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1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959篇
林业   248篇
农学   793篇
基础科学   121篇
  2341篇
综合类   1768篇
农作物   988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358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为直观揭示施氮对小麦籽粒灌浆的生理效应,以徐麦30(强筋小麦) 和扬麦13(弱筋小麦)为材料,采用树脂包埋样品进行半薄切片和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了孕穗期施氮对小麦颖果腹部和背部胚乳细胞物质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颖果腹部和背部胚乳细胞蛋白体数目增加,花后11、15和19 d最显著,同时蛋白体的聚集方式发生改变,对照组(不施氮)胚乳细胞内以小蛋白体为主,呈散状分布,而施氮组胚乳细胞含有许多大蛋白体或蛋白聚积体,分布较为集中。徐麦30蛋白体发育对氮素的响应程度高于扬麦13。施氮后腹部胚乳细胞淀粉粒排列更为紧密,细胞充实率增加,且扬麦13的响应程度大于徐麦30。施氮也增加了徐麦30背部胚乳细胞充实率,而对扬麦13的影响表现相反。  相似文献   
92.
播期和密氮组合对镇麦10号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江苏淮南麦区红皮强筋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选用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基施45%复合肥375 kg·hm-2和尿素150 kg·hm-2条件下,分析了播期和密氮组合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氮组合对镇麦10号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镇麦10号产量先升后降,穗数和千粒重下降,穗粒数略有增加。11月5日播种较10月20日和11月20日播种分别增产2.26%和10.59%;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因播期不同而有所差异;种植密度增加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但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10月20日播种时,提高种植密度不利于产量的增加,在基本苗225×104 株·hm-2下平均产量最高,较基本苗300×104 和375×104 株·hm-2分别增产3.52%和9.21%;11月5日和11月20日播种时,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以基本苗375×104 株·hm-2的产量最高,较基本苗225×104 和300×104株·hm-2分别增产6.32%、4.89%和4.58%、3.25%。增加追氮量有利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但过量追氮时,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追施纯氮120 kg·hm-2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追氮量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产量的增加。早播、增加种植密度、增施氮肥均能促进镇麦10号干物质积累,但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镇麦10号高产最适播期为11月5日,最优密度为375×104 株·hm-2,适宜追氮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93.
水氮互作对旱地春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水氮互作对旱地春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处理下春小麦关键生育期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及经济产量。结果表明,水氮互作下,春小麦茎秆、叶片和麦穗(不含籽粒)的全氮含量均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而呈现下降趋势;正常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5%~85%)下,春小麦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均表现为中氮处理(每公斤土壤施纯氮0.15 g)>高氮处理(每公斤土壤施纯氮0.25 g)>空白对照(不施氮肥),且中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高氮处理(P<0.05),但经济产量却显著低于高氮处理(P<0.05);水分胁迫条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35%~45%)下,春小麦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高氮处理>中氮处理>空白对照,但中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产量均显著高于高氮处理(P<0.05)。说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旱地春小麦的经济产量,而水分胁迫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更有利于旱地春小麦的生产。  相似文献   
94.
大田条件下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CK),设置农民传统施肥(FP)、水肥一体化(WF)以及水肥一体化减氮20%(WF-N)4种水氮管理模式,研究氮肥用量及施氮方式对玉米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施氮量下,与FP处理相比,WF处理的子粒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和完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9.57%、7.45%、2.41%和9.14%;完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8.77%,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利用率(NUE)分别增加9.57%、45.28%、28.65%。减氮20%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施氮处理的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完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FP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PFPN、AEN、NUE较FP处理分别增加24.34%、21.87%和21.38%。  相似文献   
95.
为给长江中下游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扬辐麦4号为材料,研究拔节期和花后连续渍水5d、10d和15d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花后渍水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并显著降低了成熟期根和地上部、花后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及根冠比。随渍水时间的延长,渍水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量的影响总体呈增大趋势;籽粒产量、穗粒数、花后地上部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根冠比在渍水5d和10d间差异不显著,渍水5d和15d间差异显著。拔节期与花后短期渍水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花后渍水15d产量显著低于拔节期渍水。花后渍水对千粒重、花后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花前地上部干物质转运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6.
In wheat, the ability to store and remobilise large amounts of stem 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 (WSC) to grain constitutes a desirable trait to incorporate into germplasm targeted to regions with frequent terminal drought. The main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SC storage, grain number and grain weight across several environments. A small set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2–4) contrasting in stem WSC were grown in six field trials where water availability, sowing date and/or N level were manipulated, with line yields ranging from 400 to 850 g m−2 across experiments. Biomass, N and WSC concentration (WSCc, mg g−1 dry weight) and amount (WSCa, g m−2) were monitored. A resource-oriented area-based model [Fischer, R.A., 1984. Growth and yield of wheat. In: Smith, W.H., Bante, S.J. (Eds.),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Field Crop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Los Baños, pp. 129–154] and intrinsic rates of organ growth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sequences on grain number of potential competition between spike and stem around flowering.  相似文献   
97.
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给冬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合理运筹提供参考依据,于2007-2008年在河南温县、兰考两试验点,以两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冬小麦品种豫麦49和兰考矮早八为供试材料,在全生育期施氮0、90、180、270 和360 kg N ·hm-2(底施和拔节期追施各半)的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试验点施氮量180和270 kg·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均达到了每公顷9 000 kg以上的水平,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和90 kg N ·hm-2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其他处理相比,180和270 kg·hm-2处理提高了两个小麦品种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和SPAD值,进而增加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两试验点的施氮处理对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成穗数影响不显著,而施氮量180和270 kg·hm-2处理显著提高了多穗型品种豫麦49的成穗数;两品种穗粒数和粒重均表现为不施氮和90 kg N ·hm-2处理显著低于适宜施氮量(180和270 kg N ·hm-2)处理。两品种在两试验点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不同,豫麦49和兰考矮早八分别在270和180 kg·hm-2获得最高产量。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在施氮量180~270 kg·hm-2、基施和拔节期比例5∶5条件下,在稳定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促进花后物质积累量,提高粒重,可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98.
栽培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施氮180kg/hm2与不施氮条件下,比较了宽窄行和等行距两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产量形成特性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原因在于: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促进穗分化,提高每穗总粒数;增大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促进物质积累;降低茎鞘物质输出率,改善源库关系。(2)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的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率与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氮收获指数与氮素利用效率显著下降,而氮生理效率与氮肥效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9.
在四川棉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时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站果表明:在一定水平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株高、单株果节数和产量相应提高;当纯氮施用达到450kg/hm2时.其产量、经济效益达到最高,而当施用术达到600k/hm2时,其经济效益还低于零氮水平.在一定氮肥施用水平的基础上,配合施用一定数量有机肥料,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0.
密肥组合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宜南方晚播稻茬中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密肥组合,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20为材料,研究了江苏淮南地区晚播(11月20日之后播种)条件下密度、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密度与籽粒产量、效益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密度为315×104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达6 721.65~7 884.91 kg·hm-2,效益达3 783.6~5 111.55元·hm-2;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籽粒产量极显著高于施氯量210 kg· hm-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基本苗为315×104株·hm-2、总施氮量270 kg·hm-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3∶3时,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