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34篇
  免费   2755篇
  国内免费   3520篇
林业   2986篇
农学   2253篇
基础科学   2293篇
  22029篇
综合类   15243篇
农作物   1098篇
水产渔业   127篇
畜牧兽医   1545篇
园艺   513篇
植物保护   3122篇
  2024年   429篇
  2023年   1234篇
  2022年   1624篇
  2021年   1666篇
  2020年   1719篇
  2019年   1926篇
  2018年   1586篇
  2017年   2384篇
  2016年   2819篇
  2015年   1918篇
  2014年   2172篇
  2013年   3098篇
  2012年   3953篇
  2011年   2911篇
  2010年   2252篇
  2009年   2347篇
  2008年   2102篇
  2007年   2301篇
  2006年   1988篇
  2005年   1673篇
  2004年   1307篇
  2003年   1123篇
  2002年   889篇
  2001年   865篇
  2000年   743篇
  1999年   544篇
  1998年   476篇
  1997年   487篇
  1996年   409篇
  1995年   442篇
  1994年   410篇
  1993年   307篇
  1992年   257篇
  1991年   258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土壤中苯噻草胺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除草剂苯噻草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微生物降解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中吸附结合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水田条件下苯噻草胺消失速率比旱田条件下快,但消失类型不同。被吸附的农药在解吸前不参与微生物降解,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苯噻草胺的实际降解速率。提出反 S型函数模型更好地拟合农药在土壤中的消失动态。  相似文献   
992.
许氏平鮋消化道中部分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氏平 (Sebastesschlegeli)消化道内的 5种与消化吸收有关的酶进行分布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1)肠道各段均具很高碱性磷酸酶活性 ,最适 pH为 9.7。食道和胃几乎没有碱性磷酸酶活性。 (2 )消化道各部位均含酸性磷酸酶 ,肠道活性最高 ,自幽门盲囊起依次递降。食道和胃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肠 ,胃和肠酸性磷酸酶的最适 pH均为 5 .3。 (3)肠道中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胃 ,且 2者羧酸酯酶最适 pH差别较大 ,分别为 8.4和 6 .8。(4)胃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肠道 ,胃蛋白酶最适pH为 2 .6 ,肠蛋白酶最适 pH为 9.4。 (5 )胃淀粉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 ,胃淀粉酶最适 pH为 4 .6 ,肠道淀粉酶最适pH为 7.0。这表明许氏平对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在胃中进行 ,在肠中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而对糖类和脂类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肠道进行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施肥措施对灰枣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灰枣生长期内不同施肥处理措施对枣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于2014年3月采用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施用不同种类生物肥共3大类9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并于同年7~10月在灰枣不同生长期测定了各处理区域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这4种养分的含量,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灰枣不同成熟期土壤各养分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不同成熟期土壤各养分含量间均有差异,施用生物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各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4.
在分析中国水土资源的状况及水土流失危害的基础上,作者介绍了中国山区流域经营的主要经验与措施体系;应用全国各大流域20个典型,分析了流域经营的效益.为了判别流域经营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包括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方面的可持续流域经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95.
杀虫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模拟方法探讨了杀虫双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杀虫双对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时酶活性抑制幅度较大 ,高浓度时抑制幅度较小。土壤酶活性的生态剂量 ED50 结果发现 ,土壤脲酶活性的 ED50 值最小 ,反映出脲酶对杀虫双反应最敏感 ,建议采用土壤脲酶活性作为土壤杀虫双污染程度的监测指标 ;此外获得了土壤中杀虫双污染浓度的 ED50 值 :土娄土和红壤分别为 1.30 1和0 .5 2 6 g/ kg。转化酶活性表现出在杀虫双低浓度时激活 ,在高浓度时抑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6.
新疆绿洲棉田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敏  梁智  徐万里  周勃  丁峰 《新疆农业科学》2009,46(5):1076-1081
采用土壤调查、分析测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典型绿洲棉田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北疆大部分土壤养分状况好于南疆,尤其是有效钾,北疆比南疆高1倍左右;南、北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大部分处于中低水平,北疆有效钾大部分处于高水平,南疆有效钾大部分处于低水平;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化学指标与地理经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些指标与地理经纬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先增加,然后开始趋于稳定;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土壤钾素状况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97.
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在铅锌尾矿土壤或处理的尾矿土壤上都能生长,但在处理土壤上生长的植物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其中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所受影响比其他几种草本植物更大,说明其重金属抗性低于其他几种植物.单位面积上4种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均为Zn>Pb>Cu>Cd,但每种植物对Cd、Pb、Zn和Cu的吸收浓度和分布均不相同,一般为根系浓度大于茎叶.加入改良剂和有机肥(菜枯)使生长在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上的4种草本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植物体中的Cd、Pb和Zn元素浓度下降,但Cu元素浓度反而上升,结果单位面积上4种草本植物吸收各重金属元素的量均有所增加,可见利用改良措施与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法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为分析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5'调控区和第一内含子调控序列的功能,本研究运用DNA重组技术将PCR扩增得到的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的5′调控区序列、第一内含子序列及5′调控区和第一内含子串联序列分别插入启动子缺失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AcGFP1-1中,得到pAcGFP1-5′ALP、pAcGFP1-Intron1和pAcGFP1-AI报告基因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并检测荧光信号。转染后细胞状态良好,24 h后发现,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均可看到不同强度的绿色荧光信号,且荧光信号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中转染pAcGFP1-AI后的荧光信号强度最强。以上结果表明,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5′调控区和第一个内含子序列均具有启动子活性,且第一内含子与5′调控区存在协同效应,两者协同能增强基因的表达。为了解甲状腺激素T3对调控序列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用不同浓度的T3处理转染的CHO细胞,24 h后发现加入50、75和100 nM的T3都增强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而且信号强度随T3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表明甲状腺激素T3对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调控序列的启动子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本研究为深入阐明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新疆盐碱地分布特点和成因及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盐渍化严重限制和阻碍了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合理改良开发利用盐碱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新疆现状,应用End Note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盐碱地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论述水利工程、农业工程和化学及生物改良等技术措施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新疆盐碱土改良利用的研究发展方向。新疆盐碱地治理改良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水利工程和农业措施虽然在生产实践广泛应用,但单一的治理改良方式不能彻底解决土壤盐碱化,因此,对于改良盐碱土应坚持"水利先行,综合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00.
植物对降雨动能的耗散削减是其重要的水土保持机制,然而缺乏相应的观测测量装置,使得对叶片动能的耗散过程认识并不清楚。为了研究植物叶片在雨滴撞击后的运动过程以及叶片运动能量的变化,以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为基础,研制有效检测雨滴撞击之后叶片的运动以及能量耗散测定的装置,对女贞叶片在雨滴击打下的振动进行测量并验证该装置可行性。在对雨滴撞击叶片过程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监测装置的模块化自主设计,整个监测装置由雨滴发生、叶片运动的监测捕捉和信号的收集处理三个模块组成,其中雨滴发生模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也可直接测定天然降雨)。薄膜传感系统输出的电压信号包含了雨滴撞击,小水滴飞溅以及薄水层扩散等方面信息。系统输出的电压是背景的几倍到几十倍,电压上峰值和雨滴动能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59),信号频域分析发现该系统也能有效捕获连续雨滴撞击树叶的振动信号特征。对于不同动能的雨滴,重复之间的变异系数为<10%的弱变异和10%~100%的中等变异,说明整个装置具有良好的系统稳定性。女贞叶片耗散的能量与雨滴输入能量之间具有明显函数关系,叶片所耗散的动能仅占初始雨滴动能的3%~5%,这可能与没有监测以叶柄扭动、振动的过程有关。该装置可监测雨滴撞击叶片所引起的运动情况和叶片对雨滴动能的耗散特征,有利于深入认识植物对降雨动能耗散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