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615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17篇
  111篇
综合类   560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油茶壳为原料,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油茶壳中多酚的分离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油茶壳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确定大孔树脂分离油茶壳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油茶壳中多酚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为3.78mg/mL,pH值3.7,油茶壳原料液以3BV/h的流速上柱吸附,再用6倍树脂体积的80%乙醇以3 BV/h的流速解吸,产品中多酚含量达61.3%,回收率为77.64%,样品得率为2.95%。  相似文献   
102.
苯基含氢硅树脂的制备及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henyltrimethoxysilane,PTMS)、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1,1,3,3-Tetramethyldisiloxane,HTMS)和六甲基二硅氧烷(Hexamethyldisiloxane,HMDSO)为主要原料,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水解缩聚的方法制备了苯基含氢硅树脂(Hydrogen containing phenyl silicone resin,PHMT树脂),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制备工艺、固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氧基的水解程度达99.9%,但羟基缩聚不完全,其残留量约为质量分数0.57%.采用含氢量为体积分数0.37%,黏度为722 mPa·s的苯基含氢硅树脂为交联剂,其固化物机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3.
不同固含量低分子酚醛树脂浸渍改性杉木板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杉木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真空-加压浸渍工艺,对速生杉木进行低分子酚醛树脂增强改性处理,分析不同树脂增重率对改性杉木性能的影响,以及树脂在木材长度和厚度方向上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杉木经过固含量为10%、20%、30%的酚醛树脂浸渍处理后,其尺寸稳定性随树脂固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静曲强度由64.5 MPa提高至75.0 MPa,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分别提高了6.1%、27.5%、48.2%和29.8%、63.1%、73.8%,但冲击韧性随着树脂增重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树脂在木材长度方向上分布均匀,在厚度方向上木材表面多于其内部。  相似文献   
104.
以粗酯型儿茶素为原料,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结晶纯化儿茶素单体EGCG的制备工艺。通过比较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EGCG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筛选出最优树脂AB-8,并考察乙醇梯度洗脱等特性,再经过结晶析出EGCG晶体。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对EGCG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通过10%乙醇洗脱,EGCG产品纯度从54.41%提高到了92.65%,得率达93.38%,结晶后得纯度达98%以上的EGCG单体。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有效利用热解技术处理废弃人造板,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比分析桉木、添加质量分数10% 脲醛(UF)树 脂的桉木、添加质量分数10%三聚氰胺改性脲醛(MUF)树脂的桉木、UF 树脂、MUF 树脂的热解液组分。结果表 明:桉木热解液成分复杂,其中2,5-二甲基呋喃的相对含量达到27.56%,3-甲基-2-羟基-2-环戊烯-1-酮和4-(2-氧 代)-2-环己烯-1-酮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04%和7.02%,2,6-二甲氧基苯酚的相对含量为9.48%。添加UF 树脂的 桉木热解液检测到含氮物质的相对含量比桉木热解液增加22.93%,该热解液有望用于肥料生产和土壤改良;添加 MUF 树脂的桉木热解液出现了木糖、丁内酯等桉木热解液中未检测到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6.
以环氧树脂(E-51)和富马海松酸聚酯多元醇为原料,制备了环氧树脂复合富马海松酸改性水性聚氨酯,并探讨了环氧树脂E-51添加量对复合乳液和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E-51添加量为3%时,漆膜的吸水率为10.2%,拉伸强度为35.6 MPa,断裂伸长率为410.2%,摆杆硬度为0.89。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同步热分析仪(TGA)对样品的形态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和环氧基参与了反应,部分发生交联形成网络结构;随着环氧树脂添加量的增大,制备的复合乳液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同时改性后的复合漆膜的耐水性、热力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及耐化学溶剂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7.
万才超  刘玉  焦月  李正伟 《森林工程》2014,(2):71-74,134
以市售刨花板和三聚氰胺浸渍纸为原料,制备三聚氰胺饰面刨花板.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3个热压工艺参数对三聚氰胺板甲醛释放量的影响.采用国家标准(GB/T 17657-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干燥器法检测甲醛的释放量.试验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对甲醛释放量影响最大、热压时间其次、热压压力影响最小,其中热压温度对甲醛释放量有显著影响,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的影响并不显著.热压工艺参数提高,会引起热压后的三聚氰胺板前期的甲醛释放量明显升高.确定饰面刨花板甲醛低释放的最优化生产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70℃、热压时间40s、热压压力2.5 MPa.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弱酸性离子树脂HZ-830对绣球菌多糖进行脱色,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脱色温度、脱色pH和脱色时间为自变量,脱色率为响应值,将 HZ-830树脂对绣球菌多糖的脱色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确定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A )=41℃, pH (B)=8,脱色时间(C)=3.5 h ,平均脱色率为87.73%。  相似文献   
109.
在室内恒温培养条件下,以日本70 d聚烯烃包膜尿素和大颗粒尿素为对照,研究4种丙烯酸树脂(MMA)包膜及其与生化抑制剂结合尿素肥料在土壤中尿素态氮溶出与水解特征,以确定不同种MMA包膜尿素在土壤中缓/控释效果与尿素转化机理。结果表明,4种MMA包膜尿素在土壤中尿素累积溶出量在48 d后达到最大值,接近100%,尿素态氮累积溶出80%的时间分别在第24和28 d,时段平均溶出率最高峰值均出现在9~12 d,为7.73%/d~8.04%/d。4种MMA包膜肥料尿素态氮在土壤中累积残留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0和24 d。MMA膜和NBPT共同作用对抑制尿素释放作用效果十分显著, 其结合型肥料对抑制尿素释放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0.
Properly estimating soil nitrogen (N) mineraliza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different agronomic practices would result in better soil N fertility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we tes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aboratory and in situ resin‐core incubation methods for estimating soil net N mineralization for long‐term burley tobacco (Nicotiana tobacum L .) tillage and rotation systems. The laboratory incubation method used crushed, homogenized, litter‐free soil samples, and the in situ resin‐core incubation method used an intact soil core with the inclusion of any plant residue below or above ground. Comparisons showed that no‐tillage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net N mineralization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tillage with the laboratory incubation method,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illage methods with the in situ resin‐core method. This indicates that soil pretreatment in the laboratory incubation method can create an “artificial tillage effect” for soil previously managed with no‐tillage, resulting in overestimated soil net N mineralization. The rotation comparison showed that different crop sequences had no impact on measured net N mineralization with the laboratory incubation method. However, a preceding soybean crop di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net soil N mineralization compared to preceding corn when measured with the in situ resin‐core method. This suggests that discarding plant residue in the laboratory incubation method can neglect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plant residue on soil N mineralization.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that soil pretreatment may influence soil N mineralization estimates, potentially resulting in flawed decisions for soil N fertilit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