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99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篇
  23篇
综合类   344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2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性信息素与赤眼蜂对甘蔗条螟的协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昆虫性信息素与寄生天敌对甘蔗螟虫的协同控制作用,利用螟虫性信息素监测甘蔗条螟的发生动态,利用螟虫性信息素干扰法、赤眼蜂、性信息素与赤眼蜂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蔗条螟进行防控,比较了螟害株、枯梢株和螟害节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干扰和赤眼蜂相结合对甘蔗条螟的综合防控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性信息素干扰或单独使用赤眼蜂寄生的防控效果,螟害株、枯梢株、螟害节与常规防控比较相对防效分别为31.70%、48.55%和40.93%。各处理区的捕食性天敌数量和螟卵寄生也显著高于常规防控区。  相似文献   
102.
牙釉质基因鉴定麇鹿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会娟  张林源  王文  孟浩  李凯  高庆华 《野生动物》2012,33(4):177-179,195
性别鉴定是调查野生种群雌雄性比的重要方法,对野生动物种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牙釉质(AMEL)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鉴定动物性别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次试验采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15头糜鹿组织样本,其中11个来自雄性麇鹿鹿茸,4个来自雌性糜鹿静脉血液。对所取样本分别进行基因组DNA提取、AMEL基因片段PCR扩增、纯化、测序。得到了AMEL基因鉴定和实际雌雄性别个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雌性麋鹿产生1条322 bpX带和1条N带,雄性麋鹿则产生322 bpX带和277 bpY带以及1条N带,雄鹿(10/10)和雌鹿(4/4)性别鉴定结果分别都与实际性别符合,所以,使用鹿茸角和血液样本进行AMEL.基因扩增电泳分析可以对糜鹿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03.
The risk for damage associated with spruce bark beetle attacks on living trees was estimated in 12 forest district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during three years. Pheromone‐baited traps and trees were used. Five groups of three traps were deployed annually on fresh spruce clear‐fellings in each district. The mean catches within districts and years ranged from 950 to 46000 beetles per trap group. The standard error averaged 15 % of the mean catch. One tree was baited annually at each of five other sites in each district. The mean number of trees colonized by Ips typographus in each district and year ranged from 0 to 5 per site. The standard error was high, averaging 44% of the mean. Inventories of tree mortality within the districts yielded values ranging from 0 to 150 killed trees per km of spruce forest edge. There was a strong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mean catches in traps and log‐transformed tree mortality (r=0.8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onization success at tree‐baiting sites and tree mortality was weaker (r=0.59), owing to one deviant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eromone traps and baited trees may be used to assess the risk for damage caused by Ips typographus.  相似文献   
104.
天敌昆虫对信息化学物质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学物质在天敌昆虫寻找猎物,取食,避敌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天敌最常用的三种信息化学物质(利他素、互利素和标记信息素)入手,分别阐述了天敌昆虫对各种信息化学物质的利用,总结了国内外对天敌信息化学物研究现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园艺植物性别鉴定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园艺植物的性别种类及其性别鉴别方面的研究,可以将性别鉴定方法概括为形态学、生理生化、内源激素等方面.其中形态学鉴定比较简单易行,生理生化分析是性别鉴定的理论基础,内源激素对性别鉴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食品在储藏过程中极易受到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危害,印度谷螟尤为常见,由于其幼虫极易在谷堆或者食品包装内部孳生,使得害虫防治遇到了困难。Dismate PE是一种专门针对螟蛾科害虫研发的昆虫信息素性诱剂,通过多年的药效试验表明,其对印度谷螟的防治效果不低于任何化学杀虫剂,同时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并列使用”和“复合使用”方式下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诱芯在田间合用时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性诱芯联合使用对各自诱捕效果均有明显的干扰作用,相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受干扰程度较小.甜菜夜蛾单控点处理9月上、中、下旬平均诱蛾量较并列双控点处理分别增加了62.66倍、155.33倍、84.47倍;斜纹夜蛾单控点处理则分别增加了22.40倍、4.05倍、0.36倍,差异极显著;相对复合双控点处理,两单控点的增幅均相对较大.同一监测点上安装两种诱芯,在同一诱捕器中的干扰作用强于分装在不同诱捕器中.  相似文献   
108.
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结构的确定、主要合成方法(碳链增长合成策略和碳链缩短合成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宜州市蔗区甘蔗螟虫的发生动态,为有效防治甘蔗螟虫提供参考。[方法]在宜州市洛东乡、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定有代表性的蔗地作为测报点,共设3个,每个测报点设3个诱捕点,每个诱捕点进行条螟、二点螟和黄螟的性诱测报,调查螟蛾诱捕量。[结果]宜州市蔗区条螟占总诱蛾量的71.6%,二点螟占24.5%,黄螟占3.9%,2010~2012年螟虫始见日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下旬和4月上旬,盛蛾期出现在4和6月,2次盛蛾期中二点螟较条螟分别早7和20 d,2012年诱蛾量较2010、2011年明显突出。[结论]宜州市蔗区主要受条螟为害,二点螟次之,黄螟零星发现,条螟、二点螟交叉为害,性诱剂对发生于前期的第1、2代螟蛾测报效果明显,防治应于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重点喷药,2012年宜州蔗区条螟、二点螟暴发性突出,螟害严重。  相似文献   
110.
国内外对于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最为详细。本文阐述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活性组分的最新分类进展,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TypeⅠ、TypeⅡ、TypeⅢ、Type 0 4类。其中:Type I为分子结构具有末端功能团的C10-C18醇、醛、醋酸酯类化合物,分布于多个鳞翅目总科中; TypeⅡ为C17-C23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以及相对应的环氧衍生物,广泛分布于尺蛾总科中; TypeⅢ为携带1个或多个甲基分支的C17-C23化合物,仅出现在少数的鳞翅目昆虫中;而Type 0为与植物挥发物结构类似的短链仲醇或酮类化合物,分布于进化上较为原始的昆虫中。尺蛾总科作为鳞翅目昆虫的第三大科,目前共计93属158种尺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得到鉴定,其性信息素组分中除了姬尺蛾亚科以TypeⅠ为主以外,灰尺蛾亚科、尺蛾亚科、沙尺蛾亚科、花尺蛾亚科、星尺蛾亚科均是以TypeⅡ为主。尺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组分碳链较长,结构复杂,多数为不饱和烃类化合物(TypeⅡ型),严重影响了全球尺蛾类性信息素组分的化学鉴定及野外应用,通过分析对已鉴定的尺蛾性信息素组分及结构特征,明确其性信息素组分化合物的双键位置、环氧结构和手性构象,以及在各亚科、属、种之间的分布特征,并探讨我国重要尺蛾(茶尺蠖、国槐尺蠖、银花尺蠖、油桐尺蠖、春尺蠖等)的性信息素研究情况,可为今后鉴定未知尺蛾性信息素活性组分,以及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尺蛾类害虫进行有效的绿色防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