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4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林业   3164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8篇
  327篇
综合类   178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不同浓度CO2(700、500μm o l/m o l)处理的红松和长白赤松幼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03年的7~9月的中旬采样,对0~10 cm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受高浓度CO2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0μm o l/m o l CO2对红松幼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起着极显著(p<0.01)抑制效应,其作用大于500μm o l/m o l CO2处理;受高浓度CO2处理的长白赤松幼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表现出了与红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相似的变化规律。此外,500μm o l/m o l CO2条件对红松和长白赤松幼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的影响存在着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有效集成专家系统、模拟技术以及现代森林经营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为对象,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以Visual Foxpro为主要开发工具,研制开发出了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该系统由主控模块、知识库管理模块、林分经营专家系统模块、系统模拟模块、输出输入模块组成,可为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的综合经营服务.  相似文献   
53.
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 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 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 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 该文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 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性.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h)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致; 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 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迫,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大. 10%PEG处理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 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 20%与3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同, 胁迫超过2 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轻度(40%田间持水量)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PEG胁迫的前期(4 h之前), 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 在胁迫处理4 h后, 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照. 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 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 另外, 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理(30%PEG和20%田间持水量)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异, 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 3种PEG浓度(10%、20%、30%)干旱胁迫处理在2 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理(40%、30%、20%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 因此, 可以认为2 h的PEG胁迫处理与土壤水分胁迫处理(7~10 d)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该文研究了原始红松阔叶林当年形成的凋落物层中表层和底层红松枝叶分解速率和C、N、P、K等养分元素的释放方式.结果表明, 凋落物底层的微环境可以加速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元素的释放.枝的失重率和养分元素释放率要显著低于叶. 随着分解试验时间延长, 分解速率(k值)逐渐降低, 在所有分解阶段内表层枝叶的分解速率均小于底层枝叶.红松枝叶失重率与木质素、纤维素、C/N 和木质素/N有关, 同一时间段内影响凋落物表层和底层枝叶失重率的化学成分有所区别. 但在分解后期失重率主要与木质素浓度相关.表层枝叶N和P的净固化率高于底层枝叶而净矿化率则低于底层枝叶.K在红松枝叶的分解过程中一直进行矿化作用, 并且表层枝叶K元素的剩余百分率大于底层枝叶, 枝中K元素剩余百分率大于叶.结果说明在红松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如果忽视凋落物层微环境效应将会低估红松针叶分解速率和N、P、K的释放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为阐明油松侧枝的节间特征及其变异规律,了解当年生节间枝条和针叶的异速生长关系,揭示侧枝空间构型、活力和光合产物分配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本研究在35 a生油松林内选取了5株标准木的标准枝,通过枝条解析截取了372个节间,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油松枝条多分为3级,近90%的节间分布在2级和3级枝,直径生长周期为1~4 a、具有针叶着生和光合功能的节间占节间总数的83%;节间直径和长度均随枝级增加而显著下降,均随节间生长周期(或形成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后者在枝级间及枝级内的变异均远高于前者,后者受枝级和着生位置光照环境的影响明显高于前者。全枝70%以上的枝条生物量分布在1级枝节间,80%以上的针叶分布在2级和3级枝节间;1级和2级枝的生物量以枝条为主,3级枝以针叶为主。直径生长周期为1~3 a的节间生物量以叶为主,4 a的以枝条为主,4 a以上的以完全以枝条为主。当年生节间的不同特征变量间均成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而非成比例变化。【结论】节间是侧枝的基本单元,其数量、质量、生长发育及其在不同枝级和形成时间的变异,以及其主要构件的异速生长关系是影响侧枝空间构型、活力和光合产物分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6.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花期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思茅松种子园16个无性系花期观察,结果表明:①球花在开放过程中有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颜色变化,单个雄球花序和整个雄球花序簇开放是从基部至顶部;雌球花开放是由花顶部至基部开放,闭合时顺序相反。②不同无性系间雌雄球花期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无性系内散粉期与授粉期具有同步性,散粉期包含于授粉期内。③同一无性系内不同分株间花期同步性较好。④同一植株不同方位花期差异不明显,而不同层次雌球花有一定的差异,雄球花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苗床土壤日蒸发量、土壤表层温度和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开展了不同覆盖物红松播种试验.结果 表明:不同覆盖物下土壤日蒸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K、河沙、草炭土、松针、锯末和豆秸;河沙覆盖的土壤表层温度最高,其次是松针覆盖,豆秸覆盖的最低,锯末和草炭土覆盖下的土壤温度两者相差不大;松针、草炭土、...  相似文献   
58.
建立红松种子园,培育遗传品质优良的繁殖材料,对于发展扩大红松阔叶林资源,加快培育红松优质材后备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为红松食用种子林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根据红松实生种子园系列研究结果和生产经验,总结提出了包括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播种苗培育和定植方法在内的红松第一代实生种子园营建技术及包括土壤管理、树体管理、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档案管理等内容的红松第一代实生种子园的经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9.
对松口蘑菌丝与赤松根形成的外生菌根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松口蘑菌丝的赤松根呈不规则的多分支状或扫帚状,表面覆有松口蘑菌丝,但不形成由菌丝构成的菌鞘。赤松幼根感染松口蘑菌丝的部分呈暗褐色至黑色。被菌丝侵染表皮的细胞壁明显增厚,细胞内容物浓缩、变暗,皮层细胞内有明显的、淀粉粒样的大颗粒,细胞质浓缩、变暗。皮层细胞间不形成明显的“哈蒂氏网”。以上结果表明,松口蘑与赤松形成的外生菌根与典型的外生菌根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0.
果梢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Ragonot)是蛀食类害虫,以幼虫危害红松当年生球果和先年生球果及嫩梢。在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该虫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球果内、果痕处及嫩梢内越冬。翌年5月开始活动危害,5月末至6月下旬为蛹期。6月中旬始现成虫羽化,终见于7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期,6月末至7月中旬幼虫孵化,部分幼虫在球果采摘前转移至果痕附近、嫩梢、当年生球果内继续危害,于9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