋势,但价值量总体降幅为9%。该结果显示在综合了社会和经济因素对森林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因素后,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实际,变化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897.
对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造成的损失状况做了研究.对受灾林地19 128株林木(D≥1 cm)的受灾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不同径级和不同树高因子下林木的受损状况差异做对比.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林木爱损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径级差异和树高差异.低矮的树木(H<6 m)趋向于被压弯,而翻蔸和腰折易发生在高的树...  相似文献   
898.
抓蔬菜育苗生产 促棚菜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发展历程中的政策保障和商品苗质量保证的技术支撑,以及搞好育供苗生产必须的产前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899.
刘学江 《北京农业》2011,(9):198-199
针对目前集安市农机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00.
陈新泉 《北京农业》2011,(3):176-177
结合我国中西部地区土地退化防治的现状,提出了正确掌握土地退化规律,把握综合生态管理方法,加强部门间协调与合作,强化专业人员技能培训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