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18篇
  免费   1802篇
  国内免费   4686篇
林业   2974篇
农学   4361篇
基础科学   1067篇
  5169篇
综合类   18608篇
农作物   2910篇
水产渔业   2858篇
畜牧兽医   5385篇
园艺   1641篇
植物保护   2433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533篇
  2022年   1023篇
  2021年   1160篇
  2020年   1262篇
  2019年   1445篇
  2018年   1019篇
  2017年   1691篇
  2016年   2147篇
  2015年   1822篇
  2014年   1472篇
  2013年   2146篇
  2012年   3128篇
  2011年   3075篇
  2010年   2399篇
  2009年   2216篇
  2008年   2470篇
  2007年   2939篇
  2006年   2658篇
  2005年   2014篇
  2004年   1686篇
  2003年   1183篇
  2002年   939篇
  2001年   846篇
  2000年   788篇
  1999年   660篇
  1998年   550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68篇
  1995年   471篇
  1994年   387篇
  1993年   411篇
  1992年   370篇
  1991年   329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对91份不同产地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采用叶绿体cpDNAtrnT-trnL直接测序的方法和邻接法(NJ)对91份扁穗冰草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水平上单倍型多样性(Hd)指数为0.608,核苷酸多样性(Pi)指数为0.00295;种群水平上Hd介于0~0.9722,Pi指数介于0~0.00749。分子方差分析表明,扁穗冰草大部分遗传变异(91.63%)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的基因流(Nm=5.474)较高,群体内变异是扁穗冰草的主要变异来源;NJ树表明,受试的6个野生种群可分为4大类群。扁穗冰草的遗传多样性居群内遗传分化较大。  相似文献   
72.
选择与羊同源性较高的牛FGFR1基因组序列(NM_001110207)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采用DNA池PCR直接测序法快速检测黔北麻羊FGFR1基因的多态性,并以内蒙古白绒山羊和关中奶山羊比较,结果表明:在引PCR产物中只有黔北麻羊检测到多态,分别处于外显子5和内含子5的T133C和C211T的碱基突变,而其他2个品种...  相似文献   
73.
从含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核衣壳蛋白(N)的质粒扩增出N基因,构建禽痘病毒转移载体。该载体含有禽痘病毒早晚期启动子LP2EP2控制之下的PRRSVN基因、P11启动下的报告基因lacZ以及用于同源重组的禽痘病毒基因组的片段。在转移载体转染亲本病毒S—FPV-017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之后,采用蓝色表型筛选的方法,筛选到表达N基因的重组病毒,并对其进行了6轮蚀斑纯化。PCR方法鉴定证明重组病毒的基因组中含有完整PRRSVN基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了PRRSVN蛋白在重组病毒感染的CEF细胞中获得表达,本研究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复制型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根据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基因序列,设计了IHNV最为保守的指纹序列,以及测序引物,建立了IHNV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对所构建的IHNV焦磷酸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试验和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在8种鱼类病毒中能够特异性检测出目的病毒,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核酸量为10pg/μL。对建立的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选取国内采集与进口的鱼类样本共计80批次进行IHNV检测。结果显示,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的检出常规RTPCR不能检出的假阴性样本和弱阳性样本,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满足水生动物疫病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75.
揭示黑龙江地区集约化猪场仔猪断奶腹泻(PWD)直肠棉拭子分离到的123株大肠埃希菌所属种系分类群、O血清型及其与毒力基因的特征.采用常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种系分类群标记的ch uA、yjaA基因和TSPE4.C2DNA片段及肠毒素基因STa、STb、LT、SL T-2e采用PCR方法检测.在123株分离菌株中,除21株未定型、10株自凝外,测定出92株分离的血清型,覆盖18个血清型,其中以O8、O 9、O 149 3种血清型为主,共57株,占定型菌株的61.96%.环境共生的种系进化A群113株占91.87%,肠外强致病D种系进化群2株占1.63%.肠毒素检出菌株74,占分离株的60.16%,其中以STa、STb为主,共占肠毒素检出株的94.59%.结果显示黑龙江省PWD病原性大肠埃希菌优势血清型为O 8、O9、O149,大肠埃希菌肠毒素主要毒力因子为STa、STb,种系进化群为A.  相似文献   
76.
重组GP5AB蛋白间接ELISA检测PRRSV抗体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ST-GP5AB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用于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2μg/mL,最佳封闭液为0.15%BSA,37℃封闭2 h后,再4℃封闭24 h,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200,其作用时间为60m in,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20 000,最适作用时间为90 m in,37℃显色10 m in,S/P≥0.284为阳性,S/P≤0.26为阴性,介于二者之间为可疑的判定标准。该抗原与猪其他4种临床症状类似的疾病的阳性血清反应呈阴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变异系数均小于7%,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应用本方法初步检测了一些疫苗免疫仔猪血清样品,并与重组N蛋白和PRRSV抗原同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抗原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7.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为了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研制试剂盒中使用的阳性标准质控品。本试验旨在研制含ASFV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并探究其在检测方法中的应用。首先扩增p72基因的全长片段,利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包装出含有p72基因的ASF DNA病毒样颗粒。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病毒样颗粒在应用中的可靠性,本研究将病毒样颗粒与ASF的组织毒及细胞毒同时进行DNA核酸提取,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病毒样粒子能很好的取代ASFV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中作为阳性质控品,且能对核酸提取过程进行质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中,病毒样粒子的最低包装浓度为102 TCID50。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病毒样颗粒也适用于普通PCR及LAMP检测方法中,最低浓度分别为103和101 TCID50。本试验结果将为规范ASF检测方法,促进ASF检测方法的转化应用及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对动物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ETEC)的一种新型菌毛 (F1987)进行了相应基因的定位研究 ,通过对表达该新型菌毛 (F1987)相应 ETEC菌株的培养、质粒提取、对大肠杆菌受体菌株 DH5α的转化及阳性转化子筛选与相应菌毛表达的检定等 ,初步表明该新型菌毛 (F1987)的基因定位于质粒上  相似文献   
79.
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流行性感冒(av ian in fluenza,A I,简称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v ian in fluenza v irus,A IV)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作为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IE)定为A类的传染病,A I不仅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A I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作者从病原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致病力、变异性以及对人类感染A IV的分子机制等角度就A I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为防制A I提供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禽流感的防治措施,加深人们对A I的认识。  相似文献   
80.
2006-2007年期间,山东6地区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出现母狐空怀、流产,幼狐呼吸困难,鼻孔出血,气喘并伴有腹泻、死亡等症状,为探明病因,对发病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送检的236份病料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由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dinosa)、沙门菌(Salmonel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共感染所致.这4种细菌单独感染、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和四重感染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0%、45.8%、3.8%和0.4 0%.在分离的4种细菌中以绿脓杆菌的分离率为最高,达到86%,对该痛原又进行(G+C)mol%、16SrR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包括9株邻近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其中与绿脓杆菌(AJ249451)同源性最高,为99.2%,进一步确定该病原菌属于假单胞菌属中绿脓杆菌.本研究为目前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蓝狐病的原因提出了新的思路,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