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7篇 |
免费 | 175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74篇 |
农学 | 109篇 |
基础科学 | 174篇 |
228篇 | |
综合类 | 982篇 |
农作物 | 83篇 |
水产渔业 | 25篇 |
畜牧兽医 | 167篇 |
园艺 | 53篇 |
植物保护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203篇 |
2011年 | 194篇 |
2010年 | 155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几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逐渐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2007~2009年连续3年对冀东地区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57份美国GEM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月份的降雨量是褐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降雨量对褐斑病流行的影响;玉米拔节期是褐斑病防治关键期,当累积降雨量达到247.7 mm时要及时进行防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GEM种质资源中有37份免疫材料,占鉴定总数的64.91%;有8份抗性材料,占总数的14.03%。 相似文献
992.
本文试验和分析了单通道光电式鱼苗计数器中各个参数(H.D.d.L)对性能(Y_1,Y_2)的影响,应用正交设计和试验建立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测鱼管径是影响计数误差的关键因素,而出口速度和压头则对鱼的通过量影响较大。所提出的单通道式鱼苗计数器具有结构简单、计数误差比人工小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3.
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1次降雨径流过程中植被过滤带的净化效果也会随时间变化。该文通过野外小区试验,分析了暴雨径流过程中流量对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场暴雨径流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段,即不同入流流量下,植被过滤带对悬浮固体、总氮、总磷、颗粒态氮和颗粒态磷的净化效果变化较大,随着入流流量的减小,植被过滤带的净化效果更为显著,其中草地过滤带的净化效果最好;对植被过滤带进出口水流中的颗粒粒径分析也表明植被过滤带对粗颗粒的净化效果较好,植被阻滞水流使粗颗粒沉积是植被过滤带净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该研究可为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过滤带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4.
995.
小麦淀粉组分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9~ 2 0 0 0年用 3个小麦品种 (“宁麦 9号”、“苏麦 6号”、“重庆面包麦”)研究了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及直支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① 3个品种在花后 17~ 2 7d直链淀粉积累均最快 ,而支链淀粉在灌浆中后期积累最快 ;直支比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呈“S”形变化 ,即灌浆前期下降 ,中期上升 ,后期又下降。② 2年的直链和支链淀粉百分含量以及直支比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直链和支链淀粉的百分含量在样次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品种间直链淀粉百分含量及直支比差异不显著 ,但品种间支链淀粉百分含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柑橘品质,2011年在中国江西省南部地区各县柑橘主产区及赣南柑橘研究所试验基地,调查引起果面伤痕的蓟马种类,根据形态特征共鉴定了11种,主要种类有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Bagnall)、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和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分别占53.25%、18.46%、15.46%,其中为害幼果并引起柑橘果面伤痕的蓟马种类主要是八节黄蓟马。调查发现八节黄蓟马在土壤中越冬,在柑橘花期、幼果期蓟马数量达到顶峰,取食产卵为害花瓣、幼果部位,随着果实膨大,在果蒂周围形成银灰色疤痕。 相似文献
997.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休闲,常规,覆草,垄沟覆盖)和施氮量(N0,N120,N240)条件下西北旱地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产量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含量垄沟覆盖显著低于常规和覆草栽培模式,而>10mm的大团聚体显著高于常规和覆草模式,垄沟覆盖栽培促进0.5~5 mm团聚体向更大级别进一步团聚;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总量N240处理显著高于N0。湿筛法>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覆草和垄沟覆盖栽培显著高于常规,不同施氮量间无显著差异。干筛法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垄沟覆盖显著大于覆草和常规模式;水稳性团聚体MWD覆草模式显著大于常规,覆草模式GMD显著大于垄沟覆盖模式;不同施氮量下水稳性团聚体MWD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GMD显著大于N120、N240。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不同施氮量间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显著。历年2m土层土壤贮水量平均值与水稳性团聚体GMD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栽培模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水分来影响土壤团聚体状况;历年平均产量与水稳性团聚体GMD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直径应较小,利于提高土壤保水和水分有效性,进而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8.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logically Active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Aggregate Stability in Long-Term Organically Fertilized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ologically active soil organic carbon (BASOC) is an important frac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bu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ASOC and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is limited. At an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tation (28°04 -28°37 N, 116° 41 -117° 09 E) in Yujia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China, we analyzed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BASOC content over time in the red soil (Udic Ferrosols) fertilized with a nitrogen-phosphorus-potassium chemical fertilizer (NPK) without manure or with NPK plus livestock manure or green manure. The dynamics of BASOC was evaluated using CO2 effux, and soil aggregates were separated according to size using a wet-sieving technique. The soils fertilized with NPK plus livestock manure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tent of BASOC and an improved aggregate stability compared to the soils fertilized with NPK plus green manure or NPK alone. The BASOC contents in all fertilized soils decreased over time. The contents of large aggregates (800-2000 μm) dramatically decreased over the first 7 d of incubation, but the contents of small aggregates (< 800 μm) either remained the same or increased, depending on the incubation time and specific aggregate sizes. The aggregate stabilit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incubation, but the lowest stability in all fertilized soils occurred in the middle of the incubation, which implied that the soils had a strong resilience for aggregate stability. The change in BASOC content was only correlated with aggregate stability during the first 27 d of incubation. 相似文献
999.
克氏原螯虾生长规律及大规格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苏扬州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虾苗平均初体重为2.01 g/尾,放养密度为6190尾/667 m2,经过130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2.91 g/尾。克氏原螯虾的体重增长呈典型"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根据养殖时间和虾体重拟合其生长方程为:W=(-1.80-52.91)/[1+e(t-40.48)/14.90]+52.91,其生长拐点为在养殖40.48 d时,体重为25.56 g,养殖60 d时,体重可达40 g/尾以上。大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的成本投入为1652元/667 m2,产量可达96 kg/667 m2,净效益达3303元/667 m2。适当降低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密度,提高养成规格,可以降低成本投入和养殖风险,大规格成虾生态养殖是未来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研究表明:番前叶霉病在西安地区春季覆盖大棚和大棚秋延栽培中出现春秋2个发病高峰,以春季发病危害严重.在保护地适温高湿下,从发病始期至盛期,只需10~15d,病叶率可达30%~90%,产量损失10%~25%.当地栽培的番前品种对叶霉病均无抗性.番茄叶霉病发病程度主要与棚内外湿度密切相关,薄膜类型、浇水方式、二次覆盖等对病害的发生均有影响.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在PSA培养基上20~27℃时,菌落发育良好,高于30℃时,菌落停止生长.在饱和湿度下,23℃时,分生饱子4h后萌发.用分生饱子悬浮液接种幼苗,叶片湿润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定植前采用硫磺粉熏棚,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WP、波尔多液,对番茄叶霉病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