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4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林业   484篇
农学   219篇
基础科学   26篇
  662篇
综合类   1635篇
农作物   25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65篇
园艺   477篇
植物保护   38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71.
Abstract

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establishment and survival of dead-wood-dependent species in natural forests is a prerequisite to the successful maintenance of these species in managed fores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five wood-inhabiting polypores in old-growth timberline spruce forests in northern Finland, including the substrate availability and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large-diameter logs. The volume of coarse woody debris (CWD)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sites (range 15–30 m3 ha?1), large-diameter logs comprising on average 35% of the total CWD volume. However, the within-site variation in CWD volume was 10–15 times larger than the between-site vari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rge-diameter logs was aggregated or initially aggregated on four sites and random on one site, creating local patches of high CWD volume. An individual target species occurred on average on 8% of all large-diameter logs, and on 11% of optimal logs (as determined by the decay sta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gs and stand variables explained partly the occurrence of the target species; furthermore, the mortality pattern of trees (stem breakage versus uprooting) and the presence of primary decomposers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occurrence of the target spec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esides substrate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local habitat factors and species interactions also play a role in the occurrence of wood-inhabiting fungi in boreal timberline forests.  相似文献   
972.
研究苦参、白鲜皮和土荆皮提取物在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3株皮肤癣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量3种中药提取物对皮肤癣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对其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苦参醇提物与白鲜皮醇提物两者联合应用,对3株皮肤癣菌FICI值分别为1,0.75,1,FICI值均≤1,对3株真菌的抑制效果呈相加作用;土荆皮醇提物与苦参醇提物、白鲜皮醇提物联合应用,FICI值均≥2,对3株真菌的抑制效果呈无关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73.
为筛选出对杨树灰斑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抑菌活性物质,采用3次浸渍提取法对丁香、肉桂、厚朴、毛茛、兴安白芷5种中草药进行提取,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提取液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用植物提取液对杨树灰斑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丁香、肉桂、兴安白芷提取物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丁香提取液浓度在16 mg/mL时,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到98.02%,同样浓度的肉桂、兴安白芷提取液抑制率也可达到91%以上;5种药用植物提取液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强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丁香、毛茛对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说明5种药用植物75%乙醇提取液中含有抗菌成分,为生物防治杨树灰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4.
张萍萍  胡龙兴  傅金民 《草业科学》2012,29(7):1094-1099
以低内生真菌侵染率和高内生真菌侵染率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内生真菌侵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内生真菌侵染率和低内生真菌侵染率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相对根长、相对苗长、相对根苗比均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中、低浓度盐胁迫下(≤170 mmol·L-1 NaCl)二者的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相对根长、相对苗长的差异不显著(P>0.05);高浓度盐胁迫下(255 mmol·L-1 NaCl),高内生真菌侵染率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苗长均显著大于低内生真菌侵染率的品种(P<0.05)。盐胁迫抑制了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的萌发,但在高浓度盐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具有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975.
漆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明乐  张海波  黄峰  咸漠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3):106-115,127
漆酶是一种金属糖蛋白,属于多铜氧化酶家族,它分布于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当中。漆酶能够通过自由基-催化反应机制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直接氧化芳香族化合物底物或者介体,然后在介体的介导作用下氧化大分子的木质素或者氧化还原电势较高的非酚型芳香族化合物。漆酶在纸浆造纸、印染废水处理、食品工程、有机合成以及生物能源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6.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布多样性、生物学作用以及内生真菌在农业和医药等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综述,并展望其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7.
2015、2016、2019年每年的7—9月,对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望东垟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和采集,共采集到435份大型真菌样本,对其形态学和资源利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望东垟自然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110种,隶属于2门4纲12目39科68属,其中南方喙囊乳菇Lactarius ...  相似文献   
97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3%、06%和10%)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2 对番茄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植株生长受抑,生长促进物质IAA、GA3和Zeatin含量下降,生长抑制物质ABA含量增加,接种Glomus mosseae-2增加了植株干物质量和这些激素的含量;(2)菌根形成过程中,Glomus mosseae-2参与调节内源激素平衡, 降低了叶片ABA/IAA、ABA/GA3、ABA/Zeatin及ABA/ (IAA+GA3+Zeatin)的比值; (3)气孔导度(gs))和ABA/Zeatin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同一盐浓度胁迫下,接菌株有较高gs和较低的ABA/Zeatin值。 ABA和Zeatin共同调节气孔对盐胁迫的响应,维持接菌株较高的气孔导度,增强了番茄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79.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通过种植紫花苜蓿单独或联合接种菌根真菌(Glomus caledonium L.)(AM)和多环芳烃专性降解菌(DB),研究了利用植物-微生物强化修复多环芳烃(PAHs)长期污染土壤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和PAHs专性降解菌能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土壤中PAHs的降解。经过90天修复试验,种植紫花苜蓿接种AM、DB和DB+AM处理的PAHs的降解率分别为47.9%、49.6%、60.1%,均高于只种植紫花苜蓿的对照处理(CK)(21.7%)。另外,随着PAHs苯环数的增加,其平均降解率逐渐降低,但是接种PAHs专性降解菌能够提高4环和5环PAHs的降解率。同时也发现土壤中脱氢酶活性和PAHs降解菌数量越高的处理,土壤PAHs的降解率也越高,这也是种植紫花苜蓿接种微生物能够有效促进土壤PAHs降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0.
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艳平  尹睿  沈生元  陈玉成  邢赜  陈雪民 《土壤》2010,42(2):171-177
丛枝菌根真菌能增强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增强抗病性、改善植物根际微环境,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As污染已成为全球非常突出且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对A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也因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丛枝菌根真菌改变土壤pH和酶活性、增强植物对As的耐性和影响植物对As的吸收方面综述了丛枝菌根在As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揭示出菌根应用在As污染土壤中的作用潜力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