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2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25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IntroductionNeedleblightofPinussylvcsIrisvarmongolicaisoneofthemaindiseaseonPinus3:VlvesIrlAvar.mongolicawhichisanativesPeciesinthearcabetWecnHulunbcirgrasslandandforest.Thisdiscaseisnotcdforscriousinfestation,fastspreadanddifficulttobecontrolled.Inthepas…  相似文献   
32.
吸水剂在樟子松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子松人工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根系的水分保护。所以,对樟子松幼苗的根系用吸水剂进行适当的保水处理,无疑是会提高造林成活率的。  相似文献   
33.
大栗鳃金龟自1985年首次在临夏太子山林区发生后,以5年为一周期于1990年、1995年定期发生。该虫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内越冬,也以幼虫和成虫对林木幼苗造成巨大为害。幼虫期采用50%辛硫磷乳剂6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6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成虫期采用黑光灯诱杀、人工捕捉,25%氧乐菊酿乳剂800倍液或“666”烟剂防治,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不同方法提取三种生态型沙地云杉总DN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云杉为内蒙古特有树种,干旱适应性强,是我国西部重要造林树种。在长期适应干旱生态条件的过程中沙地云杉形成了紫果型、绿果型和红果型3种生态型。前期研究证明:紫果型沙地云杉有更强的抗旱能力,绿果型抗旱能力弱,红果型处于二者之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过渡类型。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沙地云杉总DNA的提取过程、方法,并对已知的植物DNA提取方法作了针对性的改良;对实验过程提取DNA的影响作了分析。为今后针对进行沙地云杉的植物基因研究和生物工程打下基础,对扩大沙地云杉造林面积和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为提高沙地大树移栽成活率 ,尽快成林 ,本文论述了沙地移栽大树坨成败因素、方法 ,提出樟子松树坨以 6~ 8年生为最佳 ,超过 10a不宜移栽。同时提出沙地树坨移栽的 2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6.
樟子松是沙地主要针叶造林树种,沙地樟子松林天然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红花尔基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半湿润、短无霜期。沙地樟子松于20 世纪50 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成功,但一直不能天然更新,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沙地樟子松林无论在更新还是生长上却一直处于健康状态。为了认识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天然林的更新特征,于 2004 年 7-8 月对红花尔基天然沙地樟子松林的20 块样地、3 种林窗(2 圆形、5 窄长方形、3 宽长方形)樟子松天然更新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龄大的林分(大于 50 年)总平均更新指数高于林龄小的林分(小于 50 年),最大更新指数达29株m-2。更新的苗龄绝大多数小于10年生。回归分析表明,林龄是决定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虽然樟子松是阳性树种,但林冠的郁闭度似乎对天然更新没有直接影响。林窗更新调查结果表明,林窗内更新指数都较高;对于圆形林窗更新高峰出现在林窗南缘和东缘,而对于窄长方形林窗,更新高峰则出现于东缘;而且更新苗龄相对较大(最大达 38 年)。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更新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如果没有较大林窗或较大的其它干扰,如火、风雪害或皆伐等,更新苗木将很难进行入主林冠层。  相似文献   
37.
赵垦田  王录 《林业研究》1994,5(2):71-79
Rootsystemstructureofseedlingsisoneoftheimportant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rees.Duringtheseedlingculture,rootsystemstructureisrelatedwithmanyculturingseedlingtechnologies(suchassoiltillage,applyingfertilizer,irrigation,etc.).Comparingthedifferenceoftherootsystemstructureofdifferentconiferousseedlingscanhelpintensivefarmingandmanagementinnursery.Therefore,westudiedtherootsystemstructureoftheannualseedlingsoffourmainconifers(Pinuskoraiensis,Pinussylvestrisvar.mongoIica,LarixolgensisandPicea…  相似文献   
38.
在对我国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主要栽培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有关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样地测定资料,以气候生产力为指标,比较评价了广东和海南桉树人工林、广西桉树人工丰产林和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广东粤西、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现实生产力分别是当地气候生产力的22.81%和41.08%;广西速丰林平均达73.78%。落叶松、樟子松分别达当地气候生产力的25.70%-41.68%和28.45%-51.55%。以典型局、场或丰产林项目为基础,对各研究树种人工林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在现有技术与经济条件下,桉树人工速丰林应达到气候生产力的80.00%以上;落叶松在≥14指数、樟子松在≥12指数立地上的生产力应分别达气候生产力的70%和80%以上。  相似文献   
39.
樟子松种源试验幼林期生长性状变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樟子松在五台,宁东,太白三个地点的苗期和幼林期的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高生长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种源内个体变异也十分明显。高生长是随纬度增高而递减的渐变模式,而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则无明显的地理变异。初步选择出生长良好,稳定性强的13、16、20、15、2号种源。  相似文献   
40.
Picea mongolica is an endemic but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 The spruce forest is only found in sandy forest-steppe ecoton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initial response of the quantity and refilling process of fine roots in an artificial canopy gap with a diameter of 36 m in a P. mongolica forest. Under the canopy, the fine root length densities of trees, shrubs and herbs were 2,622, 864 and 3,086 m·m–2, respectively. The fine root biomass of trees, shrubs and herbs were 148, 62 and 65 g·m–2, resp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