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6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林业   1302篇
农学   465篇
基础科学   18篇
  284篇
综合类   2681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456篇
畜牧兽医   434篇
园艺   462篇
植物保护   3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红金银花组织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红金银花的顶芽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红金银花顶芽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1~0.2 mg/L),最适蔗糖浓度为20.0 g/L;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 mg/L)+NAA(0.2 mg/L)+GA3(0.5 mg/L);生根培养以1/2MS+6-BA 0.25 mg/L+NAA 1.0 mg/L+活性炭1.0 g/L,即可得到理想的生根苗.  相似文献   
82.
平邑甜茶后代双胚苗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平邑甜茶双胚苗的倍性特征和核型特点,采用压片和流式细胞仪观测的方法对平邑甜茶后代中双胚苗进行染色体倍性观察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4株供试材料均为三倍体,2n=3x=51,染色体为小型,染色体长度比差异不大;核型组成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株系8-1、8-2、12-1和12-2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45m+6sm,2n=3x=48m+3sm,2n=3x=27m+24sm,2n=3x=33m+18sm;染色体相对长度和着丝点指数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21%~2.68%和34.19%~42.37%,1.44%~2.63%和35.59%~44.08%,1.36%~3.02%和32.85%~42.18%,1.43%~2.87%和34.23%~44.02%;核型分别属于1B、1A、2B和1B类型,表现为株系之间的核型不完全相同。本研究为丰富无融合生殖型砧木的育种理论,获得新的苹果无融合生殖型砧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3.
荔枝的功能及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荔枝各组织保健医疗功能的记载。现代医学、营养学、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为荔枝的医疗和保健功能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其功能活性成分正不断被揭示。对荔枝果肉抗氧化、"上火"和致敏原,果皮抗氧化和抗癌功效,核抗癌、抗病毒、降血糖、调血脂等功能和相关成分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4.
采用微卫星DNA技术对黄、渤海海域7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国对虾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7个地理群体分别来自辽东湾(LD)、渤海湾(BH)、海州湾 (HZ)、乳山湾 (RS)、海洋岛 (HYD)、朝鲜半岛西海岸(KW)以及朝鲜半岛南海岸(KS).7对多态性良好的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109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810~0.864.49个群体位点中,只有15个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UPGMA聚类分析显示,各地理群体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根据各地理群体间遗传距离及AMOVA遗传分化检验结果,可将中国对虾分为3个独立种群,分别为中国沿岸黄、渤海群体、朝鲜半岛西海岸群体及朝鲜半岛南海群体;其中中国沿岸黄、渤海群体内部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是否达到种群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5.
基于表型值和育种值的中国对虾生长、抗逆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中国对虾170d的体重、抗WSSV存活时间和存活率3个性状的育种值,在家系水平上进行性状间表型值和育种值相关分析。估计的3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2±0.16、0.14±0.12和0.03±0.021,并据此计算各性状个体育种值。家系性状表型值的相关分析表明,家系170d体重和抗WSSV存活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相关(r=0.35,P<0.05),其余性状间相关系数很小,且差异不显著。3个性状家系育种值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170d体重与抗WSSV存活时间的相关系数最高(0.038),170d体重与存活率,抗WSSV存活时间与存活率之间为负相关(r=-0.24,r=-0.027),并且统计检验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中国对虾新品种是一个正确而必要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86.
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喂活卤虫养殖密度为50尾/桶的存活率最高(85.2%);投喂配合饵料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不明显;而投喂冰冻鱼肉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合适的饵料和养殖密度,能够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对虾养成存活率,改善生长过程中对虾群体体长、体重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87.
光唇鱼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箱单养、混养光唇鱼的试验结果表明,在25m2网箱中,单养光唇鱼以200~220尾/m2的放养密度比较合适,单位面积产量可达12.7~12.9 kg/m2;瓯江彩鲤网箱中混养光唇鱼,在瓯江彩鲤保持180尾/m2的放养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混养20尾/m2的光唇鱼,其效果比单养瓯江彩鲤更好,单位面积产量可达103.2kg/m2.  相似文献   
88.
设计、制造一种五味子园除草机,并进行田间试验应用与效益分析。该除草机采用手扶拖拉机为配套动力,利用最终传动齿轮,通过除草机的传动箱带动除草轮在地面上滑转来剖切土壤,达到除草和疏松土壤的目的;同时配置培土犁,一次可完成除草、深松、培土复式作业。应用试验表明,该除草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能够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89.
魏佑营  张启沛  王树常  李纪容  孟祥栋 《园艺学报》2000,27(5):388-388,F003
“山农2号”节瓜是以“R89-3-7-5”强雌系为母本,“黑毛”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具有早熟,抗病、耐热、品质佳等优点,平均产量,嫩瓜55.5-60.0t/hm^2老瓜112.5t/hm^2左右。适于山东、北京、天津、广东等地栽培。  相似文献   
90.
In vegetable brassicas,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system is the most preferred mechanism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and Ogura cybrid cytoplasm is the only source used widely. Effects of the alien cybrid cytoplasm on important quality traits need to be understood for their effective use in breeding programme. In analysing 38 Ogura cybrid cytoplasm‐based cauliflower CMS lines, it was revealed that introgression of Ogura cytoplasm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alteration in important quality traits. Cup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 values were increased up to 5–10 times in different genotypes. Among 38 analysed CMS lines, concentration of plant pigments such as anthocyanin, total chlorophylls and ascorbic acid was reduced in 21, 17 and 32 genotypes,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carotenoids and β‐carotene was elevated in most of the CMS lines and total carotenoid was increased up to 20 times in the CMS line, Ogu13‐85‐2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role of nuclear–cytoplasmic interaction and mitochondrial genome in determining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quality tra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