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采用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95%乙醇6种不同溶剂分别提取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sinnamariense)子实体活性物质,并用纸片琼脂法测定黄硬皮马勃子实体提取物对4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菌效果较弱,对四叠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无明显抑菌效果;6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不同的细菌表现出相同抑菌规律,其中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强,抑菌圈直径可达30.83 mm,该溶剂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5、0.23 mg/mL.  相似文献   
52.
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flavidum Ell.et EV.)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利用红外技术对其进行产地鉴别,为黄硬皮马勃的资源鉴别提供基础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仪采集4个不同产地共40个黄硬皮马勃样本的红外光谱,每个样本平行扫描3次,取平均值。随机选择12个样本作为验证集,其余作为校正集,采用1 800~500 cm-1波段的光谱数据,对比多种预处理方法,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 ND(7∶3)+SD+MSC(ND为诺里斯导数平滑,SD为二阶导数,MSC为多元散射校正)构建的判别模型性能最佳,验证集样本的分类准确率和校正集样本的回判准确率均达到100%,模型鉴别效果良好,可靠性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判别分析,能有效鉴别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  相似文献   
53.
利用松墨天牛繁育管氏肿腿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松墨天牛幼虫作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并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管氏肿腿蜂的发育历期、寄生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在被测温度范围内,管氏肿腿蜂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比关系。温度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有较显著影响,当温度为27℃时,这3项指标较为理想。综合比较了发育历期、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等各项指标后认为:25~27℃是利用松墨天牛繁育管氏肿腿蜂的适宜温度,27℃为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54.
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2005年北京市密云县进行了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技术的研究与推广,5 a放蜂1200万头,累计防治面积3000 hm^2。管氏肿腿蜂5 a平均寄生率达69.68%,寄生率随着放蜂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内放蜂后侧柏的被害率由放蜂前22.78%下降到0.49%;被害木虫口密度由25.4头/株下降到3头/株,下降率88.2%;被害木管氏肿腿蜂密度由放蜂前的0.2头/株上升到2005年的2.5头/株,基本达到有虫不成灾。  相似文献   
55.
管氏肿腿蜂在两种试验条件下对松墨天牛入木幼虫的寄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自然条件和室内限制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Xiao et Wu逃逸条件下,研究了肿腿蜂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入木幼虫的寄生。研究发现松墨天牛幼虫蛀道内存在1种捕食性天敌;肿腿蜂在限制逃逸条件下对松墨天牛入木幼虫的寄生率为63.92%;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肿腿蜂与捕食性天敌共同作用,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肿腿蜂在野外对松墨天牛入木幼虫的寄生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6.
温度与接蜂密度对管氏肿腿蜂寄生的联合干扰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测定了不同温度与不同接蜂密度条件下对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寄生的联合干扰反应。结果表明,肿腿蜂在温度15℃,接蜂量为1,2,3,4,5头时,其产卵量分别为1.50±0.71,2.00±0.47,1.50±0.53,1.30±0.48,1.20±0.42,差异显著(F=3.44,P=0.02)。在温度24℃,接蜂量为1,2,3,4,5头时,管氏肿腿蜂产卵量分别为32.80±1.61,36.40±1.43,34.60±2.01,27.50±1.96,16.40±1.51。其中温度在27℃条件下,接肿腿蜂1头时,管氏肿腿蜂产卵量为最高。不同温度下,管氏肿腿蜂对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随着单位空间内密度的增加,其干扰作用增强,表现为随着寄生蜂密度增大,寄生率下降。肿腿蜂对黄粉甲蛹的寄生率在27℃下最高,达93.33±3.55%。在温度24、27、30℃时,均以光周期为10L:14D的寄生成功率最高。在温度18和21℃时寄生成功率均以16L:8D条件下为最高。  相似文献   
57.
白僵菌和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温度、不同剂量下用白僵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4龄幼虫,结果表明:20~25 ℃是白僵菌作用松墨天牛的最适温度范围.20 ℃时3种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悬液在松墨天牛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均达最高,分别为58%、95%、100%.通过白僵菌、管氏肿腿蜂及携带白僵菌的管氏肿腿蜂分别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作用比较发现:第7天时,单独接种白僵菌的最高死亡率在25 ℃条件下是26.3%;单独接肿腿蜂的最高死亡率是55.0%;携菌肿腿蜂的最高致死率为94.4%.林间防治试验表明: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61.1%,而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林间致死率是40.8%,白僵菌的为0.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可对松墨天牛幼虫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8.
以花鸟市场购买的普通黄粉甲幼虫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培养的川硬皮肿腿蜂为试材,就黄粉甲的饲养方式对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24、28℃3种温度条件下培养的黄粉甲的老、熟、幼虫体长、初化蛹时间及蛹个体大小均有差异,随着饲养温度的降低,黄粉甲老、熟、幼虫体形变长、蛹的个体变大、初化蛹时间延长;3种温度下所化黄粉甲蛹按蜂蛹比1∶1接入川硬皮肿腿蜂后,其寄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而子代出蜂量无显著差异,20℃条件下所化蛹的寄生率和出蜂量分别较其它处理组提高了12%~22%和3~5头;在相同温度下饲喂葡萄糖的黄粉甲组与没有饲喂葡萄糖组相比,其肿腿蜂寄生率和子代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9.
进行移殖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能在当地寄生、安全越冬,并初步形成一定种群,有效控制杨树青杨天牛的危害,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0.
中间寄主贮存温度和时间对管氏肿腿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9、3、-3、-9℃条件下,分别将玉米螟老熟幼虫、大蜡螟老熟幼虫和黄粉甲蛹贮存5、15、25、35和45d,观察对繁育管氏肿腿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寄主玉米螟和大蜡螟老熟幼虫的最佳贮存条件为3℃贮存45d,黄粉甲蛹的最佳贮存条件为-9℃贮存2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