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64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57篇
  173篇
综合类   993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305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source of considerable political, academic and media debate in New Zealand. This is nowhere more the case than with regards to Auckland, the New Zealand city that has hoste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dia debates arou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uckland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largest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ose who originate from countries within the North‐East Asian region. The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these students have fixed a diverse group of individuals within a singular racial identity that is known by stereotyp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 these representations have further problematis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host population in Auckland while simultaneously implicating a cohort of young New Zealand citizens and permanent residents who are of similar descent within the same discourses. This process of othering the Asian student, regardless of citizenship, has consequences not simply for the practice of exporting education in this city but also for the future of a multicultural Auckland and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132.
Summary A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selecting resistant transformed tomato genotypes in vitro at the stage of immature embryos. The utilization of HLH nutrient medium with the selective agent kanamycin is proposed. Normal development of seedlings from immature embryos, which do not form callus, is a good and true indicator for isolation of resistant genotypes. The immature embryos do not germinate and develop on MS selective medium.  相似文献   
133.
134.
农民创业活动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源泉,创业资源的获取是制约农民创业者的关键因素,而社会网络影响着农民创业过程中社会资源的配置,因此探讨农民获取创业资源的社会网络途径和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办法,就社会网络对农民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的影响作了分析,将农民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按其关系密度进行了分类,深入分析了该社会网络的规模、密度、动态性和差异性,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在农民创业者获取资源过程中作用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5.
冻干物料孔隙特性表征的分形模型与分形维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定量表征冷冻干燥物料孔隙结构和形貌特性,采用两种多孔介质分形模型,通过压汞法研究冻干牛肉和冻干腊牛肉孔隙结构的分形特性。研究表明:对于孔隙特征尺度为1~100 μm的冻干牛肉和腊牛肉,采用Menger海绵模型表征孔隙结构时,尽管表观上表现出无标度区分段线性的特性,却无法确定合理的分形维数用于表征物料的孔隙分形结构;而采用热力学关系模型分析物料孔隙结构时,物料孔隙呈现显著的分形特性,并可给出合理的分形维数,该方法可用于定量表征冻干物料的孔隙分形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36.
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根据非平衡态热力学和相平衡理论,建立了多孔介质对流干燥内部传热传质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传热与传质之间的相互耦合,用控制容积积分法采用全隐格式对该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并与玉米干燥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干燥介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热、湿迁移过程均有较大影响,而表面对流传质系数对湿迁移过程影响不大,温度和湿度梯度的耦合产生“局部增湿”现象。  相似文献   
137.
对繁缕进行温度、光照、低温贮藏、赤霉素和破种皮处理实验,研究不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繁缕种子萌发对温度敏感,对光照不敏感,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12℃,最适光照条件为8 h。低温贮藏处理可有效促进种子萌发,-70℃贮藏后种子萌发率达到93.25%。赤霉素对种子萌芽影响较显著,最适浓度为500 mg/L。破种皮处理后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到96.75%,并于5 d萌发完毕。  相似文献   
138.
采取适当的栽培设施 ,通过调节温、光等环境因子 ,以料代土 ,研究寒冷季节草皮的工厂化生产技术 ,以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9.
不同营养液栽培对甜罗勒的生长及精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最佳营养液配方以此为根据提高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精油含有率和改善精油组分。在以前的研究积累,并参照国际通用配方Hoagland基础上设计了新的配方(下称自制配方)。自制配方与Hoagland配方的主要区别为:自制配方中大量元素的H2PO4^-和SO4^2-离子浓度分别为Hoagland配方的4倍和2倍;NO3^-的浓度降低了8mg/L,且营养液中不使用NH4^ 。实验结果显示:Hoagland配方对生物量的增加,以及营养成分的增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制配方在不显著降低生物量和保证基本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明显地提高了精油的含有率,而且,使精油的组分优化。  相似文献   
140.
陶艳梅  景琴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61-4163
通过对我国本土化农村社会资本研究进行整体性的认识与反思,提出了系统研究和认识农村社会资本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从而为开发和利用农村各层类社会资本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