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4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84篇 |
农学 | 65篇 |
基础科学 | 66篇 |
223篇 | |
综合类 | 1003篇 |
农作物 | 43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畜牧兽医 | 151篇 |
园艺 | 66篇 |
植物保护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231篇 |
2011年 | 191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36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论文以盐池县为研究区域,以1986、1989、1995、1999、2003、2006和2010年7期同一季相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法对不同时期TM影像进行解译,获得研究区不同时期不同荒漠化程度类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荒漠化程度综合指数(IIDD)模型,对研究区25年来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1986~1995年间,盐池县土地荒漠化呈发展趋势,1995~2010年间,土地荒漠化呈逆转趋势. 相似文献
42.
43.
田林县是广西重点林区县之一。在当前实施分类经营的新形势下 ,对需要确定的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比例、范围、布局、经营方针、目标、林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总面积为4 35 5 32 9hm2 ,其中生态公益林 16 2 94 2hm2 ,占 37 4 % ;商品林 2 72 5 90 9hm2 ,占 6 2 6 %。并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44.
45.
在对东北三省十三个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特殊意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且提出了增加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的转移支付、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深化行政审批和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促进东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6.
47.
基于县域单元的我国水稻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阐明近几十年来水稻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对于优化水稻布局、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5年以来的县域水稻生产数据, 分析了我国水稻产量、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水稻生产重心迁移轨迹, 在此基础上量化了水稻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度。结果发现, 我国水稻产量变化以49年周期为主, 21年为辅, 面积变化周期为26年, 单产变化周期为60年; 1985—2015年间, 在水稻种植区域内, 近50%地区产量上升, 约70%播种面积减少, 80%以上区域单产增加; 我国水稻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迁移229 km和225 km, 而东北稻作区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北偏东方向迁移238 km和242 km; 我国水稻生产主导因素中单产占比由56.3%下降至28.3%, 面积由34.7%上升至63.1%。结果表明, 全国各稻作区单产提升、东北早熟单季稻区面积增加、华中双单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面积减少是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因此, 合理布局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持续提高的水稻单产是稳定和提升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机械化程度和比较效益是促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48.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内在要求。为探明扶贫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及其制约因素,进一步给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指明方向。该文以中国西部山区典型贫困县——云南寻甸县的3个典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实例,分析了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特征及原因,并对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脆弱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有限的项目投入资金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之下,安置区(迁入区)用地以建设占用耕地为主,占用其他地类(林地和荒草地)为辅,新增建设用地比例较大。且占地地块坡度较陡,6°~25°地块是主要安置区域,少数安置区地形坡度大于25°。2)短期内,受到区域物资供应短缺、产业发展困难及传统文化思想和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迁出区宅基地复垦、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存在明显滞后现象。3)3个典型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度值均在0.50以上,其中,打磨箐搬迁项目为0.530 9,处于"低度不合理"等级;迤郎库搬迁项目和上龙潭箐搬迁项目分别为0.605 3和0.642 6,均处于"低度合理"等级。安置区地形坡度(I1)、迁出区宅基地复垦率(I6)与迁出区陡坡耕地退耕率(I7)是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的共同制约因素。安置区离散度(I3)与安置区建设所占地类(I9)对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安置区地形坡度(I1)、迁出区宅基地复垦率(I6)、迁出区陡坡耕地退耕率(I7)及安置区建设所占地类(I9)4个评价指标亦是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的主要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49.
浅析澜沧县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澜沧县县情出发,阐述了澜沧县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分析了澜沧县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0.
基于景观结构的眉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以眉县为研究区域,根据对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划分1 km×1 km网格作为研究单元,根据景观扰动指数与景观脆弱指数构建生态系统模型,借助地统计学与GIS软件进行了空间分析,对眉县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眉县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与林地面积逐年增加,耕地与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减少,土地利用程度提高。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值-高值(H-H)聚集区集中分布于北部首善镇、常兴镇附近,低值-低值(L-L)聚集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边界。眉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等级整体上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首善镇、常兴镇附近,此区域风险等级提高最为显著,南部生态风险普遍较低,形成北高南低的局面,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面积逐渐扩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土地利用的优化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