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516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62篇
  690篇
综合类   1061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315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城市植被净化大气价值计量与评价——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西安市植被净化大气物质量及价值测定结果表明 ,植被净化大气年总价值为 34 2 6 35 6亿元 ,占 1999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6 % ,其中年固定CO2 和释放O2 的价值为 2 7 1830 9亿元 ,年吸收SO2 、HF和NOX3种污染物的价值为 1 82 896亿元 ,年滞尘价值为 1 82 5 11亿元 ,年灭菌价值为 3 4 2 6 4 0亿元。并通过MapInfo的叠加分析得出各行政区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72.
北京典型边缘区25年来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典型边缘区25 a来两个阶段(1981~2000年,2000~2006年)土壤有机质含量(SOM)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换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产生重要影响.1981~2000年,荒草地向耕地的转换以及因灌溉设施的完善而引起水浇地面积的增加使得整个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增加,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从9.64 g/kg增加到12.35 g/kg,增加了28%;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户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不再向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追加投入,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由12.35 g/kg降低到11.46 g/kg(2000~2006年).空间上,1981年土壤有机质含量自北向南逐渐降低;与1981年相比,2000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增加一个级别,增加最多的区域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中部,这些区域也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的地方,主要是荒草地向其他农用地的转换;与2000年相比,2006年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的只有3个地区,并且大部分增加不显著,增幅不到1g/kg.  相似文献   
73.
不同类型土壤胡敏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敏素(HM)是腐殖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碳截获、土壤结构、养分保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作用.采用Pallo修改法对HM进行了分组,将其分为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和不溶性胡敏素(HMr).并将这三种物质定义为HM的组成,同时把HMi/HMc和(HMi HMc)/HM作为HM组成的表征指标.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的HM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HM各组分含量.HMi/HMc,(HMi HMc)/HM,△lgk均各不相同;(HMi HMc)/HM>20%;除黑钙土外,HMi/HMc>1,且HM组成中HMr含量最多,HMi其次,HMc最少;HMi相对数量为黑土最高,黑钙土最低,HMc相对数量为黑钙土最高,棕壤最低,HMr相对数量为水稻土最高,黑土最低.在不同类型土壤(水稻土除外)中可溶性HM组分的△lgk值为HMi>HMc,HMi的分子结构比HMc的简单,而且棕壤HMi,HMc的△lgk值均最高,结构最简单.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三江平原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沟渠沉积物DOC含量和分布,探讨了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沟渠沉积物DOC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沟渠系统虽然都是在湿地的基础上开挖而成,但是分散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沟渠沉积物DOC含量及其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湿地开垦为农田利于沟渠各层沉积物DOC的累积,水田和旱田相比,旱田更有利于沟渠各层沉积物DOC的累积;沟渠沉积物DOC垂直分布随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穿过型沟渠和边界沟渠相比,边界沟渠沉积物DOC垂直分布显示出更强的沉积特点。挖沟排水和土地开垦耕作,不仅导致大量DOC向沟渠迁移并沉积在沟渠中,而且最终导致不同沟渠沉积物中DOC的含量和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5.
坝上草原退耕地植被不同恢复处理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坝上草原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浅耕处理和深耕处理3种不同恢复措施下,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种)大小为浅耕处理(18)>自然恢复(15)>深耕处理(14);自然恢复处理、浅耕处理和深耕处理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23 949粒·m-2、15746粒·m-2和10600粒·m-2,浅耕处理和深耕处理分别比自然恢复处理减少34.3%和55.7%;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密度的对应关系可用三次曲线来表示.土壤种子库间有较高的相似系数,但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6.
柳杉人工林采伐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初期土壤有机碳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25年生柳杉人工林(对照)采伐后形成的柳杉人工幼龄林、经济林、苗圃地、皆伐迹地、农耕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初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对照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除经济林外,苗圃地、柳杉人工幼龄林、农耕地和皆伐迹地的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0.8%,28.1%,37.8%,40.1%;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储量排序为:皆伐迹地(214.2±17.0 t C/hm2)>经济林(191.3±13.4 t C/hm2)>柳杉人工幼龄林(173.5±15.1t C/hm2)>苗圃地(171.9±9.2 t C/hm2)>农耕地(132.7±12.1 t C/hm2),分别比对照(272.9±21.8 t C/hm2)减少了21.5%,29.9%,36.4%,37.0%,51.4%。人工林采伐后形成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减小的程度与采伐后紧接着采取的人为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77.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 good indicator of photosynthesis activity, mutations, stress and nutritional state,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precision agriculture.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retrieval of chlorophyll content from hyperspectral vegetation indices composed by the reflectance of specific bands. In this paper, a set of vegetation indices belonged to three class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modified simple ratio (MSR) index and the modified chlorophyll absorption ratio index (MCARI, TCARI) and the integrated forms (MCARI/OSAVI and TCARI/OSAVI)) were tested using the PROSPECT and SAIL models to explore their potentials in chlorophyll content estimation. Different bands combinations were also used to derive the modified vegetation indices. In the sensitivity study, four new formed indices (MSR[705,750], MCARI[705,750], TCARI/OSAVI[705,750] and MCARI/OSAVI[705,750]) were proved to have better linearity with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resistant to leaf area index (LAI) variations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quick saturation at 670 nm with relatively low chlorophyll content. Validation study was also conducted at canopy scale using the ground truth data in the growth duration of winter wheat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reflectance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grated indices TCARI/OSAVI[705,750] and MCARI/OSAVI[705,750] are most appropriate for chlorophyll estimation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2 of 0.8808 and 0.9406, respectively, because more disturbances such as shadow, soil reflectance and nonphotosynthetic material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egetation indices obtained in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wheat and Hyperion data (R2 of 0.6798 and 0.7618 for TCARI/OSAVI[705,750] and MCARI/OSAVI[705,750], respectively) indicated that these two integrated index can be used in practice to estimate the chlorophyll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rns.  相似文献   
78.
采用土柱法对黄浦江源区—浙江省安吉县主要植被类型林木细根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细根分布有较大差异,茶园、毛竹林、灌木林的根长、根表面积都要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植被类型,而落阔林的根体积最大,常阔林的根重最大;细根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林地细根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草地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这对抵抗径流侵蚀、保持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各样地根长均以〈0.5mm径级的根长含量最高,0.5-1mm径级次之,而2-5mm径级的最少。根系体积和根重具有相同的分布趋势。大小顺序均为:2—5mm〉1—2mm〉0.5-1mm〉0.5mm,与根长的分布状况正好相反。不同径级根表面积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9.
地球边界层热量来源是地表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后再以长波辐射形式加热的结果,而边界层生物活动与近地表热量息息相关,讨论长波辐射的变化特征对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及能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以2003年对高寒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两种植被类型观测的资料,比较分析了两种植被类型地面长波辐射(ULR)、大气逆辐射(DLR)以及地面有效长波辐射(ELR)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寒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ULR、DLR以及ELR均具有明显的日、月变化。其中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的ULR月平均日变化在北京时间14∶00最高,凌晨最低;DLR在16∶00-18∶00最高,凌晨最低;ELR在8∶00最低,14∶00最高。月变化中,两种植被类型区ULR、DLR的最低值出现在1-2月,较高值出现在7-9月,而ELR变化趋势比较复杂。总体而言,金露梅灌丛的DLR、ULR变化值明显比矮嵩草草甸的高。  相似文献   
80.
在同一"气候-母质"条件下,本文研究了滇中飒马场流域4种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本地植被群落和1种外来植被群落对酸性紫色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草丛、云南松、针阔混交林到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本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土壤的容重、pH、水溶性盐阳离子含量明显降低,而土壤粘粒、水解性酸、活性铝、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增加,同时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占其剖面总含量的比例有降低的趋势。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0~150 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贮存量比灌草丛土壤的分别高出35 Mg hm-2和1.2 Mg hm-2,而其pH则比灌草丛土壤的低0.33。这反映出酸性紫色土的富铝化过程、生物富集过程和粘化过程随着植被演进而加强。桉树林土壤有机碳、全氮贮量和pH分别为93.04 mg hm-2、2.45 mg hm-2和4.49,与针阔混交林土壤的有机碳、全氮贮量和pH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其水解性酸度和活性铝含量均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土壤的,表明长期种植桉树有加速土壤酸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