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6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713篇
农学   114篇
基础科学   101篇
  134篇
综合类   1154篇
农作物   21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33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100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ummary A pluriannual field trial of transgenic clones of Coffea canephora (the Robusta coffee tree) transformed for resistance to the lepidopteran coffee leaf miner Leucoptera coffeella was installed in French Guiana. Fifty-eight transformed clones produced by transformation of the C. canephora clone 126 were planted. They were harbouring the pEF1α constitutive promoter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controlling either th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native gene for the cry1Ac insecticidal protein (eight clones) or a synthetic cry1Ac gene (53 clones). The vector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were a strain of the bacteriu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nd one of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The transformed clones were generally independent, presenting different integration patterns of the genetic construct. Four randomly distributed groups of five plants per transformed clone were planted along with 60 untransformed control trees. Over a 4-year period after plantation six releases of L. coffeella were performed. Mines on the leaves are the marks of larvae development and were counted on plants. A majority of the independent transformed clones harbouring the synthetic gene and transformed by the strain of A. tumefaciens displayed constantly much less mines than the control, therefore expressing a stable resistance. The need for complementary research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52.
大豆连作土壤肥力变化与有害生物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2003年采用定点定期采样系统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连作大豆土壤营养含量、病虫基数与植株体营养,生物学性状、病虫草发生及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相关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对指导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园林害虫图像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北方园林害虫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害虫图像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富边缘检测算法,将中值滤波、Sobel算子和Canny算子相结合,对害虫图像进行边缘检测;然后,改进残差网络中的残差块,通过添加卷积层和增加通道数提取更多的害虫图像特征,并将贝叶斯方法运用于改进后的网络中,优化超参数;最后,将预处理的害虫图像输入神经网络中,利用分块共轭算法优化网络权重。对38种北方园林害虫进行了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数据集下,与3种传统害虫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平均提高9. 6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分数分别提高16. 3、10. 8、4. 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4.
电子鼻技术在粮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消费者来说,粮食的气味也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电子鼻是一种新颖的仿生系统,是用于分析、检测挥发性气味的仪器.为此,综述了电子鼻在粮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粮食霉变、虫害和储藏年限等方面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电子鼻在粮食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有色黏虫板对柑橘木虱的监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的重大病害,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蔓延,该病已成为近年来柑橘生产和研究中普遍关注的热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传播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主要虫媒,对柑橘木虱种群的准确监测与有效防控是控制柑橘木虱传播黄龙病的关键所在。有色黏虫板是一种利用昆虫趋色性,对小型飞行昆虫进行监测与诱杀的重要物理防治手段。有色黏虫板同样适用于监测和诱捕柑橘木虱,但黏虫板的颜色、光源、气候条件、悬挂黏虫板的植物种类及其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成分等都会影响黏虫板对柑橘木虱的诱集效果。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柑橘木虱防控技术的基础上,将近年来利用有色黏虫板,监测与防控柑橘木虱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有色黏虫板的发展前景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56.
土壤消毒主要用于土壤病虫草害防控。过去几十年,土壤主要采用化学药品熏蒸消毒,不合理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土壤蒸汽消毒、火焰消毒和热水浇灌等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且存在能耗较高、灭生性强、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等缺点。目前,土壤日晒技术受到意大利、美国、以色列等70多个国家农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壤日晒对农业病虫草害、土壤肥力、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与应用,分析了土壤日晒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土壤日晒在未来农业绿色防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7.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于2019年5月入侵贵州黔东南地区,严重威胁当地农业生态。黔东南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挖掘草地贪夜蛾自然天敌的重要基础。为明确黔东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天敌的发生情况,2019年5月至7月,采用五点取样法对选取的3个地点开展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黔东南地区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5类,分别为白僵菌属、绿僵菌属、茧蜂科、姬蜂科和黑卵蜂属昆虫,寄生率最高分别为45.50%、57.00%、3.00%、20.00%和12.50%,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期4种天敌综合控制力最高达96.50%。本研究可为草地贪夜蛾天敌资源挖掘与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8.
油茶是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经营,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对油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查阅、种类鉴定等工作,整理了21种油茶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为害特点、防治措施等信息,并拍摄相应害虫及为害状的高清照片1 600张。采用Lucid智能诊断系统,构建Fact Sheet Fusion基础信息数据库,并针对多途径检索方式提取害虫"为害方式"、"为害部位"、"为害高峰期"、"形态特征"等4个1级特征组,以及10个2级特征和18个3级特征,共组成102个特征状态,构建了油茶害虫的快速诊断系统。在此基础上,转换得到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应用APP,为林农和森防一线工作者对油茶害虫快速识别和防治提供便捷服务,从而促进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