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2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725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33篇
  300篇
综合类   1129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9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的林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株中63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林隙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林冠空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5.78~234.48m^2,平均为60.07m^2;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18.49-349.68m^2,平均为114.92m^2。大多数林隙是由1~4株形成木创造的。径级为20~40cm,高度在20~30m的主林层树木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林隙形成时间以5-20a这段时间为主。不同森林类型的林隙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云杉Picea spp.林以小林隙为主,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则分布着不同面积的林隙。林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砍伐、折干、掘根风倒和枯立等、表7参19  相似文献   
102.
长白山北坡针叶林带蛾类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对长白山北坡针叶林蛾类做了较全面的调查,针叶林带蛾类种类共计12科,118种,其中夜蛾和尺蛾是北坡针叶林带蛾类的优势类群,各月份蛾类组成及数量差异较大,7月份蛾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都最高,6月份蛾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最低,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不一至,相关系数为-0.15,不同月份的蛾类相似性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103.
汾河源头管涔山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TWINSPAN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汾河源头管涔山森林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管涔山森林群落可划分为17个群丛,隶属于3个植被型,6个群系。②由于人为干扰的影响,旅游区内群丛的R0和H′较低;人工林群丛内,由于人工抚育,E5较高;受中等程度干扰的群丛,R0、H′和E5出现高值。③17个群丛乔木层建群种较少,优势度较高,且以寒温性针叶林为主,不同林分由于乔木层覆盖度和干扰类型的不同导致灌木层与草本层R0、H′、E5变化较大。④管涔山森林群落在海拔1 600~2 700 m呈连续分布,按R0和H′大小,17个群丛可分为3种类型,即分布于海拔2 150 m以上的群丛1~4和14R0、H′较低;海拔1 700~2 000 m的群丛7,10,12和17R0、H′偏高;其余海拔处的群丛则居中。  相似文献   
104.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数量及分配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棵树、锅底塘、山门口和簸箕坝4块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的数量组成、分配格局和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枯立木的密度为(68.5±18.0)株/hm2,枯立木占全部乔木的(5.7±0.6)%.枯立木胸径(DBH)分配以小径级为主(5≤DBH<20 cm),此径级的枯立木显著高于另外2个级别(20≤DBH<40 cm和DBH≥40 cm,P<0.05).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的物种组成极其丰富,分属于14科32种,树种组成以壳斗科的腾冲栲(Castanopsis wattii)、硬壳柯(Lithocarpus hancei)和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越桔科的云南越桔(Vaccinium duclouxii),杜鹃花科的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和薄叶杜鹃(Rhododendron leptothrium)为主.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贮量较高为(3.9±0.7)t*hm-2,生物量的树种分配以腾冲栲(Castanopsis wattii)和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为主.  相似文献   
105.
在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北坡海拔700~1320m地段,从低海拔到高海拔设置12块样地,并采用Jaccard指数,对不同蜱螨目(Acarina)土壤动物群落间物种共有度的海拔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蜱螨群落间物种的共有度,无论以哪一生活层的螨类来表达,基本都以与其最相邻的群落间为最高.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甲螨亚目(Oribatida)、蜱螨目(Acarina)螨类的共有度,均随着海拔差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并不与植被情况完全吻合,低海拔群落间甲螨亚目、蜱螨目共有度大于高海拔,而中气门亚目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6.
刺参( Oplopanax elatus)在长白山区呈间断性窄地域分布,受到森林锐减、过度采挖等因素影响,导致种群衰退。通过对野生刺参生长环境、土壤特点、伴生植物的调查,分析其种群退化原因;指出通过政府引导,加快产业调整,实施人工驯化栽培满足市场需求是解决刺参濒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南京市钟山风景区1987-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和地统计方法综合分析其地类变化。结果表明:1987-2002年,钟山风景区针叶林和非林地减少,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地增加;600m幅度下的钟山风景区地类信息熵值空间格局层次感较强,1987年钟山风景区地类景观按信息熵值可分为高值区和低值区2个区域,其中高值区域主要分布于明孝陵景区、中山陵景区的中部,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区和山岳景观区;2002年钟山风景区地类景观按信息熵值可分为3个较高值区域和1个较低值区域,高值区域分布于明孝陵景区、中山陵景区的中部以及自然景区北部,低值区域位于自然风景区南部;1987-2002年,研究区地类信息熵低值区域在减少,高值区域在增加,但总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一定程度说明土地利用结构向多样性发展,均衡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08.
为摸清陕西龟山药用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标本采集整理与鉴定等手段以及对当地居民的走访,对龟山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植物分类学的分析,进行了药用部位及功效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龟山药用植物共29科60属63种,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含有柴胡、益母草、金银花、远志、黄芩等重要中药材,除柴胡分布广、数量大以外,其他均是数量较少、零星分布。针对目前龟山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提出了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9.
游憩环境承载力是诊断游憩环境健康运行的依据和标准。为测度山地草甸游憩环境运行状态,从弹性力、支撑力和抵抗力3个方面遴选20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山地草甸游憩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经验数据及试验数据确定了各指标以及各承载力指数的阈限范围,并构建了相应的承载力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方法对武功山山地草甸游憩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功山山地草甸游憩环境尽管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弹性能力,甚至淡季时还具有较高的抵抗力,但在旺季高负荷的游憩行为干扰下,其支撑能力和抵抗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承载力综合指数为0.426 3,也处于"超载"状态;同时旺季的"超载"还进一步影响到了淡季时草甸的自我恢复能力,其承载力综合指数为0.566 1,处于"满载"状态。  相似文献   
110.
武夷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武夷山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武夷山5个海拔(312、687、1 153、1 775、2 186 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各个海拔不同土层的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结果]武夷山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分布差异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同一海拔,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等各指标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与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除蛋白酶和全磷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之间,除蛋白酶与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植被的空间选择及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