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以草菇(大草32)为试材,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利用夏闲蔬菜温室,研究了不同配方培养料对草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Ⅲ栽培草菇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均最高,分别达到了2 297.20元和721%.棉籽壳中加入一定量的麦秸,可以加快草菇菌丝的生长速度,提早草菇原基形成时间,提高棉籽壳利用率,增加草菇产量,从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2.
采用分割切块法测定了3个草菇菌株(V01、V02和V03)在低温下的致死时间。结果表明:V01、V02和V03菌株在0、2和4℃下的致死时间分别为24、48和32h,48、88和64h,96、192和144h。用0.01%吖啶橙诱变草菇菌株V01担孢子30min,致死率达70.4%;对诱变处理的担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体进行低温临界致死处理,杀死低温敏感菌株,采用覆层平板法筛选出4株耐低温的草菇菌株。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草菇细胞核不对称分裂与菌种退化的相关性,揭示草菇菌种退化机理.[方法]根据草菇菌落形态观察并结合RAPD技术筛选出退化的草菇菌株,通过细胞核DAPI染色,观察其细胞核大小、数目,比较正常菌株与退化菌株细胞核的异同.[结果]草菇菌丝细胞为多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不对称分裂.退化菌株细胞中形成染色体的数量不同,同一个细胞中可观察到大小不一的细胞核;正常菌株PY与3个退化菌株PYb5、PYb6、PYb7平均每个菌丝细胞的细胞核数目分别为12.78、10.06、8.88和7.26个,不对称分裂核分别占总核数的2.5%、10.5%、15.3%和23.7%.[结论]草菇细胞核不对称分裂可能是引起草菇菌种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4.
华南草菇褐腐病及其病原细菌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从感染褐腐病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实体中分离出一种病原细菌。经试验测定,此菌能侵入菌丝细胞内抑制草菇菌丝体生长,使之变黄甚至腐烂;子实体感染后黄褐色至黑褐色,然后萎缩腐烂。 根据此菌的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应归属于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sp.)。  相似文献   
75.
分别从不能出菇的草菇单孢菌株PYd21(基因组测序菌株)和PYd15(重测序菌株)及由PYd21、PYd15配对杂交获得可正常出菇的异核菌株H15-21中克隆测序了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并对TPI基因的结构及其在3个菌株中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Yd21、PYd15中TPI基因的序列完全相同;转录组读段定位、双末端分析结果显示,TPI基因全长1015 bp,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756 bp,编码251个氨基酸,有6个外显子、5个内含子;RNA加工过程中存在两种可变剪切类型和两个可变剪切位点;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的结果表明,PYd21、PYd15和H15-21中TPI基因的表达量(TPM)分别为30.25、36.49、77.17,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3个菌株中TPI基因的表达情况证实了该结果,表明草菇中TPI基因的表达表现出异核体表达的协同增效作用,预示着异核菌株中两种不同细胞核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6.
以质粒pCAMBIA1301和pBI121为基础构建草菇表达载体pCB。把已克隆的草菇开伞相关基因DNA片段正反向插入pCB,获得pCB—opn15和pCB—opn39,经测序证实,pCB—opn15为正向插入,pCB—opn39为反向插入。  相似文献   
77.
低温影响草菇蛋白质组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应用凝胶电泳技术测定4℃下处理的草菇及其菌丝体,发现大分子量的蛋白质组分有所减少,小分子量的蛋白质组分有所增加。从蛋白质变化角度来看,草基在低温下变软、液化直至腐败的过程是草菇体内蛋白质降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78.
草菇菌株的ISSR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借助分子标记手段对草菇菌株进行鉴别,利用筛选出的9个ISSR引物,对17个草菇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草菇菌株的ISSR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SSR-PCR共扩增出81条清晰的DNA片段,其大小介于200~2 000 bp,其中多态性片段61条。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草菇菌株间的DNA指纹均存在差异,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95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草菇菌株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处可分成5个组群,草菇V11、V23和V365与其它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远。来自同一菌株的2个分离物V26-1和V26-2归在同一组内,且遗传相似系数达0.93。研究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作为草菇菌株鉴别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9.
通过观察油茶壳等农业废弃物复配基质上草菇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生物学特性、胞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消耗量等指标,评价了不同基质成分对草菇生物学特性和菌丝营养利用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配制的复合基质中,油茶壳和花生壳含量高的基质中菌丝的胞外酶活性较高,在子实体形成阶段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别为3.36、3.23 U/g,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4.61、4.87 U/g,漆酶的活性分别为5.217、4.23 U/g;对应的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也高,草菇生长期间纤维素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8.79、7.07倍,半纤维素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9.68、7.57倍,木质素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8.55、13.59倍;草菇的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生物学特性良好,适合用于草菇代料栽培。而甘蔗渣和玉米皮含量高的基质中菌丝的胞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较低,其生物学特性较差,则不太适用于草菇的栽培。由此可见,基质成分能显著影响草菇菌丝胞外酶的分泌与活性以及菌丝利用基质中营养成分的能力,继而影响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80.
研究不同甘蔗渣栽培料配方熟料栽培对草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甘蔗渣为主要原料部分代替稻草熟料栽培草菇,设置6个栽培料配方,观察记录草菇菌丝生长情况及草菇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甘蔗渣替代稻草做20%处理(配方①)是理想的草菇熟料栽培配方,草菇在此配方上的菌丝生长速度稍低于全稻草配方(CK),但在长势、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及投入产出比都强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