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2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7篇 |
农学 | 35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24篇 | |
综合类 | 235篇 |
农作物 | 4篇 |
畜牧兽医 | 53篇 |
园艺 | 23篇 |
植物保护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其它植物PAL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兼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国槐中克隆了一个长866 bp的PAL基因片段,命名为SjPAL.序列分析发现SjPAL多肽与其它植物的PAL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87%以上),且包含与水稻和拟南芥的PAL类似的活性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jPAL与豆科植物的PAL亲缘关系较近.RT-PCR结果显示,SjPAL在根和茎的表达量约为叶中的3倍.利用反义RNA技术将SjPAL基因克隆至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了SjPAL反义RNA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AL,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将其导入拟南芥基因组,对获得的抗性植株进行PCR鉴定、Northern杂交分析、PAL活性分析以及总多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反义RNA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转基因拟南芥的PAL基因表达量、单位材料PAL活性、总多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本研究为下一步利用该基因反义表达载体转化国槐,通过调节酚类物质含量提高其在再生体系中的生根能力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三种抗旱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沙棘、文冠果、虎榛子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 ,以角质层厚度 ,栅栏组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 ,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密集度 ,侧维管束密度 ,主脉厚度这几项旱性结构的主要指标进行检验比较 ,结果表明这三种植物都具备抗旱结构但又有各自的抗旱特点 ,综合各抗旱指标对三种植物的抗旱性排序 ,其抗旱能力为 :文冠果 >沙棘 >虎榛子 相似文献
23.
以含有RD29A目的基因和NPTⅡ筛选基因的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GV3101和EHA105侵染饲用型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国槐(Sophora japonica L.)和红叶石楠(Davidson Photinia)的组培苗叶片,研究3个树种对根癌农杆菌菌株和不同抗生素(替门汀和头孢霉素)的敏感性、以及根癌农杆菌菌株对3个树种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不同根癌农杆菌株和不同抗生素种类均对转化效果产生明显影响,红叶石楠是最佳受体材料,3个菌株侵染后的平均抗性愈伤率为37.0%,其次为国槐,四倍体刺槐最低;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侵染能力最强,3个树种的平均抗性愈伤率达到33.3%、平均分化率达到17.6%;替门汀对农杆菌侵染后的红叶石楠组培叶片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4.
虎榛子几种菌根苗抗旱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6个外生菌根菌株为接种体,分别对2个月龄虎榛子实生苗进行接种,培养4个月菌根感染率均超过40.8%.测定各处理苗木生物量、膜透性、SOD活性、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是以提高植物组织水势、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膜伤害程度、增加根冠比等机制来增强苗木的抗旱性,从而推迟苗木的萎蔫时间与延长干旱临界致死时间;厚环粘盖牛肝菌及点柄粘盖牛肝菌是通过提高苗木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等机制来提高苗木的抗旱性;而卷边桩菇则是通过促进苗木的生长、增强苗木的生长势、降低苗木膜伤害程度、提高SOD活性和脯氨酸浓度、降低MDA含量等多种机制提高苗木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5.
26.
对砂生槐4个种源的种子、幼苗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性状差异显著。种子性状千粒重以拉萨种源的最重,达37.64g,朗县种源种子最长,达0.50cm,拉萨、日喀则产种子形态为卵圆形,米林、朗县产种子形态为长卵圆形。砂生槐苗高生长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苗高生长期131~134d,速生期46~57d,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为61.0%~62.3%。种源间苗木生长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拉萨种源的生长量最大,一年内积累的干生物量最多,朗县种源的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27.
苦豆子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对健康苦豆子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结果表明:苦豆子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有所不同,同一植株根部比茎部种类多。经初步鉴定均为半知菌。拮抗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内生菌菌株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无孢菌KG20对小麦赤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2.5%,并产生明显抑菌带。无孢菌KG20菌株培养滤液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培养滤液对6种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尤其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作用强,抑制率达79.23%。 相似文献
28.
海拔对伊犁河谷草原苦豆子种群土壤活性有机碳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伊犁河谷托乎拉苏大草原占据优势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解析苦豆子蔓延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解伊犁河谷草原毒害草蔓延机制及提供草原毒害草管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加,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均随海拔、土层的增加而增加。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活性有机碳的3种组分与总有机碳、全氮以及土壤湿度3个指标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3种组分之间也相互存在显著相关。研究表明海拔、全氮含量以及总有机碳3个指标显著影响苦豆子种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9.
西藏砂生槐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自然条件下藏砂生槐种子萌发比较困难,不同收获年份砂生槐种子发芽率不同,砂生槐种子的休眠由种皮障碍所致,物理处理比化学处理发芽率高,最佳处理为刀刺破种皮及砂布磨擦种皮发毛(用具消毒),发芽率可达90%和83%。 相似文献
30.
为建立山豆根、百两金、千斤拔、北豆根、滇豆根、云南豇豆等6种易混淆根茎类中药材的快速鉴别方法,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别采集其在900~1 700 nm内的光谱信息,结合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K近邻法、线性判别分析建立定性判别模型。结果显示,6种药材在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分类聚集特征,K近邻法和线性判别分析对46个药材盲样的鉴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3.48%和95.65%。结果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根茎类中药材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