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0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林业   270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70篇
  428篇
综合类   826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267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GC-ECD对环鄱阳湖区11个县市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测定的数据,研究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蔬菜地土壤中HCHs、DDTs、氯丹和六氯苯均有检出,且DDTs、HCHs的残留量较高,总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为2.39~47.28 μg·kg-1.从整体上分析,处于工业分布区域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其他区域.有机氯农药组成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中除个别采样点有机氯农药主要来自于早期残留外,大部分地Ⅸ有新的污染源输入.与国内其他地区蔬菜地土壤相比,环鄱阳湖区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生态风险分析显示,环鄙阳湖区蔬菜地土壤中HCHs残留对于土壤生物的风险较低,而DDTs可能对鸟类和土壤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万峰湖周边土壤中汞污染现状和环境风险,对13个不同位置土壤中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综合研究和评估了土壤中总汞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结果显示,13个采样点土壤中汞含量差异较小,土壤汞含量为0.004~0.618mg·kg-1,平均含量为0.141mg·kg-1,仅三江口和吉隆土壤汞含量超过贵州土壤汞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显示万峰湖周边土壤总体无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很低。  相似文献   
103.
环鄱阳湖区部分叶菜类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尧兰  陈焕晟  蒋建华  胡华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10-12312,12314
[目的]对环鄱阳湖区部分叶菜类蔬菜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方法]测定环鄱阳湖区11个县的蔬菜基地、农家的3种叶菜类蔬菜共163个样品中的Pb、Cd、Cr、Cu和Zn重金属的含量,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通过比较2种来源蔬菜污染状况进一步分析环湖区蔬菜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环鄱阳湖区叶菜类蔬菜有2/3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在50%以上,其中白菜Pb超标最为严重,超标率高达85.2%;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环鄱阳湖区叶菜类蔬菜的安全和优良级别所占比例为66.9%,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以芹菜受污染的程度最大,污染主要来源于Cr、Pb;在2种种植方式下,基地蔬菜受重金属污染水平较高于农家。[结论]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工业、交通的大力发展已初步造成区域的蔬菜重金属污染,建议环湖区居民适当减少芹菜和基地蔬菜的食用来降低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东湖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为今后东湖的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保护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2010年对武汉东湖4个主要子湖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每月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23种(绿藻58种,硅藻26种,蓝藻16种,裸藻14种,其他9种),4个子湖中蓝藻、绿藻和硅藻的数量之和占总数量的98%以上,为东湖的优势藻门;东湖不同子湖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均在1~3,属中污水质,湖泊水质为牛巢湖〉汤菱湖〉郭郑湖〉后湖;CCA排序分析表明东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硝态氮和氨氮的影响,说明东湖是一个氮营养盐限制型湖泊;对比郭郑湖2010年与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和理化指标,发现水体中硝态氮、氨氮含量和蓝绿藻的现存量都有显著提高。[结论]近年来,东湖从磷限制转变为氮限制型湖泊,富营养化正在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环鄱阳湖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方法]于2010年对环鄱阳湖地区7个县市的地下水质状况进行调查,从矿化度、硬度、水化学类型等方面对鄱阳湖区域不同地区浅层地下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对比,揭示区域浅层地下水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与原因。[结果]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质指标除pH外均较好,均属Ⅰ类水质标准;其中南昌市矿化度、硬度、电导率、Na+、K+、Ca2+、Mg2+、Cl-、HCO3-为最高值,都昌县pH和SO42-为最高值,鄱阳县Mg2+和pH为最低值,永修县硬度、K+、Ca2+、SO42-、Cl-为最低值,进贤县Na+、矿化度和电导率为最低值。江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质较好的主要原因;南昌市地下水多项水质指标最大,甚至趋于Ⅱ类水质标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类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区域浅层地下水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黄花泡乌鳢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黄花泡乌鳢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乌鳢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曲线关系 ,其相关式为F =0 490 9L1 0 186(r =0 9843) ;乌鳢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直线关系 ,其相关式为F =16 495 1+5 30 0 8× 10 -3 W (r =0 995 4)。乌鳢个体的绝对繁殖力 (F)和相对繁殖力 (F/L)与年龄、成熟系数、卵径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个体绝对繁殖力的年增长率与绝对增长数以 3龄最高  相似文献   
107.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早稻新品系,在稀播条件下,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其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穗长及千粒重诸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及黑龙港流域旱稻育种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性状中,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影响显著。三者对产量的贡献为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0、0.38和0.12,达到显著及极显著水平。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及穗长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影响程度为穗长>一级枝梗数>株高>株穗数>穗实粒数;穗实粒数同株穗数也呈负相关。单株生产力大的品系是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三者在较高水平上的协调与统一,育种实践上要兼而顾之。在本地区光温条件下,旱稻育种策略为,培育株高及抽穗期适中,提高单株成穗数及单穗实粒数,控制穗子长度,稳定千粒重。其具体指标为,抽穗期8月20~25日,株高100cm左右,穗实粒数不低于100粒,千粒重26g以上,每666.7m~2产量350~400kg。  相似文献   
108.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乌梁素海设立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较大规模富营养化适度控制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近年来输入乌梁素海的盐量约75.5×104t/a,平均每年参与积累储备的总氮328.7t,总磷28t,这些超负荷积累的营养物已使乌梁素海有序的生态结构严重退化,将在30a内演变成为芦苇沼泽地。以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转移氮、磷营养可以削减湖泊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储备,使输入与输出的营养盐趋于平衡,并抑制生物填平作用。芦苇园田化生态管理工程可以控制芦苇蔓延,重建全湖自然景观。实施上述生态工程可使乌梁素海富营养化适度控制与水生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和谐统一,促进湖泊环境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更好地剖析青海湖南部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笔者利用青海湖南部共和县气象局1961—2017 年的大风日数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自1961 年以来该地大风日数随年份的延长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年减少2.0 天;(2)共和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大风日数的减少幅度大小依次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季和夏季大风日数的减少趋势显著;(3)突变分析表明,春、夏、秋、冬四季大风日数未发生突变,年大风日数在1975 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对于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0.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地位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