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53篇
  105篇
综合类   331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自然场景下,由于复杂背景以及多变环境,水果病害果实图像分割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相似度约束Otsu和水平集活动轮廓的近椭圆形病害果实图像分割方法。考虑背景的复杂多变,提出对数相似度约束Otsu分割来区分病害果实与背景;由于水平集活动轮廓模型的局部最优性,提出采用自适应膨胀系数的改进距离规则水平集活动轮廓模型来精确演化轮廓。先对病害果实区域样本的颜色进行混合高斯建模,获得整个病害果实图像与样本模型的对数相似度;对对数相似度进行约束Otsu阈值分割以及形态学滤波;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滤波后的曲线轮廓进行椭圆拟合,对拟合后的椭圆采用自适应膨胀系数的距离规则水平集活动轮廓演化,得到病害果实完整轮廓。对18个不同场景的病害果实进行分割,平均误判率和漏判率分别为1.77%和1.6%,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从复杂自然场景图像中分割出病害果实。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芝麻油纯度检验方法》的修订意义、工作任务来源以及与原标准的技术差异和重要测定环节;详细叙述了芝麻油纯度定性、定量检验方法、原理和所需试剂、仪器设备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草原盐碱化治理中遇到的问题,试验采用不同土壤处理苜蓿与披碱草混播的试验设计,共设计5种处理组合,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以施微生物有机肥处理产草量最高.说明适当的施肥处理和混播处理可以修复盐碱草地,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加速生态环境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应用CPV林间进行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CPV与1/100000的20%氰戊菊酯乳油复配能显著提高CPV的林间杀虫效果。林间以CPV2.4×106~1.5×105多角体/ml与1/100000的20%氰戊菊酯乳油复配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为宜,13天幼虫死亡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二元杀虫剂混配比例与共毒系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元杀虫剂混配中,共毒系数与某种农药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关系是一条曲线。这个公式初步推断为y=ax2+bx+c。  相似文献   
16.
冷季型草坪草混播配方优化组合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贵州气候条件下,通过对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3种冷季型草坪草不同品种的19种混播配方进行了适应性和成坪品质的详细观察测定,筛选出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下的优化组合配方3种。  相似文献   
17.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种间竞争效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从高寒地区3组分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的种问竞争机制出发,建立了适合高寒地区3组分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种间竞争机制的Lotka—Volterra竞争效应模型,并对该模型所描述的竞争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的3种高寒地区3组分禾草混播草群的种间相容性分为两种类型,即不稳定的群落:多叶老芒麦 无芒雀麦 垂穗披碱草和垂穗披碱草 多叶老芒麦 扁穗冰草,其竞争结局是:群落内多叶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二者共同表现为优势种群,无芒雀麦或扁穗冰草与优势植物的竞争结果将导致其从群落中消失,多叶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种群将能稳定共存;不稳定-稳定过渡群落:无芒雀麦 多叶老芒麦 扁穗冰草,在没有多叶老芒麦种群的时候,无芒雀麦和扁穗冰草种群可以共存,但是如果多叶老芒麦种群加入无芒雀麦和扁穗冰草所占的区域,它将导致无芒雀麦和扁穗冰草种群趋于灭绝。通过对3个混播试验组计算机模拟竞争模型的竞争效应分析,其结果与方法对科学建植同类型的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扁穗牛鞭草根、茎、叶水浸液对潜在混生种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扁穗牛鞭草根、茎、叶水浸液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大体包括延迟和抑制萌发2种方式;不同浓度的化感物质对幼根和幼苗伸长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或多种作用并存,0.100%和0.200%浓度的茎、叶水浸液使白三叶幼根扭曲畸变,0.200%浓度根水浸液使紫花苜蓿叶片变小皱缩。经初步试验表明,扁穗牛鞭草较理想的混生种是红三叶。  相似文献   
19.
Regional land-cover change affects biodiversity, hydrology, and biogeochemical cycles at local, watershed, and landscape scales.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experiencing rapid land cover change, but assessment is often restricted by limited financial resources, accessibility, and historical data. Th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land cover patterns is often the first step in developing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plans. This study used remotely sensed land cover and topographic data (Landsat and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and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 to characterize current landscape patterns and quantify land cover change from 1985 to 2003 in the Altiplano (2535–4671 m) and Intermediate Valley (Mountain) (1491–4623 m) physiographic zones in the Southeastern Bolivian Andes. Current land cover was mapped into six classes with an overall accuracy of 88% using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and limited field data. The land cover change analysis showed that extensive deforesta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agricultural expansion at a regional scale occurred in the last 20 years (17.3% of the Mountain Zone and 7.2% of the Altiplano).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 (SMA) indicated that communal rangeland degradation has also occurred, with increases in soil and 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 fractions in most cover classes. SMA also identified local areas with intensive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at are changing differently from the overall region (e.g., localized areas of increased green vegeta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actions of local communities, government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rs can moderate the potentially severe future changes implied b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20.
毒死蜱与氟虫腈复配对环境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毒死蜱与氟虫腈及其复配对靶标生物小菜蛾和二化螟的室内活性,对非靶标生物意大利蜜蜂、家蚕、斑马鱼的毒性。试验结果为毒死蜱对小菜蛾,二化螟,蜜蜂,斑马鱼,家蚕的LC50分别为586.2,45.97,2.482,0.723,1.749mg/L;氟虫腈对上述生物的LC50分别为0.121 4,1.038,0.025 1,0.180,2.325mg/L;复配后对上述生物的LC50分别为0.5256,5.626,1.983,0.535,1.528mg/L。复配后对小菜蛾、二化螟的共毒系数为230.6、153.3,对蜜蜂、斑马鱼、家蚕的共毒系数为11.6、103.8、11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