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7篇 |
免费 | 218篇 |
国内免费 | 12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2篇 |
农学 | 218篇 |
基础科学 | 88篇 |
440篇 | |
综合类 | 896篇 |
农作物 | 106篇 |
水产渔业 | 64篇 |
畜牧兽医 | 222篇 |
园艺 | 63篇 |
植物保护 | 1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90篇 |
2011年 | 183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紫草与大青叶提取物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 Johnst]与大青叶(Isatis indigotica Fort)提取物对6株腐败微生物和致病菌的抑菌性能及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结果]紫草提取物对猪粪链球菌、炭疽杆菌、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效应,MIC分别为0.03、0.03、0.08、0.11mg/ml,而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弱。大青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炭疽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效应,MIC分别为0.08、0.19、0.20、0.56mg/ml,而对猪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差,MIC分别为1.08、1.16mg/ml。[结论]为开发和应用大青叶与紫草提取物作为功能性天然防腐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不同药剂处理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能够有效防治猕猴桃根结线虫的药剂。采用田间药剂施用筛选的方法,研究了12.5%阿维·噻唑膦EC等7种药剂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不同药剂对猕猴桃根结线虫均有一定的防效,能控制土壤中2龄幼虫的数量和抑制根结的形成,其中12.5%阿维·噻唑膦EC防治效果最好,药后45 d、180 d对根结线虫和二龄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40%、69.90%和83.83%、80.26%;10%噻唑膦GR与5%阿维菌素GR防效较好;2亿/毫升淡紫拟青霉+生物菌培养基B++(微生物肥)防效较差。12.5%阿维·噻唑膦EC、10%噻唑膦GR和5%阿维菌素GR可作为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核桃外果皮不同萃取部位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筛选核桃外果皮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MTT法,选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对核桃外果皮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石油醚萃取部位、氯仿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对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158.81、40.43、130.49和137.67 mg/L,水相部位对HeLa细胞无抑制作用.[结论]核桃外果皮石油醚萃取部位、氯仿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对HeLa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氯仿萃取部位对HeLa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初步认定氯仿萃取部位为核桃外果皮的抗肿瘤活性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64.
利用振动性理论研究了二阶非线性泛函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与渐近性,并获得了一些新的振动准则.这些准则推广和验证了大量的现存结果,而且处理了已知振动准则所不能应用的情形. 相似文献
65.
对三倍体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养分含量研究表明, N和K元素含量随着生长季
节而迅
速降低;Ca元素含量随生长季节而逐渐积累增加。P元素浓度在春季时略低于夏季,在秋
季最低;
Mg元素含量在所测定的3个季节中基本没有差异。两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的
研
究。大量营养元素的年均值含量的比值为N∶P∶K∶Ca∶Mg为1.00∶0.06∶0.40∶0.10∶
0.04。微量元素Fe、Mn、Cu和Zn的含量均随生长季节而逐渐积累增加。不同无性系变化规律
相
似。方差分析表明,只有N含量差异显著( F=6.73>F
0.05
=3.68,n =18)。不同季节不同无性系
的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不相同。研究结果可为三倍体毛白杨养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以香灰菌HYP-GT01为试材,通过调节培养基成分、pH和光照强度,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及黑色素产量差异,以期发现影响香灰菌菌丝生长和黑色素产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香灰菌在完全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致密边缘整齐,产生黑色素且产量最高,达0.42g·L-1;在低氮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慢,但菌丝浓密,可产生黑色素,达0.34g·L-1。碳源不足菌丝纤细稀疏,且不产黑色素;高无机盐含量和添加吐温20会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可产少量黑色素。在一定pH范围内酸碱度对该菌株菌丝生长及黑色素的产生影响不大。不同光照条件不仅影响菌丝生长速度,还影响黑色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67.
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属于中国西部丘原山地,平均海拔1100m,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土壤贫瘠且宜耕作性较差,耕作粗放,作物的产量一直不高。农民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大量施用无机肥料,肥料利用效率逐步降低,而且肥料的大量施用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合理运筹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8.
不同感染量REV对鸡免疫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剂量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感染肉鸡和SPF鸡后,检测血液中T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和NK细胞、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NDV抗体生成变化等,观察REV感染对机体非特异性、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REV感染均造成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而且高剂量比低剂量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更强,但对NK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的细胞杀伤活性却有升高趋势,在抗肿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结果说明REV感染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是有选择性的,且抑制程度与感染病毒量有关。 相似文献
69.
测定了茂兰喀斯特森林内的荔波野生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叶片的δ13C值,同时对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叶片的δ13C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29.43‰~-26.50‰,平均值为-28.00‰±0.71‰,比典型的亚热带植物要高,δ13C值变化范围也较亚热带地区更大,但与报道的喀斯特山区植物的叶片δ13C值相近;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石面和石缝生境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土面生境的平均值,但石面和石缝生境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的含水量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高低有较大的影响,它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为-0.72. 相似文献
70.
为了艾纳香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月份和不同株龄的艾纳香,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艾纳香l-龙脑含量以10月的最高,8-12月份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生艾纳香中的l-龙脑含量最高,与1年生及更小株龄的艾纳香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以6月、8月与11月的较高,2年生艾纳香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且与其他株龄的艾纳香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l-龙脑为指标提取艾片时,9-12月中旬都可采收,以10月最佳;以总黄酮为指标在11月份采收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