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0篇
  24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法,将独龙江流域进行单独区划,衔接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修编成果,得到了独龙江流域的森林资源现状。分析认为,独龙江流域具有林地比例高,人均林地面积多;森林覆盖率高,林地利用充分;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大,森林质量高;生态区位重要,公益林比例和林地保护等级高;天然林比重大,近成过熟林比例高;原始林多,植被保护好等特点。提出分级保护、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禁止木材运出等保护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2.
23.
在中美合作森林健康示范项目云南省丽江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项目区妇女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对妇女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示范项目建设的开展及当地经济的发展,项目区妇女正逐步远离森林,藉此,提出鼓励妇女参与森林生态旅游以及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加强对妇女技能知识的培训等充分发挥妇女在森林健康项目建设中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
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出发,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以层次分析的定量方法为主,结合定性分析对甘肃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
安传艳  梁留科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36-238,241
论述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河南省黄河湿地为例,分析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完善设施、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培育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点)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6.
自1985~2000年,北京市建立市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总面积75 862 hm2.它们在开展保护监测、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生态旅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还存在着权属不统一、人员无编制、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力量薄弱、法规不完备等问题,据此提出了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7.
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我国生物圈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开发标准。根据宝天曼生物圈保护区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在功能分区、开发程序、设施建设、机构设置、社区参与和可持续管理等方面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并把公众教育设施和环保设施的建设作为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入手,针对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关系的对策和措施,并积极倡导生态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29.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定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类型的简要分析,探讨在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定位,从旅游需求和产品的角度、生态旅游的外延及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生态旅游,以充分发挥生 旅游的积极面,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
以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后系统内作物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特性与种间竞争补偿的相互关系,阐明间套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弱化和恢复补偿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为实现间套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套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无显著变化,而套作大豆变化显著。出苗60 d内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是同期单作的43.74%,出苗后80~100 d,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于中熟和早熟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5.54%~59.22%和65.56%~70.81%,大豆收获时,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共生期,套作大豆N、P、K积累量较同期单作降低的幅度分别为31.43%~41.44%、21.17%~25.36%和23.23%~35.6%,晚熟品种与中熟、早熟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共生期结束后,套作大豆养分吸收量较单作显著增加,收获时,晚熟品种N、P、K养分积累量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该群体中,马铃薯是核心作物,共生期处于竞争优势(APS>0、CRPS>0),而大豆处于竞争弱势(APS<0、CRPS<0),选择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可弱化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恢复补偿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