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4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4篇 |
农学 | 35篇 |
基础科学 | 33篇 |
39篇 | |
综合类 | 542篇 |
农作物 | 7篇 |
水产渔业 | 12篇 |
畜牧兽医 | 26篇 |
园艺 | 8篇 |
植物保护 | 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农户的生计策略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正在和即将发生变化,只有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有效引导农户生计行为,破除乡村建设行动的各种阻力。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CFPS四期追踪数据,运用转移概率矩阵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计策略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验证稳健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存在差异,无论何种生计策略的农户,人力资本在5种资本中都最大。短期内多数农户选择维持原有生计策略,动态调整过程较慢,有土地转入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务工型生计策略。社会资本对农户趋务工型策略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受教育年限和健康对生计策略变动具有正向影响。与东部地区农户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工型生计策略。因此,应加大农村产业多样化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户策略转变速度;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户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扩大对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农村人力资本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基于环境规制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实现了\"十一连增\",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危机,如何在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又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城镇化、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粮食环境技术效率会下降0.38%;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粮食环境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影响力度很小,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每提高1%,粮食环境技术效率仅提升0.002 7%。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靠传统物质资本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需要改变。而此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其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资本投资决策理论,以农民工为对象,利用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投资影响因子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决定微观个体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显著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工资性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则增加0.5个单位。农民工动机内容影响资本投资,越倾向返回农村则投资性越强。人力资本禀赋、性别、生命周期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有显著影响,对社会资本投资影响不大。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在人力资本投资上是理性经济人行为,对投入产出具有理性的权衡;而对社会资本的认知和行为要弱于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4.
“民工荒”视角下的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背景下,识别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新特征,将有助于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化进程的新趋势。基于\"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交网络在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作用,探讨其对农村人口转移决策和教育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社交网络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初、中等教育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初中教育不会对工资产生显著影响,高中教育仅能引起工资落入2 000元以下工资区间的概率减少7.0%;接受初、中等教育给带来的工资增幅低于其通过工作经验增加所带来的增幅,并将促使农村初中等教育适龄人口提前做出转移决策;社交网络则通过提高实现高工资就业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上述倾向。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调整,存在着抑制农村人口教育投资、鼓励农村人口提前做出转移决策的消极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奶业产业化和生产要素流动,中国奶业区域格局正在从资源富集区域向资本富集区域演化。纵观中国奶业过去20 a发展历史进程,总结了奶业区域格局演化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学结合的视角,构建\"资源—资本—市场—政策\"的四维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奶业区域格局演化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奶业区域格局演化呈东北、西北、大城市以及南方奶业比重明显下降而华北奶业大幅递增的时空特征;2)资源因素中的大豆产量以及资本因素中的乳品企业年产值促进区域奶牛存栏增长;3)奶业优势区域政策推动区域奶牛存栏递增;4)资本因素中的奶牛单产水平的提升,减少区域奶牛存栏量;5)区域乳制品消费和奶牛存栏滞后变量对奶业区域格局演化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稳健发展来带动,而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制约了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黑龙江省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从资金需求情况、资金来源情况、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情况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类型主要包括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占比分别为76%、14%和10%。合作社通常采用抵押贷款、第三方担保贷款、信用贷款、成员联保贷款及民间借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但仍有84.31%的合作社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且通常以高利率弥补高风险。合作社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金融机构网点分布有限、融资成本相对较高、金融产品不适应需求等。其成因主要在于合作社自身发展存在约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存在缺位、政府的相关引导与政策落实不到位。因此,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加大金融机构涉农服务力度;加强政府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冰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15
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迅速,但合作社经营绩效相差悬殊。运用合作社相关理论,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结合农民合作社的调研数据,从理事长人力资本角度研究对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理事长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等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等对合作社绩效不显著。要加强对理事长文化、技术、管理等的培训,注重合作社管理人才培养,发挥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主要是用行政手段管理土地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要把土地资产作为资本来经营,即土地资本营运。城市土地资本营运的好坏,直接关系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土地资本营运条件、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搞好城市资本营运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方法在实践中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国家富强、人民昌盛的重要物质财富。本文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方法进行了探索,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符合实际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贫困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有关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贫困关系的文献,根据199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方差分解实证,研究了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贫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均对农村贫困有显著的缓解效益,而迁移投资对农村贫困的缓解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在引起贫困波动的因素中,短期内,教育投资对贫困波动的影响大于健康投资,但在长期,健康投资对贫困波动的影响大于教育投资。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的力度,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力度,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健全农村贫困人口的培训和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