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79篇
  免费   1778篇
  国内免费   4257篇
林业   4371篇
农学   4782篇
基础科学   3376篇
  5587篇
综合类   20505篇
农作物   2698篇
水产渔业   1722篇
畜牧兽医   4908篇
园艺   1428篇
植物保护   2437篇
  2024年   325篇
  2023年   811篇
  2022年   1472篇
  2021年   1593篇
  2020年   1612篇
  2019年   1893篇
  2018年   1202篇
  2017年   1987篇
  2016年   2303篇
  2015年   2125篇
  2014年   2626篇
  2013年   2683篇
  2012年   3961篇
  2011年   3735篇
  2010年   3006篇
  2009年   2813篇
  2008年   2453篇
  2007年   2709篇
  2006年   2271篇
  2005年   1781篇
  2004年   1293篇
  2003年   1011篇
  2002年   799篇
  2001年   663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575篇
  1998年   484篇
  1997年   440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201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龙羊峡库区天然草地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美国陆地卫星T.M图象,对龙羊峡水库库区的天然草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面积减少7084.09hm^2。其中减幅较大的为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10年中分别减少了7299.27hm^2和1015.65hm^2。另外,草地盖度,牧草高度和草地产量也有下降,其中草地盖度下降5%-15%;牧草种数减少4-20种;牧草产量下降73.5-1090.05kg/hm^2。并对变化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2.
为促进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本研究运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1999-2020年的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基于创新链视角,将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试验发展阶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别对跨区域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特征及育种科技创新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运用β收敛模型检验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对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收敛的影响。研究表明:1)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呈现增长趋势,但合作中创新资源传递的效率降低。2)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产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但差异逐渐缩小,地区间差异是造成地区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于试验发展阶段,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创新产出的地区差异较大、差异缩小的速度较慢。3)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存在收敛性发展特征,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加速了其创新收敛。从全国层面看,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对基础研究创新收敛的促进作用最强,对应用研究的促进作用最小。分区域看,跨区域产学研合作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收敛,且对中、西部创新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从时间演变看,由于合作中创新资源传递的效率降低,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对农作物育种科技创新收敛的...  相似文献   
53.
This paper presents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the adoption of agroforestry practices in Cameroon. The analysis uses primary farm-level data collected from June to December 1996. Three major provinces of the country were covered, namely Centre,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Several agroforestr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promoted among farmers in the zone, including alley farming, improved fallow, live fencing, cut-and-carry fodder and apiculture. The status of adoption of each agroforestry practice is described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adoption identified. These are gender of farmer, household family size, level of education, farmer’s experience, membership within farmers’ associations, contact with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ecurity of land tenure, agroecological zone, distance of the village from nearest town, village accessibility and income from livestock.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ince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adoption of agroforestry practices differ across techniques, generalisation is to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54.
The management of burnt wood after a fire may affect seed predation by vertebrates due to the change produced in habitat structure. We analyze the effect of burnt wood management on post-dispersal seed predation in the Holm oak. Three plots were established in a burnt forest, with three treatments per plot: (1) non-intervention (NI, all trees left standing), (2) “partial cut plus lopping” (PCL, felling 90% of trees, cutting their main branches, leaving all the biomass in situ), and (3) “salvage logging” (SL, felling the logs for their removal and masticating the woody debris). Acorns were buried to mimic dispersal by jays or rodents two and three years after fire, with two trials per year (7200 monitored acorns), and the predation rate was evaluated until the time of seedling emergenc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acorn predation were assessed by computing a transformed-Ripley's K function and Moran's I correlograms. There was a larg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acorn predation, with differences among trials, plots, and replicates within treatments and plots. Overall, PCL showed the lowest predation values (83.0% versus 87.4 in NI and 88.0 in SL). Predator species (mice versus wild boar) also differed among treatments, wild boar having a negligible effect in PCL, presumably due to the physical barrier of felled logs and branches. The results support that: (1) salvage logging offers no advantage against predators and (2) that post-fire burnt wood management alters the guild of acorn predators and may reshape the pattern of seedling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55.
位于湖北西部的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秃杉原生母树。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秃杉母树由于各种原因数量日益减少,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分析了影响秃杉生境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并阐述了保护区为保护秃杉母树和恢复其自然生境采取的各种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6.
卧龙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模糊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是保护区规划和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长期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一直采用人为定性划分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依据。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是1984年人为确定以磨子沟大桥为界,以西划为核心区,以东划为试验区。实践证明,这种划分不符合卧龙的实际,结果未能发挥出功能区划分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大量调查,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旅游、农业活动、距离公路的远近,海  相似文献   
57.
跨区作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4年跨区作业调查,计算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的经济效益,并着重指出了跨区作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实际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指出影响跨区作业经济效益的两大主要因素,是信息系统不完善和散机的无序流动。  相似文献   
58.
为了给转Bt基因棉花在科研和生产上多世代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转Bt基因棉花品种银山8号为试验材料,从2005年开始,连续16年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世代的增加,生物测定银山8号第2~4代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铃期叶片和铃期小铃杀虫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线性上升趋势,同时皮棉产量线性回归也呈增长趋势;苗期叶片、蕾期叶片和蕾期小蕾杀虫蛋白表达量呈线性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抗虫棉的抗虫性与皮棉产量间均呈正相关,株铃数和衣分是构成皮棉产量的重要因子,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外源Bt基因转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给后代,通过卡那霉素鉴定和系统选择可以持续保持转Bt基因棉花多世代的抗虫性,甚至通过提纯复壮逐年优选,可实现转Bt基因抗虫棉特定生育时期或部分棉花器官抗虫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下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流域景观格局与面源污染的关系.[方法]以布尔哈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1986-2016年4期土地利用变化下面源污染分布特征,运用Fragstats4.2软件计算了1986年和2016年布尔哈通河各子流域的景观格局指数,最后使用CANOCO5...  相似文献   
60.
利用MDCC细胞系从东北地区采集的死亡野生鸟类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禽类病毒,对该病毒进行特异性PCR、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法等系统鉴定后,证实该分离株为鸡贫血病病毒(CAV),命名为WDNE110501株.利用PCR方法克隆出其编码区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表明,WDNE110501株的编码区全长为1 823 bp,无碱基缺失或插入.并将该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已发表的34个CAV株编码区基因进行同源性和亲缘关系的比对分析,同源性为96.1%~99.8%;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9.8%~99.7%,与国内毒株harbin的差异最小,与国外最近的是美国毒株98D02152.序列比较表明CAV的3个编码基因VP1、VP2和VP3均有一定程度变异,以VP1变异性最大,且在不同毒株间的这3个阅读框的氨基酸序列变异是互不相关的.这是首次在野生鸟类中分离出CAV病毒,提示了我们野生鸟类在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传播和分布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