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75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25篇
  110篇
综合类   470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论述了乡村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并以山东省费县许家崖流域19个连片村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了许家崖流域乡村生态文化的资源类型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生态文化结构入手研究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和建设实践,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2.
山东省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关系日益密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制约着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的质量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引进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全省17个地市的城市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结合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各市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 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作用.(2) 山东省17个地市中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相匹配,且处于较低水平或低水平的城市协调发展阶段.(3) 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必须将城市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23.
利用2002—2004年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资料,通过对高产玉米品种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山东高产玉米育种最佳选育目标,为指导高产玉米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山东高产玉米育种综合选育目标为生育期100.1~104.0d,株高250.1~270.0cm,穗位高110.1~120.0cm,穗长17.1~19.0cm,穗行数14.6~15.5行,穗粒数520.1~560.0粒,千粒重330.1~350.0g。  相似文献   
24.
山东冬季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和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山东省80个代表站1961~2005年12、1、2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冬季气温的分布类型和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变化存在3种基本空间分布类型,其中总体一致性暖(冷)型是主要分布类型,概率高于80%,其中严重/异常偏暖年份都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严重/异常偏冷年份则发生在80年代中期之前。另外两种类型东暖(冷)西暖(冷)型、南暖(冷)北暖(冷)型也偶有出现,但未达到异常标准。冬季及各月标准化气温第1主成分年际变化线性增温趋势显著,在不同年代存在2~6a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25.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凤华  李维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86-8189
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但其改进方法能值生态足迹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还很少。简要介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山东省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测算了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两个指标: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计算结果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对各种土地的需求越来越不平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山东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比研究,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26.
利用山东省已有的调查数据和有关统计资料,从不同方面对山东省山地丘陵区、平原地区、盐碱地区以及沙区等生态系统进行了生态安全现状分析,从中找出了影响山东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建立了山东省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7.
水足迹分析法在山东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当前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引入水足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计算得到2004年山东省水足迹为1515.05亿m3,人均水足迹为1650m3/人.a,水自给率为90.50%,水匮乏度达433.54%。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实施虚拟水战略、改变消费模式,已成为保障山东省水资源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8.
山东省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年际变化及趋势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文华  郭铌  张立文  张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49-11253
采用山东省8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长期变化、突变特征及各地的气候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及中等强度以上雨日数的转折年大都出现在1976年前后,微量降水日数、0.1~4.9mm/d降水日数的转折年出现在1986年全球气候显著变暖背景下,其中暴雨、大暴雨日数在1989年也出现转折,增加趋势明显。在全球气候显著变暖背景下,中雨以上降水日数与1976~1986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强度越强的降水日数增加幅度越大,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强降水日数的增多引起的;年降水量、微量雨日数及小雨日数的线性负趋势区主要集中在山东高纬度地区,微量雨日数及小雨日数的负趋势区范围广,而中雨以上雨日数变化趋势大部分地区为正趋势,且趋势中心不固定。除鲁西南、鲁东南的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暴雨洪涝灾害减少外,全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化趋势及洪涝灾害都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9.
邢纪元  赵光美  边智  张艳  王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14-14517,14520
2009年夏季泰安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1.1%,其中6月份偏少50.7%,7月18日第一场大范围强降水减弱了当地的高温闷热天气,同时初步缓解了渐露的旱情,由于雨势强劲,亦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由天气图形势常规资料和物理量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中低空急流的位置与以往夏季天气过程有所不同,出现在低压的北侧,加快了北方冷空气和水汽的输送;此外,低空急流出现和消失都早于风场辐合区,是低压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由热源和水汽汇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积雨云对流活跃,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30.
柳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86-2388
笔者对山东省村级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山东省村级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较薄弱,地区间的文化建设及活动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意识比较强烈但文化实践活动缺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需加强偏远乡村的文化建设活动,注重本地各种文化资源的开发,并动员更多民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