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李兵  倪炳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81-12881,12926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药剂及方案。[方法]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120g/L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600、750、900ml/hm^2120g/L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药后15d的防治效果达到65%以上。[结论]120g/L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使用剂量为750ml/hm^2。  相似文献   
82.
基于SWOT理论的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志强  王卉  王文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255-1258
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进行分析,运用专家打分法对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加权赋值,并构建SWOT战略分析图。结果表明,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应采取进攻战略,并提出了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挖掘文化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进一步细分市场,提高社区参与度、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区域合作、加强政策引导等促进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
顾星雨  孙丽娜  陈巍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10-14611
太湖流域属平原河网地区,圩区是太湖流域的基本单元。圩区治理是保障流域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苏州圩区治理已有2000多年历史,大致经历了塘浦圩田,小圩体系,联圩3个阶段。笔者从流域防洪整体安全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苏州圩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苏州圩区的治理提出几点建议,为平原河网地区圩区规划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4.
黄顺  郑清富  梁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33-19834
在对苏州城内"中式住宅"项目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居住设计理念和江南传统造园思想,从"新苏派住宅"的概念、形式和主要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就其发展趋势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5.
扬州园林色彩艳,建筑大,有市民化的倾向;苏州园林色彩雅,建筑巧,有文人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86.
赵雪松  王东  周贵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82-21283,21362
[目的]研究近50年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根据1961~2010年宿州年积雪日数及相关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及完全相关系数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50年来宿州积雪期呈现出缩短趋势。除≥20 cm厚度的积雪日数外,各级厚度积雪的年积雪日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积雪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84 d/10a;年积雪日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前期呈现由少到多的态势,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步入少积雪的时期,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逐渐增加,90年代中期~2003年又进入少雪期,2004年至今呈现出多雪、少雪交替的振荡。影响宿州年积雪日数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平均气温,其次为平均地表温度。[结论]该研究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宿州的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从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和生活服务3个角度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苏州市镇村空间的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以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横向分片区、纵向分功能"的镇村空间发展模式,以期满足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8.
利用清单分析的方法,对2005~2014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分析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源强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31 843.8 t、6 150.2 t、20 848.5 t和2 922.8 t,属于畜禽养殖型和农村生活双重污染区.而近十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较2005年分别降低38.40%、21.80%、17.13%和25.26%.同时,选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了苏州市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按照污染物等标排放量TN>TP>COD,而按照行业等标排放量畜禽养殖>农村生活>种植业>水产养殖.近十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污染排放量从554.1亿m3降至420.6亿m3,降低24.09%,污染风险降低.随着工业经济的逐年提升,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逐渐下降,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依旧存在,TN污染风险最高,且污染来源复杂,应加强各行业的协同减控.  相似文献   
89.
张宁  王延华  邱雨  杨浩  周伟  蔡祖聪 《土壤》2017,49(5):926-934
为了解食物链过程废弃物氮流情况及其环境影响,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苏州市为对象,基于农田生产-畜禽养殖-家庭消费系统,使用清单核算方法,估算了该市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及家庭食物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氮量,并对废弃物氮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及环境影响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农田生产-畜禽养殖-家庭消费系统一年共产生废弃物氮5.35万t,其中59.76%来自居民食物消费活动,57.53%损失进入环境。秸秆氮、畜禽粪尿氮、餐厨垃圾氮和人粪尿氮的资源化率分别为84.03%、49.26%、37.72%和21.99%。1.70万t废弃物氮进入水环境,造成的水体氮浓度达到4.3 mg/L,是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的4.3倍;大气环境废弃物氮负荷量0.58万t,其主要来自粪尿废弃物,并以氨氮形态为主;废弃物氮的农田负荷警戒值为0.15~0.22,属Ⅰ级无污染水平。通径分析表明人口因素和政策科技因素是影响废弃物氮环境排放的两个最主要驱动因素。本文建议苏州市在农业生产中增施粪尿有机肥,在废弃物管理中通过秸秆多样化利用、粪尿科学管理以及餐厨垃圾专门处理等综合措施来改善当地环境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9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基于研究区194个土壤样点数据,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其他相关统计方法确定了苏州市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DS)。与先前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将土地利用方式及利用年限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作为进入MDS的衡量标准之一;此外,计算了每个候选的土壤理化变量在所有主成分上的综合荷载,而不是只比较该变量在某一个主成分上的荷载就剔除其他变量,从而避免了丢失过多的土壤质量信息。最后对该方法的可靠性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验证,对54个黄泥土样点、77个黄松土样点及所有194个样点数据分别采用该MDS确定方法,得到了同样的最小数据集。这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加以完善后,本方法完全可以借鉴到其他地区,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由于我国地域广、各地情况差异大而采用不同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最后得到的评价结果难以比较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