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5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1074篇
林业   1005篇
农学   1034篇
基础科学   96篇
  1993篇
综合类   5685篇
农作物   1205篇
水产渔业   840篇
畜牧兽医   1451篇
园艺   512篇
植物保护   1660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753篇
  2015年   612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863篇
  2012年   1092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982篇
  2009年   870篇
  2008年   818篇
  2007年   877篇
  2006年   699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81.
软化是影响采后果实贮运、货架寿命和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尽可能改善果实贮藏品质、延长贮运时间,研究者们从生理水平、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等多方面对果实软化机理进行了试验探讨。综述了近年来果实软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期对果实贮运保鲜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2.
陈婵  黄琼  彭宏  丁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08-17310
[目的]研究紫色甘薯原花青素的稳定性以及抗氧化性能。[方法]分别考察光照、温度、pH、添加剂、金属离子对紫色甘薯原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紫色甘薯原花青素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抗氧化性。[结果]紫色甘薯原花青素的光稳定性较差;pH在偏酸性范围内稳定性较好;热稳定在70℃以内较好;柠檬酸、VC和亚硫酸氢钠可以提高原花青素的稳定性,苯甲酸钠对紫色甘薯原花青素稳定性不显著;金属离子Sn2+、Fe3+、Cu2+、Zn2+、Na+、A13+对原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而K+、Ca2+、Pb2+、Mg2+的影响相对较小。抗氧化试验表明,紫色甘薯原花青素对.OH和O2-.具有显著的清除效果,在浓度为25μg/ml时,紫色甘薯原花青素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2.5%和83.5%。[结论]研究可为紫色甘薯原花青素的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3.
沙枣与沙棘果实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沙枣果实与沙棘果实为原料,比较分析两者乙醇提取物自由基清除效果及油脂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沙枣果实与沙棘果实的乙醇提取物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30.75、11.40mg/g;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2种原料乙醇提取物对O2-.的清除率分别为54.16%、44.02%,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68.40%、35.64%,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96.77%、96.21%;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均强于PG.沙枣果乙醇提取物比沙棘果乙醇提取物具有更强的自由基清除效果和油脂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84.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蛞蝓的毒杀作用及毒杀机理。胃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当紫茎泽兰叶水提液质量浓度≥0.09 g·mL-1时,其水提液对蛞蝓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但作用缓慢,4 d后才能表现出明显的毒杀作用。Na+,K+ ATPase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蛞蝓Na+,K+ ATPase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可降低蛞蝓体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提高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说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蛞蝓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其毒杀机理主要为抑制Na+,K+ ATPase酶活力。  相似文献   
985.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玉米秸秆腐解量与腐解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秸秆添加量对石灰性褐土酶活性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腐解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培养的第45天,腐解量可达45%左右,而45天后腐解速度明显下降。在腐解的前60d,常规秸秆添加处理的腐解速率小于加倍量秸秆添加量处理,而在培养后期处理间腐解速率无差异,且腐解速率均随腐解时间延长而减小。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但不同秸秆量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秸秆添加量增加而增大,且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且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86.
长期定位施肥对灌漠土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对灌漠土小麦/玉米间作不同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第26年耕层土壤蔗糖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下,土壤蔗糖酶活性随作物生长而增强,在小麦灌浆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不同肥料长期单施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绿肥>秸秆>氮肥>农家肥>不施肥处理;2种不同肥料长期配施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绿肥+氮肥>绿肥+农家肥>秸秆+氮肥>农家肥+氮肥>农家肥+秸秆处理;2种以上肥料长期配施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绿肥+农家肥+秸秆+氮肥>绿肥+农家肥+氮肥>农家肥+秸秆+氮肥处理。单施绿肥,土壤蔗糖酶活性最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比有机肥配施有机肥更能促进蔗糖酶活性的提高。全生育期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间作小麦/玉米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87.
曼陀罗水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拒食及毒杀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有毒植物曼陀罗及其变种紫花曼陀罗对小菜蛾的杀虫生物活性,采用室内生测方法,分别测定曼陀罗及其变种紫花曼陀罗种子、茎杆、叶片、果壳水提取物对3龄小菜蛾幼虫的取食、存活及生长发育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曼陀罗及其变种紫花曼陀罗各器官的水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且以拒食活性表现最为明显;紫花曼陀罗的拒食和胃毒活性均高于曼陀罗;就供试材料各器官比较而言,曼陀罗的种子水提取物活性最高,而其变种紫花曼陀罗则是茎杆水提取物的活性最高。大量废弃的紫花曼陀罗茎杆有待开发为植物源杀虫剂。  相似文献   
988.
以麦胚蛋白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四种酶对其进行水解,考察不同pH、温度、加酶量以及底物浓度的水解度,进而确定制备麦胚降胆固醇肽的最佳水解参数。由试验可知,麦胚蛋白水解物具有一定的降胆固醇活性,最佳水解酶为碱性蛋白酶,最佳水解温度为60℃,pH为8.5、加酶量为2%、底物浓度为5%,而且当水解度为14.3%时,麦胚肽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达到53.7%。  相似文献   
989.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林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表现出差异。与流沙地相比,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强。随林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呈上升趋势,6年生到20年生阶段增幅最大;土壤酶活性总体上不断加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且在林龄和土层深度两个方向上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在流沙地上栽植樟子松人工林后,土壤生物学特性不断改善,土壤肥力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990.
长裙竹荪发酵液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裙竹荪发酵液为材料,采用圆形纸片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长裙竹荪深层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长裙竹荪深层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制圈宽度分别为2.0、2.3、4.0 mm;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也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制圈宽度分别为3.0、3.8 mm。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红色面包霉和枇杷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两种供试真菌菌丝生长最低抑制率分别为41.50%和33.87%,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对供试真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