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0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林业   1350篇
农学   241篇
基础科学   653篇
  468篇
综合类   1789篇
农作物   152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241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Reasons for performing study: The nerve‐muscle pedicle graft technique is a treatment for recurrent laryngeal neuropathy (RLN), but the optimal placement of the pedicles within the cricoarytenoideus dorsalis (CAD) muscle is unknown. Hypothesis: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force placed on the muscular process of the left arytenoid cartilage affects the magnitude of laryngeal abduction. Methods: Five larynges were harvested from cadavers. Using increments of 0.98 N, a dead‐weight force generator applied a force of 0–14.7 N for 1 min each to the left muscular process at 0, 10, 20, 30, 40, 50, 60 and 70° angles. The rima glottis was photographed digitally 1 min after each force had been applied. Distances between biomarkers (Lines 1–4) and right to left angle quotient (RLQ)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left arytenoid abduction. Results: Increasing force from 0–14.7 N progressivel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ength of all lines and RLQ, indicating abduction.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force and angles. Applying forces of 7.84 N or greater (Lines 2–4 and RLQ) or 11.76 N or greater (Line 1) at angles 0, 10, 20 and 30°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greater abduction than applying the same forces at 40, 50, 60 and 70°. Angles of 0–30° correspond with the direction of pull exerted by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of the CAD muscle. Conclusion: In RLN, nerve‐muscle pedicle grafts should be placed preferentially in the lateral rather than in the medial compartment of the CAD muscle. Potential relevance: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can be used to assist surgeons in the plann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rve‐muscle pedicle graft procedure.  相似文献   
22.
试验研究了不同采收期艾蒿水提物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料液比(艾蒿:水)1:15(g/mL),70℃水浴4 h制备艾蒿水提物,测定不同采收期艾蒿水提物中多糖、黄酮和多酚的含量,并测定艾蒿提取物对Fe3+的还原力及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力。结果发现,8月份艾蒿水提物中多糖、黄酮和多酚的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能力也最强,而6、7月份和9月份艾蒿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较低。研究表明,艾蒿水提物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受采收期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他月份相比,8月份收割的艾蒿更适宜制备艾蒿水提物。  相似文献   
23.
徒手克隆技术(handmade somatic cell cloning,HMC)解决了由于昂贵设备对核移植技术应用的制约问题。通过徒手克隆刀的自制,不但进一步节省了成本,且更能符合使用者的习惯,提高总的切割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自制克隆刀进行半卵法去核,可以达到每小时切割496枚卵母细胞的切割速度和88.14%的存活率;自制聚集针具有制作简单,可以打磨、效果好等特点,可以进一步简化和降低徒手克隆技术的成本,提高克隆效率。  相似文献   
24.
3种生长素对蓝叶忍冬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蓝叶忍冬(Lonicera korolkowi‘Zabclii’)为材料,研究了2种不同浓度(50、100 mg·L-1)的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在不同处理时间(30、60 min),对蓝叶忍冬生根部位、根数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长素对蓝叶忍冬枝条扦插生根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IAA处理增加蓝叶忍冬的生根率和根数,但抑制根的伸长。NAA处理对蓝叶忍冬生根效果不明显,仅对根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50 mg·L-1IBA处理60min显著增加了蓝叶忍冬的生根率和根数(P0.05)。另外,3种生长素对蓝叶忍冬枝条生根部位也有影响,3种生长素处理都可以增加皮层生根数,对切口愈伤组织的生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IBA处理对生根部位影响的效果最明显,100 mg·L-1处理30 min可以显著提高皮层生根数并抑制愈伤组织生根(P0.05)。综合比较3种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效果,IBA最好,IAA和NAA次之。  相似文献   
25.
以美国种质资源库(NPGS)提供的541份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为基础,经过连续3年裂荚率评价,共筛选出高、中、低裂荚种质33份。以这33份箭筈豌豆种质作为本研究的试验材料,利用艾德堡HP-50数显推拉力计结合裂荚率对箭筈豌豆荚果水平放置时的裂荚机械力和垂直放置时的裂荚机械力进行分析,为选育箭筈豌豆抗裂荚种质提供精确、快速的评价方法。结果显示,1)箭筈豌豆高裂荚种质荚果裂荚机械力极显著低于低裂荚种质荚果裂荚机械力(P0.01)。2)箭筈豌豆荚果水平放置时的裂荚机械力极显著低于垂直放置时的裂荚机械力(P0.01)。3)箭筈豌豆荚果在水平放置下裂荚机械力大于9.286N的为低裂荚种质,裂荚机械力小于2.163N的为高裂荚种质。研究表明,利用推拉力计测试水平放置的箭筈豌豆荚果裂荚机械力可准确反映箭筈豌豆不同种质的裂荚特性,并为箭筈豌豆裂荚特性的标准化测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通过春伐桑树不同伐条部位对产叶量影响的初步试验表明,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采取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4~6 cm处(留芽2~3芽)伐条的剪伐方式,可显著提高芽条生长量和春叶产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同时影响桑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7.
不同干燥失水方式对牧草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草、紫花苜蓿和混合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干燥失水方式对不同刈割期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粗蛋白质、胡萝卜素营养上看,以人工快速干燥失水方式最佳,其次为风干失水方式,平摊晒干失水方式最差;从可溶性糖营养上看,以人工快速干燥失水方式最佳,其次为平摊晒干失水方式,风干失水方式最差.  相似文献   
28.
华北山区位于温带——暖温带,东经107°~123°,北纬35°~43°。包括山东丘陵区,太行山区,冀北辽西山地区,阴山山地区四部分。该区属于农牧业交错区,农业、牧业(农区牧业和草地牧业)、林业十分发达,并且在迅速发展。华北山区是我国小麦、玉米和杂粮的主要产区。草地类型多样,饲草料丰富,又是养牛业、养羊业、养猪业相当发达的地区。经统计,华北山区总人口为5629万,总土地面积3545万ha,天然草地总面积为1588.91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44.82%,人均草地0.2823ha。各个区的草地类型不同,生产力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9.
不同刈割期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刈割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自选品系和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刈割方案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的饲草产量,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结果表明,同4月1日开始刈割相比较,4月16日开始刈割单位面积饲草总产量极显著增加(P<0.01),不同品种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提高16.0%~50.2%。相同刈割茬次的饲草品质相比较,饲草中粗蛋白含量以早刈割高于晚刈割,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存在品种差异;WSC、ADF、NDF的含量均以早刈割的低于晚刈割。饲草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总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第1次刈割>第2次刈割>第3次刈割。在不同刈割方案中以4月1日开始刈割的各刈割茬次饲草IVDMD均高于4月16日开始刈割。综合考虑饲草产量和品质,适当推迟首次刈割时间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  相似文献   
30.
柱花草刈割次数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丁迪云  张庆智 《草业科学》1993,10(1):63-64,67
对格拉姆柱花草的刈割次数与生产性能关系进行了两年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度、不同次数刈割对生产性能影响很大,当年刈割一次比刈割两次产草量增长44%—68%,粗蛋白产量增长40%左右;第二年刈割两次比刈割一次产草量增长4.8%,粗蛋白产量增长52%,而比刈割三次产草量增长17%,粗蛋白产量增长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