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5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876篇
林业   802篇
农学   1194篇
基础科学   365篇
  956篇
综合类   4119篇
农作物   940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487篇
园艺   417篇
植物保护   103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454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光叶楮叶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和氨基酸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叶楮叶中粗蛋白含量较高,从丰富的光叶楮资源中提取叶蛋白对于缓解紧缺的蛋白质资源具有积极地作用。利用响应面法(RSM)对光叶楮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叶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叶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1.70h,温度54.15℃,料液比1.00∶31.54,NaCl离子浓度为0.20mol.L-1。在此条件下,叶蛋白提取率的理论值达到36.93%。光叶楮叶蛋白的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氨基酸组成种类比较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92.
选取了河南省不同产区的353个烤烟样品为供试材料,测定了18种有机酸和8种常规化学成分,并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有机酸的含量差异较大,以苹果酸的含量最高,柠檬酸次之,十五酸含量最小;富马酸的变异系数最高,软脂酸的变异系数最小;氯的变异系数最大,淀粉次之,总氮最小,为14%。烟碱和钾含量偏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偏高;总氮、淀粉、氯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都存在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常规化学成分与有机酸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K+属于与有机酸关系非常密切的指标;总氮、烟碱、还原糖、淀粉、总糖和石油醚提取物属于关系密切的指标;氯属于关系不密切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3.
抚州市主要植烟区病虫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州市烟田病虫害的普查结果表明:花叶病、青枯病、赤星病、野火病的发生和为害较重,其他病害则较轻;烟青虫、烟蚜、斑须蝽、地老虎对烟田烟株的为害较严重,其他虫害则有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994.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孢子活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16~28℃较适宜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量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其中28℃最适合菌丝的生长。4~28℃时,病菌孢子的萌发率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最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8℃。温度对牡丹链格孢菌的孢子活力有明显影响,4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孢子活力明显下降,60℃以上时孢子失去活力。说明温度对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孢子活力均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磷素有效性、植物叶片磷含量及土壤植物磷素营养关系,以期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磷素的影响,明确植物群落对土壤磷素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农地为对照,采集了黄土丘陵区125块样地中不同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茵陈蒿、长芒草、铁杆蒿及人工林柠条、沙棘、刺槐)的叶片及其生长的土地表层(0~2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磷、有效磷、pH和叶片磷含量,分析了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特征以及土壤有效磷与叶片磷含量、土壤p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极低(1.54 mg/kg),全磷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农地>茵陈蒿>沙棘、刺槐、柠条>长芒草、铁杆蒿,土壤pH在不同植被类型样地间差异不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叶片磷平均含量为1.43 mg/g,其中茵陈蒿和沙棘叶片磷含量较高,与其他植物差异显著 (P<0.05);不同植被类型(除沙棘外)样地土壤有效磷与叶片磷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植物叶片磷含量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叶片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有效磷占全磷含量的比例升高,土壤磷素营养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且人工林植被对土壤有效磷的改善作用优于退耕自然恢复草本植被;不同种类植物叶片磷含量不会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发生较大的变动,人工林植被对土壤有效磷的需求高于退耕自然恢复的草本植被,在黄土丘陵区人工加速植被恢复过程中,可对人工林地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比较分析夏、秋季茭白鞘叶(sheathing leaf of Zizania latifolia,SLZL)、叶片等成分差异,并利用5%尿素和3%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NaOH)溶液处理,观察、分析其对SLZL感官和成分的影响,以期为SLZL饲料化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秋茭鞘叶的总能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夏茭高1.85%~2.28%和6.42%~10.14%,而粗纤维、中洗纤维、酸洗纤维、半纤维、木质素和粗灰分的含量低于夏茭,夏、秋茭叶片的总能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叶鞘高8.59%和71.47%;尿素溶液处理后SLZL呈鲜绿色,NaOH处理后呈浅黄色,且质地明显变软、变薄;NaOH处理后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溶出率分别为48.42%和13.52%,是尿素组的2.8倍和5.4倍,中洗纤维和半纤维的溶出率达到27.27%和24.15%。由此,秋茭鞘叶的饲用价值要优于夏茭,叶片优于叶鞘和鞘叶,尿素和NaOH处理有利于提高草食动物对SLZL的适口性和养分消化,结合生产实际,尿素处理SLZL是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Riparian vegeta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serves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 However, the riparian ecosystems have been constantly deteriorating in the past 30 years simply due to water interception for oasis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river. This study pays a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forest because it is a dominant component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m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where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table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in sustaining riparian ecosystems. To reveal leaf-relate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forest to groundwater table variations,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table (DG) and three leaf-related parameters, i.e. leaf stomatal density (SD), specific leaf area (SLA),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δ 13 C).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G and leaf SD is a bi-mode one shaped by both salt stress and water stress. That is, salt stress appeared in shallow groundwater conditions and water stress happened in deep groundwater conditions, and the thin layer around 2.7 m of DG is a stress-free layer. Leaf SD fluctuated according to the DG variation, firs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G, then increased at depths ranging 2.7-3.7 m, and after a relatively stable plateau of SD at depths ranging 3.7-5.2 m, decreased again with increasing DG.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SLA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DG and foliar δ 13 C values are also strongly dependent on DG, further demonstrating that these two parameters are sensitive indicators of water stress. The exponential curve suggests that SLA is more sensitive to DG when groundwater table is shallow and 3 m seems to be a threshold beyond which SLA becomes less sensitive to DG. Foliar δ 13 C becomes more sensitive when the groundwater table is deep and 7 m seems to be a threshold below which the δ 13 C signature becomes more sensitive to DG. These findings should be helpful in monitor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forests and also in providing protection measures (i.e. DG related) for Heihe River riparian forests.  相似文献   
999.
王丽萍  徐传远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74-2575,2585
以红薯[Ipomoea batatas(L.) Lam]茎叶为原料,采用酶-超声波提取绿原酸.对料液比、加酶量、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加酶量1.5%、超声波功率175W、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为3.45%.  相似文献   
1000.
小麦条锈病单叶片光谱和叶绿素含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利用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研究条锈病侵染后小麦单叶光谱和叶绿素含量变化,人工接种条锈病菌在小麦幼苗上,测得接种1~24d的光谱和叶绿素含量,将其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及其一阶微分做相关性分析,利用光谱微分参数进行方程的模拟。接种1~12d,感染条锈病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及其一阶微分光谱在可见光波段呈负相关关系,接种13~24d,两者在可见光波段呈正相关的关系。接种后1~12d的方程模拟中以SDb为变量的模型为最佳模型,接种13~24d的方程模拟中以SDr/SDg为变量的模型为最佳模型,说明可利用光谱参数进行条锈病侵染小麦的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