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为了明确黑点病的诱因与发病条件,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斑划分为黑斑型、褐变型、黑点型和内变型4种类型。黑斑型病斑中, Alternaria属的病菌分离频率最高,占89%;褐变型病斑中, Acremonium和Alternaria分离频率较高,占80%以上;黑点型病斑中,Trichothecium和Alternaria的分离频率高,占75%以上。其中,3株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分别为A. tenuissima、A. sclerotigenum和T. roseum。3株病菌中离,T. roseum致病力最强,从离体果实的伤口侵染后形成大型褐色病斑,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8,22.5℃;A. tenuissima致病力稍弱,从伤口侵染后形成的病斑稍小,颜色为深褐至黑色,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9.4,28.5℃;A. sclerotigenum的侵染率很高,对温度不敏感,从伤口侵染后也能导致果肉组织褐色坏死,形成红褐色病斑。3种病菌的分生孢子均不能侵染成熟无伤果实。用3种真菌分生孢子接种的套袋果实,T. roseum接种果实发病最重,A. tenuissima接种的果实发病率稍低,用A. sclerotigenum接种的果实几乎没有发病。黑点病菌属于机会致病菌,遇适宜条件才能侵染致病。  相似文献   
82.
不同镁肥在中国南方三种缺镁土壤中的迁移和淋洗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镁淋溶是导致南方土壤缺镁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探究了四种镁肥(氧化镁、改性硫酸镁、钙镁磷肥和硫酸钾镁)在中国南方三种酸性缺镁土壤(黄壤、紫色土、红壤)中的有效性、迁移和淋洗特征以及土壤对镁素的固持,以期为南方缺镁土壤科学施用镁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镁肥(折合MgO 100 mg·kg~(-1))后,三种土壤施镁土层(0~15 cm)交换性镁含量提高了2倍~15倍。氧化镁、改性硫酸镁和硫酸钾镁在三种土壤中均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经过60 d淋洗(模拟降雨量1 000 mm),未施用镁肥土层(15~50 cm)中有效镁含量均较对照增加17.9~105.4mg·kg~(-1)。黄壤上不同镁肥处理镁累积淋失量在104.9~243.8 kg·hm-2,与紫色土接近,但较红壤高2倍~3倍。实验结束后,黄壤和紫色土上施用氧化镁、改性硫酸镁和硫酸钾镁的淋失率均超过三分之一,而红壤中均低于7%;施用钙镁磷肥增加了土壤对镁的固持,减缓了镁向下淋洗,淋失率在三种土壤中均为负值。综合四种镁肥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土壤对镁素的固持、镁在土壤中的淋洗特征以及土壤酸化阻控,钙镁磷肥在三种酸性缺镁土壤中施用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83.
唐熠  周文志  蒋运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007-18009
利用1990~2008年月报表结冰资料和冰冻灾情记录分析了近19年来12次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的低温冻害过程,将其分为干冻害型、湿冻害型和混合冻害型过程,并选出其中3次有代表性的低温冻害过程,分析各类型的温度和天气变化特点,提出相应的农业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4.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农业的发展类型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中所引起的环境和耕地资源问题;提出了发展城市农业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客观要求;根据城市农业的功能、出资主体和技术特征等3种分类方法,对城市农业进行了分类,并对城市农业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5.
屋顶花园大致可分为地毯式、分散式和周边式、庭院式等类型,在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抗性强(特别是抗风性),粗生易养护且无主根系的花灌木;在旧建筑增建屋顶花园时应注意可否上人、外加载荷设计值以及给排水问题;工程造价根据难度及复杂程度,价格在30-500元/平方米不等;屋顶花园的设计上主要以安全,生态,精美,经济为原则。  相似文献   
86.
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主要功能、类型、应用价值、开发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合成途径以及代谢工程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植物代谢工程发展趋势和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李华  吴发启  张青峰  何先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19-3920,4008
通过测定飞马河流域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川地不同部位0~180 cm的土壤储水量,分析了土壤储水量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坡位、坡向不同,土壤储水量差异很大,阴坡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平均增速6.01 mm/m,阳坡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平均增速0.71mm/m;在坡地上修建了水平阶后,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趋于均匀;土壤储水量年变化分为3个阶段,即2~7月土壤储水量变化缓慢.7~9月土壤储水量急剧变化,9~12月土壤储水量变化又趋于缓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储水量差异明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储水量变化幅度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88.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微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江西省吉安市蔬菜大棚地为样地,通过对蔬菜大棚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来初步研究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结果显示:大棚使用年限长,微生物总含量一般较高,棚龄18年的微生物总数为4.432×109cfu/g,棚龄5年的微生物总数为2.303×109cfu/g;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与土壤的养分尤其是土壤的有机质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微生物数量愈大,土壤微生物活性越高,肥力亦大。土壤中的三大类主要微生物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  相似文献   
89.
不同类型两面针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类型两面针的形态特征、栽培表现、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类型两面针形态特征差异极显著.根据栽培表现分别确定为产量优势类型和有效成分含量优势类型;含量优势类型两面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均高于产量优势类型;叶绿素含量水平同样表现为含量优势类型高于产量优势类型;组成产量的部分与植株自身各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是造成光舍特性与产量不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黑龙江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79年)-黑龙江省水稻土分布及其相关数据,2011年采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地区4种类型(黑土型、白浆土型、草甸土型和沼泽土型)水稻土表层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的状况。结果表明:目前(2011年)4种类型水稻土表层平均有机碳、氮含量范围分别为21.18±7.27~30.91±9.99 g kg-1、1.83±0.44~2.49±0.74 g kg-1,表层平均有机碳、氮密度范围分别为5.32±1.42~6.95±0.98 kg m-2、0.46±0.07~0.56±0.08 kg m-2,其中沼泽土型水稻土表层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最大,黑土型则最小;沼泽土型与黑土型水稻土之间表层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与草甸土型水稻土之间表层有机碳、氮含量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其有机碳、氮密度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与白浆土型水稻土之间表层有机碳及其密度差异达1%显著水平。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相关数据相比较,黑龙江地区4种类型水稻土表层有机质(碳)、氮含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其表层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