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22篇 |
免费 | 1143篇 |
国内免费 | 63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287篇 |
农学 | 202篇 |
基础科学 | 182篇 |
2174篇 | |
综合类 | 5565篇 |
农作物 | 93篇 |
水产渔业 | 42篇 |
畜牧兽医 | 163篇 |
园艺 | 285篇 |
植物保护 | 3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230篇 |
2022年 | 324篇 |
2021年 | 401篇 |
2020年 | 421篇 |
2019年 | 636篇 |
2018年 | 294篇 |
2017年 | 443篇 |
2016年 | 587篇 |
2015年 | 567篇 |
2014年 | 1007篇 |
2013年 | 949篇 |
2012年 | 1460篇 |
2011年 | 1344篇 |
2010年 | 1135篇 |
2009年 | 1186篇 |
2008年 | 1130篇 |
2007年 | 1237篇 |
2006年 | 1082篇 |
2005年 | 986篇 |
2004年 | 786篇 |
2003年 | 620篇 |
2002年 | 506篇 |
2001年 | 527篇 |
2000年 | 382篇 |
1999年 | 286篇 |
1998年 | 268篇 |
1997年 | 212篇 |
1996年 | 213篇 |
1995年 | 200篇 |
1994年 | 169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119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51.
自 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滨海沙地,在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的基础上,采用行状疏伐法对其种间关系和树种结构比例进行调控试验。混交林经调控 1a后,通过 2个树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年生长率的变化分析,提出调控后形成新的混交方式应为:木麻黄行数应控制在 2-3行之内,而湿地松行数应增至 3行以上带状混交配置模式,以形成树种间交界行宽行距和树种内窄株距的宽行窄株混交配置模式,对种间关系和林木生长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52.
采伐强度对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源涵养林一般要求具有复层、冠长率高、冠幅完满、树种混交、灌草丰富的森林结构。中村林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其经营范围位于黄河中游一、二级支流的上游山区地带,90%以上为水源涵养林,油松为主要优势树种。为增强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林场开始采取近自然经营理念与技术优化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功能,但由于生态公益林采伐限额的限制,林场在小面积范围内进行了不同采伐强度的经营试验。本研究定量分析了3种经营强度下形成的3种林分类型(包括不经营的高密度油松纯林T0、总间伐强度47%的油松相对纯林T1、总间伐强度62%的油松混交林T2)的空间结构与非空间结构,包括空间混交度、大小比、多样性指数、林层结构、径阶分布、林冠层指标(冠长率、冠幅面积与冠幅)、灌草盖度等,并初步提出未来近自然经营措施。结果表明:T2林分各林层树种丰富度、冠长率与冠幅面积最高,其次是T1,T0最差;在林分水平结构与林分多样性以及树种竞争力方面,亦是同样结果;由此可知,人工生态公益林其森林结构与生态功能只有通过经营才能得到提高。对于初始密度高的人工水源涵养林,只有通过不断间伐,调整林分密度与林木分布,才能促进天然更新,增加树种多样性与提高林分稳定性。本研究为全场调整林分结构和制定针对性经营措施提供数据支持与基本林分特征参数,同时,为被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的高密度人工林经营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53.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造林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增加陆地碳汇,减缓大气中CO2的积累.以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及原生荒漠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造林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合理的样方设置分别于林区和荒漠灌木林区进行土壤分层取样,并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碳汇林下及原生荒漠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原生荒漠植被条件下土壤平均碳密度仅为0.3 ~0.6 kg/m2,而建造碳汇林后,该区域土壤平均碳密度有大幅提高,为0.47 ~1.44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体深度的加深而减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提高在浅层土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有效地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对改善当地土壤环境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不同垦复时间毛竹林土壤性质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及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安福县不同垦复时间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未垦复、垦复3年、垦复10年的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土壤综合指数(IFI)法对不同垦复时间毛竹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垦复可以改善毛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尤其是表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垦复极显著的降低了0~20 cm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垦复降低了土壤的活性酸度,可以减缓土壤养分元素的流失;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速效磷的含量,增加了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为毛竹林的立地生产力维持提供了重要保障。不同垦复时间毛竹林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的排列大小顺序为垦复10年0.463 5、垦复5年0.418 4、未垦复毛竹林地土壤0.354 8,垦复对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55.
对桤木人工林细根、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桤木细根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高,春季最低;微量元素Fe、Mn、Zn、Cu、Pb、Ni、Cd含量冬季最低,春夏季较高.(2)土壤各层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微量元素Mn、Zn含量在冬季最低,秋季最高;Fe、Ni、Pb、Cu、Cd含量在冬季最高,春秋较低.(3)细根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含量在冬季存在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Fe、Ni、Cd含量在一年四季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Mn、Cu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负相关关系,Zn、Pb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Scott A. Parsons Ivan R. Lawler Robert A. Congdon Stephen E. Williams 《植物养料与土壤学杂志》2011,174(5):710-720
Plant‐litter chemical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driver of many ecosystem processes, however, what actually constitutes high‐ or low‐quality litter (chemical potential for fast and slow decomposition, respectively) is often interpreted by the indices available. Here,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 was used to explore leaf‐litter chemical quality and the controls on decomposition in the tropical rainforest region of north Queensland Australia. Leaf‐litter samples from litterfall collections and litterbag studies were used. NIRS was used to calibrat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material (N, P, C, Mg, Ca, acid detergent fiber, acid detergent lignin, α‐cellulose, and total phenolics) from a smaller sample set covering the spectral range in the full set of samples. Calibrations were compared for both separate (local) and combined models, for litterbags, and litterfall.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2) in the local models ranged from 0.88 (litterbag Mg) to 0.99 (litterfall N), with residual prediction deviation ratios > 3 for all constituents except Mg (≈ 2.5). Mass loss in the litterbags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NIR spectra, with model r2's of 0.75 (in situ leaves) and 0.76 (common control leaf). In situ decomposability was determined from modeling the initial NIR spectra prior to decomposition with litterbag exponential‐decay rates (model r2 of 0.81, n = 85 initial samples). A best subset model including litter‐quality, climate, and soil variables predicted decay better than the NIR decomposability model (r2 = 0.87). For litter quality alone the NIR model predicted decay rate better than all of the best predictive litter–chemical quality indices. The decomposability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in situ decomposability in the litterfall samples. The chemical variables explaining NIR decomposability for litterfall were initial P, C, and phenolics (linear model r2 = 0.80, n = 2471). NIRS is a holistic technique that is just as, if not more accurate, than litter–chemical quality indices, when predicting decomposition and decomposability, shown here in a regional field study. 相似文献
159.
福建省上杭县是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达77.38%,位居福建省乃至全国前列。根据杭县编制的(2016~2025年)的森林经营规划前期外业调查和后期内业资料数据整理,对该县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概述,并从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林种、树种结构等方面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以便为科学制订上杭县在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效益和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上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0.
东北过伐林区蒙古栎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在维持森林立地生产力以及全球碳平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东北过伐林区蒙古栎天然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层次(0~20 cm、20~40 cm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及其与其他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蒙古栎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31.48 g.kg-1,0~60 cm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为15.76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2)0~20 cm土层中,除全P和有效P的含量略低,土壤养分含量均较丰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其在不同土层间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除pH和全K以外),并且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3)在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N、全P和速效K呈极显著正相关;就0~60 cm土壤剖面而言,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与土壤全N、全P、有效P和速效K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