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2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篇 |
农学 | 34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36篇 | |
综合类 | 227篇 |
农作物 | 27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17篇 |
园艺 | 18篇 |
植物保护 | 3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白桦木材变色生防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变色病原菌易引起木材变色,使木材发生降等。笔者采用从白桦原位土壤及自身组织分离纯化的方法,寻找对白桦变色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经过改良5点对峙试验,筛选出对白桦木材变色5种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菌株共42株,其中x18及x26对5种病原菌都具有明显的拟制效果,菌落抑菌圈半径最大达2.1 cm。 相似文献
123.
食线虫真菌防治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食线虫真菌防治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包括食线虫真菌的捕食机制和食线虫真菌防治线虫实践以及今后研究方向。从此文还可以看出,Arthrobotrys oliosopra和Duddingtonia flagrans两株真菌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食线虫真菌,且D.flagrans比A.oligosopra的捕食效果更好,研究者已把D.flagrans厚壁孢子制成片剂和团块,饲喂后,能显著减少羊的寄生性线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124.
草地蝗虫发生原因及可持续管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草地蝗虫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实现草地蝗虫的可持续管理对策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概述。认为全球气候温暖化、干旱化以及区域性气候异常,食物资源,种间种内竞争,环境因子以及草地利用方式和强度等是导致草地蝗虫数量动态变化以及可能引发蝗虫灾害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基于生态安全、经济有效和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管理草地蝗虫的指导方针。最后,将强化蝗虫发生机理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积极探索草地管理措施在调节蝗虫数量中发挥作用,尝试草地蝗虫管理新的方法和技术,扩大生物防治范围和力度并确立新型化学防治技术作为实现草地蝗虫可持续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5.
126.
从水稻根际表面土壤分离到一株能有效抑制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生长的细菌菌株JP2-207。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JP2-207属于摩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sselii)。测序分析显示,JP2-207全基因组为1个大小5 702 443 bp的环状DNA,包含5 154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rRNA和78个tRN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9个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其中多个基因簇产生的代谢物被报道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活性。本研究为摩氏假单胞菌JP2-207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7.
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F145中可有效抑制黄瓜角斑病病原菌扁桃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eudomonas amygdali pv.lachrymans的主要物质,采用冻干法、酸沉法、絮凝法、萃取法和铵沉法提取菌株ZF145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粗提物对黄瓜角斑病的防治效果,综合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联用技术鉴定粗提物中的抑菌物质。结果表明,絮凝法最适用于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ZF145发酵上清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通过絮凝法提取的粗提物对扁桃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9.50 mm,对黄瓜角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为42.85%,且粗提物中的主要抑菌物质为C13~C16的surfactin同系物,浓度和纯度均为最高,分别为2.77 g/L和69.28%。表明本研究优化的絮凝法可用于芽胞杆菌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8.
Concepcin Gonzlez‐Palacios Juan‐Miguel Fregeneda‐Grandes Jos‐Miguel Aller‐Gancedo 《Journal of fish diseases》2019,42(2):269-275
The probiotic activity of 15 bacterial isolates that inhibit Saprolegnia parasitica in vitro was tested for the biocontrol of saprolegniosis i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 adding the bacteria to tank water for 14 days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6 bacteria ml?1 water.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LE89 and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LE141 wer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experimental infection with S. parasitica since of the fish treated with LE89, 24.5% ± 16.27% (p < 0.05) became infected, as did 42.8% ± 8.41% (p < 0.05) of those treated with LE141. Given their protective effect when administered in water, their effect was also studied when administered in feed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al infection. Both bacterial isolates survived low pH levels and the action of bile, grew in skin and intestinal mucus, were resistant to several antibiotics and survived in feed; however, neither of the two isolates prevented S. parasitica infection when administered in feed.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研究田埂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条带对棉田内捕食性天敌发生及其控蚜作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中田埂合理保留保育天敌的功能性杂草、促进棉田天敌保育与害虫自然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调查田边苦豆子条带及棉田天敌与害虫种群,罩笼评价天敌控害功能。【结果】 苦豆子与棉花上捕食性天敌种类基本相同、群落结构相似,苦豆子条带上各类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棉田。处理棉田(棉田边有苦豆子条带)中瓢虫、草蛉、蜘蛛密度分别为对照棉田(棉田边无杂草)的1.3、3.4和4.5倍,发生高峰期较对照棉田提前一周左右。6月上旬和8月,处理棉田的捕食性天敌和蚜虫之间的益害比显著高于对照棉田。处理棉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控害指数显著高于对照棉田。【结论】 苦豆子杂草带对有益天敌具有明显保育作用,能促进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发生与生物控害。 相似文献
130.
Shida Ji;Bin Liu;Jing Han;Ning Kong;Yongfeng Yang;Jianxia Zhang;Yucheng Wang;Zhihua Liu;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24,80(8):4110-4124
Bacillus, as a plant–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can enhance the resistance of plants to phytopathogens. In our study, Bacillus strains showing excellent biocontrol were screened and used to control ginkgo leaf blight (Alternaria tenuissi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