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6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永嘉早香柚授粉及保水措施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永嘉早香柚的低产原因和降低内裂果措施。进行了授粉和保水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授粉能有效提高永嘉早香柚的座果率;授粉配合保水措施能有效降低永嘉早香柚的内裂果和裂瓣率。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巨尾桉 5个标准地连续观测资料的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伐区调查设计与实际采伐间隔时间的延长 ,巨尾桉生长率对伐区调查设计精度的影响日趋显著 ,并提出克服林木自身生长对伐区调查设计精度产生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采用人工模拟大气湿度变化环境,对尾巨桉木材进行循环解吸-吸湿处理,并测定木材的弦向胀缩性.结果表明:在解吸过程中,初含水率对尾巨桉木材弦向干缩率影响显著;在吸湿过程中,循环处理次数对尾巨桉木材弦向湿胀率影响显著.循环处理可以使尾巨桉木材弦向胀缩率达到稳定的时间缩短,有利于其尺寸稳定.  相似文献   
54.
采用不同母株年龄的穗条、不同类型的插条、不同基质配比及不同浓度生根剂进行巨尾桉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巨尾桉插条随母株年龄增大其生根率和生长量下降;嫩枝扦插生根率高、平均根数多、生长快;用珍珠岩和红土等量均匀混合的基质扦插效果好;用质量分数为50×10-6~200×10-6浓度的IBA浸泡2 h,能较大幅度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55.
撑绿竹出笋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富县引种的撑绿竹出笋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撑绿竹出笋期在5月下旬至9月下旬左右;退笋多出现在末期;高生长的logistic曲线模型为:H=867.168/(1 e4.793-0.735);昼夜总生长量达7.09cm,夜间生长量几乎是白天生长量的1.76倍.  相似文献   
56.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彬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4):113-114,60
本文调查、收集了四川省仁寿、高县、纳溪等县不同立地条件的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标准地72块,样木112株。采用SAS程序,进行多方程拟合并比较各模型优劣,筛选出巨按材积模型:V=-0.0196154 0.0007494d2,编制了巨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一元材积表。经检验,平均误差为-0.01%,,标准差为±9.6%,均方误为±1.4%,精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57.
巨桉无性系生长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6个巨桉无性系人工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胸径、材积在无性系间呈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高、材积三者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材积,达到78.82%,其次为树高和胸径,分别为52.23%、23.13%。胸径、树高、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0.5744、0.5469、0.3453。利用综合评定方法评选出5个优良的巨桉无性系,分别为20、18、25、9和5号。5个优良无性系胸径、树高、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60%、11.09%和2.05%。  相似文献   
58.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巨桉11个种源8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20个10bp随机引物的扩增,共检测到149个位点,其中89个为多态性标记位点,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9.73%.各个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较高,为42.86%~55.89%,多态位点最多的是8号种源,最低的是6号种源.Shannon表型多样度估测值的统计表明,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种源内部.遗传变异在种源间占28.74%,在种源个体间占71.26%.Shannon表型多样度估测值在种源间为0.1720~0.2650,平均为0.2373.8号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最高,6号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最低;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为0.0391~0.1344,平均为0.0817.这些遗传变异为巨桉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巨尾桉幼态扦插培育容器苗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巨尾桉组培苗为母株,通过截顶促萌、生产的幼态萌芽作插条,扦插培育容器苗,质量可达到组培苗标准。在插条管理方面要掌握好激素处理、保温、保湿、防治病菌及选择适宜季节扦插等关键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扦插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0.
张梅坤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69-72,81
通过对巨桉11个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巨桉外植体诱导以B1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激素BA 0.4 mg.L-1和NAA 0.1~0.5 mg.L-1,诱导外植体最佳,诱导率可达79%以上;丛芽苗增殖调节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和基本培养中N、P、K、Ca、Mg、Fe的浓度配比使其芽体健壮,加快繁殖速度;生根培养以B2为基本培养基添加ABT 0.5 mg.L-1+IBA0.1~0.5 mg.L-1生根率可达80%以上;组培苗移栽基质选用泥炭土和竹炭肥,成活率达90%以上。区域试验表明:巨桉是较理想的速生耐寒桉树树种,可耐寒-4℃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