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正红菇菌丝液体培养及其与子实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液体培养条件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葡萄糖、0.5%黄豆粉、0.1%KH2PO4,0.05%MgSO4.7H2O配制培养基,在pH6.2的条件下发酵6d,可达到最高菌丝产量2.989g/L。对正红茹子实体、液体培养所得菌丝体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丝体的粗蛋白、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子实体接近,但水溶性粗多糖的量只有子实体的1/10.  相似文献   
52.
正红菇人工培养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有效成分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正红菇(Russula vinosa)野生子实体与人工培养菌丝体的多糖、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物质和麦角固醇等有效成分。结果表明,正红菇人工培养菌丝体的氨基酸、脂肪酸较野生子实体丰富,而多糖、挥发性物质和麦角固醇的含量则低于野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53.
利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甾醇类化合物,1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值分析对照,鉴定出它们分别是麦角甾-5,22-二烯-3β-醇、麦角甾-7-烯-3β-醇、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3β,5α,9α-三羟基-7,22-二烯-6-醇、(2S,3S,4R,2′R)-2-(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octadecane-1,3,4-triol。  相似文献   
54.
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区菌根菌种类增加11个,红菇产量增加11.25kg/hm2,增幅68.18%,差异显著;0~10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增加3.35t/hm2,差异显著;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增加3.26t/hm2,增幅190%,差异极显著。表明人工促进菌根多样性不仅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细根量,还提高了菌根菌的丰度和频度。  相似文献   
55.
本文首次研究了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5种灰霉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绿菇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菌丝体重寄生和代谢产物生长抑制作用,对峙生长抑制率介于46.9%~52.3%,重寄生现象明显;PDB培养基培养绿菇获得的发酵液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辣椒灰霉菌生长抑制率最高,为61.59%;发酵液热稳定性良好;绿菇菌丝提取液对供试灰霉曹无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中国红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红菇的研究概况 ,包括红菇生态、营养和功能性成分、人工培养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展望开发利用红菇资源的前景。  相似文献   
57.
对鳞盖红菇(RussulalepidaFr)与正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子实体的粗蛋白、水溶性粗多糖、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正红苗为对照,对鳞盖红菇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菇所测成分相近,且均属于安全食用菌。  相似文献   
58.
探讨了广东封开的一种野生可食性红菇―美红菇(RussulapuellarisPr.)[1]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对菌丝体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8℃,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7.0,最适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最适摇床转速为180rpm,接种量在(4~10)mL/100mL的范围内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最适培养时间为84h。  相似文献   
59.
色季拉山位于藏东南,系念青唐古拉山延伸的余脉,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作用,这里气候比较湿润,森林生长茂密,真菌资源丰富,依据在色季拉山区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的相关文献,整理出红菇科(Russulaceae)23种,其中红菇属(Russula)15种、乳菇属(Lactarius)8种。  相似文献   
60.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研究了热水浸提云南野生大红菇多糖的条件.结果表明,大红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0 h,提取温度91℃,水料比(mL∶g)为57∶1.在此工艺条件下,大红菇多糖的提取率为7.0536%.经试验证明优化的大红菇多糖水法提取工艺简单且稳定,是可行的提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