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0篇
  22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提高磷肥利用率是当今农田磷养分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作物品种改良是提高磷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明确新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系)磷效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大田试验,以新疆1950s—2013年不同年代的22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年代培育的棉花品种(系)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磷吸收、利用效率特征,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棉花品种(系)磷效率的高低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磷吸收效率、利用效率、磷由茎叶向籽粒的转移效率(再转移效率)存在差异。吐絮期磷吸收效率为164.26~395.75 mg·株~(-1),变异系数为3.3%;磷利用效率为0.25~0.40 g·mg~(-1),变异系数为67.7%;磷再转移效率为16.0%~58.1%,变异系数为11.1%。以每20年为一个时期,划分了3个品种更替阶段,棉花磷利用效率在3个阶段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始终维持在0.30~0.32 g·mg~(-1);磷吸收效率由225.5 mg·株~(-1)增加到286.3 mg·株~(-1),提高了27.0%;磷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移效率(转移效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始终维持在93.9%~94.9%;磷再转移效率由26.8%增加到38.3%;磷经济利用效率由20.6 mg·mg~(-1)增加到30.4 mg·mg~(-1)。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生物量与磷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磷利用效率无显著的相关性;皮棉产量与磷吸收效率、转移效率、再转移效率、经济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磷利用效率相关性不明显。对22个棉花品种(系)吐絮期生物量、皮棉产量、磷吸收利用效率及转移效率和经济利用效率等性状指标的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将22个品种(系)分为磷高效型、中效型、低效型和极低效型4组,‘新陆早50号’‘新陆早57号’‘军棉1号’为磷高效型品种。与磷低效组相比,磷高效组的品种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产量。以上结果表明,新疆棉花高产育种过程提高了磷素吸收、再转移和经济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2.
广西不同林龄马尾松碳储量及分配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5 a、15 a、21 a、32 a和60 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0 a(277.04 t/hm~2)32 a(250.05 t/hm~2)21 a(208.05 t/hm~2)5 a(130.35 t/hm~2)15 a(128.02 t/hm~2);马尾松人工林植被层碳储量为31.18-159.52 t/hm~2,占总碳储量的23.92%-57.58%,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凋落物层为1.42-3.59 t/hm~2,占0.51%-2.80%,随林龄的增加呈"M"型变化趋势。土壤层碳储量为32 a(136.52 t/hm~2)60 a(116.09 t/hm~2)21 a(115.28 t/hm~2)5 a(96.66 t/hm~2)15 a(78.58 t/hm~2),随林龄的增加呈倒"N"型变化趋势。马尾松人工林5 a、15 a、21 a、32 a林龄阶段碳储量均表现为土壤植物地被物,地下地上,60 a阶段碳储量则表现为植物土壤地被物,地上地下。植被层碳储量以乔木层最大(28.30-157.79 t/hm~2),占90.76%-98.92%,其中乔木层碳储量主要分布在树干(20.51-120.32 t/hm~2),占乔木层总碳储量的71.52%-76.25%,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桂东南马尾松平均年净固碳量为7.91 t/(hm~2·a),其中32 a(10.37 t/(hm~2·a))最大,固碳能力强,是一种优良的碳汇林树种。  相似文献   
73.
长期水氮互作下不同年代冬小麦的产量和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水氮互作下不同年代推广冬小麦品种(现代品种冀麦325和20世纪70年代品种冀麦7)籽粒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变化,于2017-2018年度(丰水年)和2018-2019年度(枯水年)冬小麦生长季,在长期水氮定位试验田进行了灌水量、施氮量和品种三因子裂裂区试验。主区为灌水,设生育期灌拔节水750 m·hm-2(灌1水)和灌拔节水750 m·hm-2 +开花水750 m·hm-2(灌2水);副区为氮肥,设不施氮(N0)及施氮总量为60(N1)、120(N2)、180(N3)、240(N4)和300 kg·hm-2(N5)6个水平。结果表明,2017-2018年度,相同灌溉水平下,小麦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冀麦325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大值对应的氮肥处理均为N2,冀麦7均为N3;冀麦325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总体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2处理产量基本达到稳定值,再多施氮时灌1水有减产趋势,灌2水的产量增加缓慢;冀麦7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灌1水时N2处理产量较高(仅低于N5),灌2水时N2处理产量最大。2018-2019年度,相同灌溉水平下,两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灌1水和灌2水时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氮肥处理分别为N3和N2。在丰水年,不同年代冬小麦灌1水、灌2水的最佳施氮量均为120 kg·hm-2;在枯水年,灌1水和灌2水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80 kg·hm-2和120 kg·hm-2。  相似文献   
74.
蛋鸡周龄对蛋质量和蛋黄占蛋白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蛋鸡周龄对鸡蛋质量及其各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同一批次90只新杨褐蛋鸡为试验对象,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从20周龄开始,每4周集蛋一次分析周龄对蛋质量和蛋黄占蛋白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周龄的增加,蛋质量及其各成分质量、蛋黄质量占蛋质量的比例、蛋黄占蛋白的比例等逐渐增加;蛋白质量、蛋壳质量占蛋质量的比例下降。不同周龄蛋质量与蛋黄占蛋白的比例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周龄相关程度不同。由不同周龄蛋质量及蛋黄、蛋白占全蛋比例的回归分析得知,在同一周龄,随蛋质量的增加,蛋黄占全蛋的比例下降,蛋白占全蛋的比例增加,且以36周时的变化幅度最大。蛋质量相同时,20周时蛋黄占蛋质量的比例最小,而56周时蛋黄占蛋质量的比例最大。周龄对蛋质量及蛋黄占蛋白的比例有显著的影响,随周龄的增加蛋质量及蛋黄占蛋白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75.
对杉木二代林碳贮量和碳素年净固定量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二代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36.24、147.59和161.83 t·hm-2,其分布序列为土壤层(0~60 cm)>植被层>凋落物层.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加,乔木层碳积累量明显增加,由8年生的17.09 t·hm-2增加到14年生的37.29 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碳贮量的12.54%和23.04%.碳贮量在林木各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上与各自生物量成正比,其中树干碳贮量占乔木层碳贮量的46.05%以上,并随林木生长而明显增加.3种杉木林林地土壤层(0~60 cm)碳贮量分别为117.60、119.26和122.06 t·hm-2,占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75.42%以上,其中表层土壤(0~20 cm)分别占土壤总碳贮量的56.45%、54.29%和57.37%.3种林分的年净生产力分别为5.49、6.18和7.62 t·hm-2·a-1,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2.62、3.04和3.74 t·hm-2·a-1.  相似文献   
76.
杉木二代林微量元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3个不同林龄(8、11和14年生)的杉木二代林Fe、Mn、Cu、zn和B 5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量、年存留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不同器官所含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树叶>干皮或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器官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以Mn或Fe最高,其次是Zn和B、Cu最低;8、11和14年生杉木人工林林分微量元素的积累量分别为9.834、11.450和16.694 kg·hm-2,其中,乔木层微量元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为74.14%~87.33%,林下植被占2.98%~9.40%,凋落物占9.70%~17.70%:杉木人工林不同组分微量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由8年生以树叶和树枝为主,逐渐转移到11和14年生以干材、树皮和树根为主,各微量元素积累量以Mn或Fe最高,其次是zn和B,Cu最低;林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0.911、0.909和0.910 kg·hm-2·a-1,同一组分各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各组分微量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为Mn或Fe>zn>B>Cu.  相似文献   
77.
CH4作为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巨大,森林土壤是重要的大气甲烷汇。明确不同地质年代火山岩母质发育的森林土壤甲烷氧化通量特征,以期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以五大连池火山保护区内3座不同地质的年代火山为对象,山口湖保护区内一座海拔高度相似的山丘为对照,采用静态气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甲烷氧化通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南北坡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老黑山(300年)与东焦得布(17万~19万年)和北格拉球(70万~80万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总氮含量除老黑山外,不同坡向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北坡均高于南坡。老黑山、东焦得布、北格拉球和山口湖甲烷氧化通量日变化范围分别为44.58~68.35、108.65~138.23、74.72~118.05、78.26~105.34μg/(m2·h);上午8:00—10:00左右甲烷氧化通量为全天最大值;甲烷氧化通量24 h平均值东焦得布最高,与其...  相似文献   
78.
品种、播期及宿生年限对陆地棉越冬成活率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10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分2期播种和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3年生、2年生、1年生棉的越冬成活率。结果表明,品种、播期对越冬成活率有显著影响,中928 F1、太175-1 F2、湘杂棉3号的越冬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播种早的越冬成活率显著高于播种迟的;种植密度、冬季施肥对越冬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宿生棉的越冬成活率因品种、时期而异,宿生年限对陆地棉越冬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宿生栽培应选择越冬抗寒性较强、宿生性较好的抗虫杂交棉品种,加强宿生棉的中后期管理,有利于提高越冬植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9.
根据东北东部山地3个地点7块样地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樟子松人工幼中龄林中不同生长级林木的叶面积分布状况.结果表明:①不同生长级林木之间叶面积有明显差异,以上层木叶面积最大,中层木次之,下层木最小,其中上层木与中层木之间的叶面积差异相对较小;②叶面积主要集中在树冠的中、上部,下部比例很小:③构成叶面积主要部分的都是1 a和...  相似文献   
80.
树龄及性别对黄檗叶片内主要防御蛋白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檗树龄和性别与其组成抗性的关系,分别对2个树龄等级的黄檗雌、雄叶片内6种重要的防御蛋白PAL、PPO、CAT、POD、SOD和TI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龄及性别对6种蛋白的活性影响差异均显著(p<0.05)。2个不同树龄的雌株PAL、PPO、CAT、POD和S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雄株(p<0.01),而雌株TI的活性显著低于雄株(p<0.05);不同树龄之间PAL、PPO、CAT、POD、SOD和TI的活性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黄檗树龄和性别对其防御蛋白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