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184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56篇
  124篇
综合类   784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宽斜齿轮修形有限元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有限元法考察了修形斜齿轮的轮齿接触和载荷分布.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和力平衡关系建立了轮齿面接触分析有限元模型.宽斜齿轮副由一个渐开线齿轮和一个双鼓形齿轮组成,建立了齿轮传动装置整体有限元模型,开发了有限元网格划分程序.应用ANSYS软件考察了修形参数对轮齿上载荷分布和接触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柴油机机体复杂的结构,建立了机体的有限元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并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的动力修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3.
铁锰镁离子改性生物炭对溶液硝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突破生物炭对硝态氮吸附的局限性,以花生壳为原料,在6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BC),分别用FeCl3、MnCl2、MgCl2对其进行金属负载改性(BC-Fe、BC-Mn和BC-Mg),设计批量吸附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铁、锰、镁离子改性使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增大6.67~12.16倍,孔容增加3.30~6.00倍,并显著增强了对硝态氮($\text{NO}_{3}^{-}$-N)的吸附性能(P<0.05),吸附量较BC增加11.5%~17.1%,BC-Fe、BC-Mn和BC-Mg对$\text{NO}_{3}^{-}$-N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1.58、39.04、39.58 mg·g-1,铁、锰、镁离子与炭的最佳质量比分别为0.80、0.20、0.20,铁离子改性效果最好;酸性条件有利于改性生物炭对$\text{NO}_{3}^{-}$-N的吸附,吸附动态符合Langmuir方程(R2=0.935~0.961),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71~0.980)。综上,通过金属离子改性,增大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优化了表面结构。此外,改性生物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和金属离子能通过形成氢键或静电作用吸附$\text{NO}_{3}^{-}$-N,进而增强对$\text{NO}_{3}^{-}$-N的吸附能力。本研究结果为生物炭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苦杏壳木醋液抑菌活性和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苦杏壳为原料经热解制取木醋液,研究其抑菌活性和理化性质,为苦杏壳木醋液作为一种植物源抗菌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干馏法,分别在90~170℃、170~370℃和370~500℃ 3个温度段收集粗质木醋液,并经过静置、木炭粉吸附杂质、过滤等过程得精制木醋液.结果表明,精制得率随干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70℃~370℃段产量最大、pH值最低、有机酸含量最高、抑菌能力也最强.GC/MS分析170~370℃段木醋液,主要化学成分为酸类、酚类、醛类、酮类、醇类、呋喃和酯类等.其中,乙酸含量最高,占总量的22.41%,其次为糠醛和苯酚.初步确定其抑菌活性物质为酚类、乙酸和糠醛.  相似文献   
995.
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原料,分别采用苯甲酸、醋酸和没食子酸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酯化改性,研究了改性pH值、温度及改性处理时间对改性产物吸附空气中SO2和抑菌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改性工艺参数,得到了有较好使用效果的天然的有机大分子空气净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苯甲酸为魔芋葡甘聚糖酯化改性剂时,改性产物对空气中的SO2吸附效果和抑菌作用效果优于使用醋酸和没食子酸的改性产物.其改性处理温度50℃,反应时间2 h,pH值3,改性反应产物对空气中SO2的吸附率可达98.7%,抑菌率可达到86.3%.  相似文献   
996.
微细化木薯淀粉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真空球磨设备,以食用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淀粉,对因淀粉颗粒粒度效应引起的微细化淀粉糊化特性、聚集态结构、冻融性、溶解度等的改变进行表征。木薯淀粉经微细化处理后,其黏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及保温过程中黏度下降幅度等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微细化后木薯淀粉黏度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凝胶冷稳定性及溶解度有所提高,冻融稳定性与原木薯淀粉接近。  相似文献   
997.
脲醛树脂与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改善木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提高三倍体毛白杨木材的多项性能,该研究以脲醛(UF)树脂和纳米SiO2为主要改性剂,并使用偶联剂和阻燃剂,制成5种木材处理剂,利用减压—加压的方法浸渍处理杨木,并通过加热使处理剂在木材中固化,制成UF-SiO2Wood复合材料.以尺寸稳定性、阻燃性、抗吸水性和硬度作为主要指标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处理剂对杨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5种处理剂均能提高木材的抗吸水性、阻燃性,并显著提高了木材的硬度,纳米SiO2的添加对木材硬度的提高有显著作用;除UF-CSiO2共缩聚物外,其他4种处理剂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UF与纳米SiO2复合处理杨木可以提高杨木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索木材干燥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原理设计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木材干燥应力的方法,用应变速率表示木材干燥过程中应力状态,研究木材表面测点位移与干燥时间、温度和含水率的关系。[结果]木材测点位移平均速率有一个峰值,温度越低,峰值出现得越晚,说明应变滞后于应力;同一材料、同一温度的平均位移曲线,端部的峰值先于中部出现。木材表面测点位移与干燥时间存在对数关系,与含水率变化呈线性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燥速率下降,应变速率变小。[结论]影响木材干燥应力的主要因素有干燥应变速率、干燥温度、含水率梯度和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999.
酚酸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紫外线、抑菌及抗病毒等作用,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酚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脂溶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主要对酚酸类化合物的生物改性、化学改性、主要酚酸类化合物(茶多酚、阿魏酸、没食子酸)改性方法进展进行了分析,为其分子修饰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蓖麻毒蛋白的改性与抗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蓖麻毒蛋白对细胞杀伤是非特异性的,因此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文章对蓖麻毒蛋白的改性及改性后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对由蓖麻毒蛋白构建的免疫毒素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的良好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