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6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保水剂对巨尾桉盆栽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保水剂在桉树生长中的作用,研究了2种保水剂用量和4种水分供应条件下,巨尾桉苗木的生长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田间持水量增加,除了叶绿素含量差别不大,苗木的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上升;施用保水剂的效果与田间持水量60%和80%处理的作用基本一致,保水剂在桉树人工...  相似文献   
82.
两种巨桉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巨桉人工林组培苗和实生苗两种起源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形采样法在样地内采集多个样点,按上(0—10cm),中(10—20cm),下(20—30cm)三层分别利用环刀和塑料盒采集原状土壤,测定不同层次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渗透速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等。[结果](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容重呈现递增趋势,而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呈递减趋势。组培巨桉林土壤容重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而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高于显著实生苗巨桉林地(p0.05);(2)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水稳性指数、抗蚀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和结构系数呈现下降趋势,水稳性指数和抗蚀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分散率和分散系数呈现升高趋势。组培巨桉林地不同土层的抗蚀指数和结构系数均高于实生苗巨桉林地,但分散系数均显著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p0.05);(3)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两种巨桉林地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呈现出下降趋势,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呈现上升趋势。组培苗巨桉林地不同土层各粒径(5mm;5~2mm;0.5~0.25mm;0.5mm;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MWD均高于实生苗林地,而结构体破坏率、2~1mm和1~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低于实生苗巨桉林地。[结论]组培巨桉人工林的土壤抗蚀性更佳。  相似文献   
83.
分析芸香科植物化橘红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化橘红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认了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9.5%。其中几种主要的成分有柠檬烯(89.58%),β-月桂烯(2.57%),芳樟醇(1.99%),桧烯(1.66%),柠檬醛a(0.64%)。  相似文献   
84.
为充分利用开发无核或少核品种,以吉首少核沙田柚为试材,经自然授粉、花粉隔离和人工杂交授粉等处理,研究了其少核原因,并对吉首少核沙田柚的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吉首少核沙田柚单果平均种子数2-32粒;初步认为其少核可能是由于多数幼胚中途停止发育所致;少核沙田柚果皮变薄,可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5.
柚类种质资源AFLP与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结合SSR引物和AFLP分子标记对110份柚类基因型、12份野生近缘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SSR标记的335个位点中99.1%为多态性位点,每个位点可检测到9.85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度 (GD)变幅为0.1939~0.9073,获得了46个特异性SSR标记;AFLP标记的343个位点中72%为多态性位点,3对引物平均期望杂合度变幅为0.21863~0.28445,平均每对引物组合能产生82个多态位点,获得了44个AFLP特异性标记。UPGMA聚类结果显示,122份基因型在相似系数0.61时,分成8个组群,其中柚类主要由沙田柚品种群、文旦品种群与庞大的杂种柚品种群组成。分类结果将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这些丰富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86.
【目的】筛选出培育柚木Tectona grandis小棒槌苗的最佳育苗基质和育苗密度.【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和育苗密度对柚木小棒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在不施肥情况下,6个月生和12个月生不同处理间柚木小棒槌苗的地径、根粗、地下鲜质量等指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处理小棒槌苗棒槌度均达到规格要求(棒槌度1.57);12个月生小棒槌苗的品质进一步提高,V(黄心土)∶V(河沙)=2∶1,密度150株·m-2、V(黄心土)∶V(河沙)=2∶2,密度200株·m-2和V(黄心土)∶V(河沙)=3∶2,密度150株·m-23个处理达到了出圃造林的要求(棒槌度1.57,0.8 cm地径1.6 cm);不同育苗基质配比间和不同育苗密度水平间,地径、根粗和地下鲜质量等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对培育柚木小棒槌苗品质的影响是密度基质.生产12个月生柚木小棒槌苗的基质以V(黄心土)∶V(河沙)=2∶1或2∶2,密度以150~200株·m-2为佳.  相似文献   
87.
人工林巨尾桉木材压缩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巨尾桉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但生长应力大,木材容易开裂变形及材性差异大,利用受到限制。对巨尾桉进行压缩密化处理,采用正交试验得出压缩密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前含水率为60%,热压温度为190℃,压后厚度为13-20 mm,压缩率为50%,热压时间为25-30 m in。试验表明:经过压缩,巨尾桉试件的物理力学性质明显改善。从处理材微观结构观察,细胞被挤压,细胞腔变小,细胞壁未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88.
香榧种子油脂形成过程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诸暨县香榧4个品种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香榧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含油率不断增加,到9月上旬达到最高,细榧为54.48%,米榧53.52%,芝麻榧51.66%,圃榧47.48%;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随着种子成熟不断提高,细榧为81.68%,米榧80.60%,芝麻榧78.09%,圆榧77.78%,而饱和脂肪酸即逐渐减少,其中油酸和亚油酸有明显的负相关。随着种子成熟油脂含量提高,糖类减少,酸值和碘值下降,品质不断完善。细榧品质最佳,其次是米榧和芝麻榧。  相似文献   
89.
香榧生长习性及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香榧发展慢、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问题,结合对其生长习性的观察,在分析以往造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集成并开展有针对性的造林试验,从中发现合理选择香榧苗木类型、起苗和造林时做好苗木保护措施、苗期遮荫、苗木浅栽并加强幼林管理是提高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通过生产实践推广,造林成活率由过去不到4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90.
榧树的资源分布与生态习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期5 a的调查研究表明,榧树Torreya grandis的自然分布区在我国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25°~32°N,109°~121°E,跨浙、皖、苏、闽、赣、黔、鄂等7省广大地区。分布区的年均气温为15.2~18.7℃,极端最低气温-17.0~-8.1℃,年降水量1000~1900 mm,≥10℃年积温为4758~5940℃。垂直分布随地理位置而异,在北亚热带的大别山海拔可达800~1100 m,黄山和天目山可达1200~1500 m,中亚热带南部武夷山可达1800~2000 m。在缓风、向阳、少受寒潮危害的高海拔地段,极端最低温-18.0℃,≥10℃年积温3 500℃,榧树生长结果正常。南部武夷山区海拔1800~2000 m,≥10℃年积温仅3200℃,但由于极端最低温较高(-15.0℃以上),榧树呈高大乔木,结实正常。榧树喜肥,在有机质丰富,土壤疏松,质地由砂壤到轻黏,pH 5.2~6.5的土壤中生长发育良好。表3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