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1112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167篇
  185篇
综合类   1204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膜下滴灌下玉米需水规律及优化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适宜于赤峰地区玉米的最佳滴灌灌溉定额和节水效果,在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乡南平房村示范基地内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方式下玉米地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玉米需水规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玉米苗期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在玉米拔节期土壤含水量升高,在玉米抽穗期土壤含水量急剧下降,在灌浆阶段土壤含水量下降的程度加快,在玉米成熟期土壤含水量维持在较低水平;2玉米需水量基本上呈现为苗期小,拔节期大,抽穗期-成熟期小的规律,需水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最大需水量为117.23mm(GGDE4);3通过对2013年不同水分处理的玉米产量和WUE与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玉米产量与耗水量之间、WUE与耗水量之间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4平水年膜下滴灌玉米的优化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共灌水5次,第一次灌溉时间选择在播种后2~5d,第二次灌溉选择在5月下旬为佳,第三次宜选择在7月中旬的玉米抽穗期阶段,第四次选择在8月上旬的玉米灌浆期最佳,第五次灌溉选择在8月中旬,灌水定额除播种后定植座苗水为180m3/hm2外,其余均为300m3/hm2。  相似文献   
42.
我国农情信息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情信息是指农业资源、环境与主要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状况的信息.调查研究与分析的目的是为国家农情监测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的标准.本次调查通过抽样方式,覆盖了国家7个部委局与全国22个省、自治区三个层次的农情信息用户,通过对农情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得出:农情监测信息具有及时、客观与覆盖面广的特点,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农业信息资源;农情信息同时已成为各级决策、生产管理、生产经营及农产品市场部门制定农业政策、管理指导农业生产和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科学依据;我国农情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与发布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3.
宁南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与供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宁南山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雨水集蓄资料,计算了彭阳王洼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结合小流域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对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其供需关系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示范区雨水资源最大理论潜力为7682598m3,就地利用、异地利用和叠加利用3种利用方式的比例分别为50.96%,7.16%和41.88%。(2)示范区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量为7164885m3,占全流域雨水资源理论潜力的93.26%。(3)目前示范区小流域的需水总量为3739352m3,仅占可实现供水量的52.19%,从示范区小流域雨水资源的可实现潜力来看,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4)示范区小流域雨水资源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小流域所制定的雨水利用规模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充分,应适当地扩大雨水就地利用规模。  相似文献   
44.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经济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成型燃料典型示范村为案例,探讨成型燃料技术市场化运作的经济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以引导成型燃料技术规模化应用与发展。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经济学基本理论,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政府这三个相关方面分别进行经济分析,找出供需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政府一定的经济支持力度下,成型燃料生产是经济可行的。为了推动成型燃料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政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做好调研和规划,合理分配补贴资金;2)加大对贫困地区成型燃料生产的补贴力度;3)加强技术研发,降低系统成本;4)开拓融资渠道,增加各方投入。  相似文献   
45.
唐山市沙流河镇水资源供需平衡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系统论和线性目标规划法,结合唐山市沙流河镇实证研究,构建小城镇水资源供需平衡优化数学模型,剖析该镇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出水资源供需平衡优化方案。结果显示,沙流河镇水资源补给总量为1490.55万m3·a-1,若对水资源利用量不加约束,2001、2005和2010年沙流河镇用水总量分别达到2352.73万m3、2429.73万m3和2491.72万m3;水资源超采量分别达到862.18万m3、939.18万m3和1001.17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最大,占90%以上。鉴于农业用水比重大、利用效率低,提出沙流河镇实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积极退耕还林等节水措施。经过逐年逼近平衡的办法,到2010年沙流河镇水资源量可以节余63.32万m3,基本实现全镇水资源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46.
晋南人工刺槐林需水量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气象资料,运用彭曼公式(Penman’s formula)和桑斯维特公式(Thornthwaita’s formula),计算并分析了晋南黄土高原刺槐林的潜在蒸散量;结合2,3,5,7,13年生刺槐的耗水特性系数,计算得出其生长季(5-10月份)的需水量和需水总量;最后分析了刺槐林地水分供需状况。其结果显示,在晋南黄土高原,5年生以下的刺槐普遍能适应当地水分状况,而7年生以上的刺槐,由于缺乏水分,生长普遍受到抑制。以此提出,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沟谷地、阴坡和半阴坡可营造刺槐用材林,在水分条件较差的半阳坡和阳坡可营造刺槐生态公益林。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当前农民生存,生活与生产状况特点的刻画,分析其对金融支持的具体需求:治病、养老、建房、子女教育开支,农业生产与非农生产投资.虽然农村的经济在快速稳定发展,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推出,农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但如果通过合理的金融支持,农民就可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最后,尝试给出基于金融支持力度的农民幸福指数模型以供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48.
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净水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养猪场的排污池池水以及淤泥中分离纯化得到4株光合细菌,分别命名为P1、P2、P3、P4.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对碳源利用能力以及活细胞光吸收特征的鉴定结果:P1为褐螺菌属莫氏褐螺菌(Phaeospirillum molischianum),P2为红螺菌属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P3为着色菌属小着色茵(Chromatium minus),P4为红菌属东方红茵(Rhodobium orientis).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这些菌株对灭菌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以衡量它们的净水能力.结果显示,P1,P4对污水的COD降低作用最明显,COD降低率分别为55.2%和37.9%.  相似文献   
49.
以长白落叶松人工用材林为代表,分别对7个立地等级和3种初植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3300株/hm2和4400株/hm2)的人工用材林木材产量进行经营模拟。根据立地指数曲线确定不同类型林分在不同林龄阶段的平均树高,利用相关模型推算相应林龄阶段的林分平均胸径和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建立林分密度定量管理模型,确定不同立地等级不同初植密度林分在理想状态下的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及相应的木材收获量,为营林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0.
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样品化学耗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海水中化学耗氧量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并用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分别对3种不同COD浓度水平的葡萄糖标准溶液(COD=0.5、1.5、2.5mg/L)以及两种海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回收率在96.3%~103.8%之间,表明该法测定海水中COD可行,且方法操作简便,更适宜于海上自动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