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6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林业   1302篇
农学   465篇
基础科学   18篇
  284篇
综合类   2681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456篇
畜牧兽医   434篇
园艺   462篇
植物保护   3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水仙营养液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仙营养液栽培与清水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上可以通过营养液对水仙的生长和发育进行调控,达到叶壮、根系完好、花穗分化率高、小花数量多、花朵大和花期长等效果。  相似文献   
132.
为研究不同发芽床和清水浸种时间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种子萌发启动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标、霉烂率为测量指标,20℃恒温自然光照培养箱中开展了柴胡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发芽床基质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纱布处理柴胡种子的各项测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清水浸种不仅能够促使柴胡种子提早萌发,而且能够提高柴胡种子发芽率,浸种12 h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最高,分别可达67.67%±3.21%和56.00%±9.54%,与未浸泡对照相比提高了约35、34个百分点。说明柴胡种子用清水浸种预处理12 h,以纱布为发芽床,在20℃恒温条件下培养,可有效提高柴胡种子萌发率,促进种子提早萌发,实际生产中可以用清水浸种后再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33.
葛瑶    王振锡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74-81
为研究天山云杉林冠层特征与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以新疆天格尔森林公园天山云杉林的4个龄级的林分(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以冠层分析仪获得的冠层结构特征和林下光环境指数等野外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计算 α 多样性指数分析4个龄级的草本物种多样性,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冠层结构对草本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指标在不同龄级间均有一定的差异,且随着林分的生长和更新,天山云杉林呈现林冠开度逐渐减小、叶面积指数增大、林下光辐射均减弱、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减小的趋势;典型模型表明林冠开度对冠层结构起到主要作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面积指数次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林下辐射中,林下总辐射对林内光环境起主要作用;相比冠层结构,林下光照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作用更大,其中林冠开度和丰富度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林下总辐射、林下直射辐射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4.
探讨不同N、P、K、Ca配施处理对望天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其生长及生理表现筛选适宜的配施处理,旨在为望天树壮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以1年生望天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不同配施处理对望天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生长表现最优处理是N2P2K4Ca1和N3P4K2Ca1,生理指标表现最优处理是N3P2K1Ca2和N3P4K2Ca1。相关性分析表明望天树苗高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地径仅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处理7(100 mg N+20 mg P+80 mg K)、处理12(200 mg N+40 mg P+20 mg K)对望天树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处理11(200 mg N+20 mg P+50 mg Ca)和处理12(200 mg N+40 mg P+20 mg K)配施下生理特性指标表现最好;N是望天树幼苗生长的必须因子,P和K对促进苗木地径生长作用显著,适量Ca有助于提高望天树幼苗生理活性,超过100 mg则导致生理胁迫。  相似文献   
135.
种植密度是影响青稞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重要因子。以抗倒伏品种昆仑14号和倒伏品种门源亮蓝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种植密度对这2个品种生长发育、抗倒伏特性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昆仑14号根长、根体积、根数和根干重先增后降,茎粗和壁厚依次下降;门源亮蓝根系和茎秆相关指标则随种植密度增大而下降。昆仑14号抗倒伏相关指标先增后降,但整个生育期未发生倒伏;门源亮蓝各指标均显著降低,诱发倒伏现象提前发生,致使倒伏率增大、倒伏程度加剧。昆仑14号茎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化学成分含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后降,门源亮蓝各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饲喂价值随密度增加呈现增高的趋势。综合抗倒伏特性与秸秆饲用特性,昆仑14号最佳种植密度为375×104株hm~(-2),门源亮蓝粮饲兼用时适宜密度为300×104~375×104株hm~(-2)。  相似文献   
136.
为探讨不同种类盐胁迫对马蔺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总质量浓度为0.3%的NaCl、NaHCO3单盐溶液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盐溶液胁迫对马蔺(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幼苗生长量、地上部干鲜重比值、地下部干鲜重比值以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0.3%NaCl溶液对叶数和株高增长量的影响最小,其次为3种混合盐溶液,各处理在第14天时株高增幅达到最大。经0.3%NaHCO3处理后的幼苗地上部干鲜重的比值为空白对照的2.17倍,地下部干鲜重则为空白对照的56.61%,随着混合溶液中NaHCO3浓度的上升,地上部干鲜重比值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地下部干鲜重比值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经35天处理后,0.3%NaHCO3胁迫的马蔺幼苗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较对照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39.73%、26.08%,而各处理间的根系体积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0.3%NaHCO3溶液对马蔺幼苗的胁迫作用最强,2种单盐对根系的胁迫作用强于混合盐胁迫,而0.3%NaCl溶液对生长量的胁迫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37.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89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林场,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 Litv.)松针上的春孢子向健康的黄药(Phelledendron amurenseRupr.)和紫花铁线莲(Clematis fusca var. violacea Maxim)叶片人工接种成功。用人工接种所产生的夏孢子向相同寄主植物接种后,再次发病并产生夏孢子。由此证明阿城市料甸林场樟子松松针锈病菌(Cleosporium clematidis Barcl.)的转主寄主为紫花铁线莲和黄药,病原菌种应为铁线莲鞘锈菌(Coleosporium clema(?)idis Barcl.)。  相似文献   
138.
本文采用软X射线照影技术,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在不同时间.水温以及其个体大小的情况下,对钡剂饲料消化排空的规律。结果表明,对钡剂饲料的消化排空时间(y),随着体长(x)的增长而延长:y=2.634 0.413x(r=0.81,n=29);随着水温(x)上升或下降,食物排空时间(y)减少或增加:y=148.41x^-0.05(r=0.70,n=38);体长l与其胃中食物X光映像面积(s)之间呈幂指数函数关系.s=0.07968l^2.6233(r=0.77,n=18)。这些规律为探索中国对虾一次摄食量和日摄食节律,正确制定成虾养殖中合理投饲量和投饲次数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长苞铁杉林林隙物种更新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I、扩散指标Iδ、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强度K对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大小级林隙中长苞铁杉幼苗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林隙发育的前、中期长苞铁杉幼苗在林隙中呈聚集分布,而在林隙发育的后期为随机分布,但在不同大小级的林隙中,长苞铁杉的分布格局并元差异;随林隙的不断发育,长苞铁杉幼苗在林隙中的密度依次降低,在林隙发育的前期密度最大,中期次之,到林隙发育的晚期密度最小,且在较大的林隙中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0.
以同一株‘妃子笑’荔枝不同花期果实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果实发育和糖组分动态及品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花果和晚花果的果实及其各组织的生长型均为单s型,其果实发育时期均可划分为Ⅰ期和Ⅱ期,第Ⅱ期又可划分Ⅱa期和Ⅱb期,所不同的是,早花果的Ⅰ期比晚花果要长10d.推测晚花果假种皮在Ⅱb期生长受抑的现象主要还是由于Ⅰ期和Ⅱa期的果皮和种皮生长受到抑制的结果.早花果的糖分积累主要发生在Ⅱa期,晚花果的糖分积累则主要发生在Ⅱb期,它们均是以积累还原糖为主,成熟时两者在总糖及其各组分之间并无显著差别.早花果比晚花果品质好主要表现在果大、含酸量低、固酸比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