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篇
  36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Changes in the position along the elevational gradient for plant species are a predicted consequence of global and local climate change. Within the area of influence of cities it is necessary, fo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n plant communiti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 heat islands, that can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around cities as much as 8 °C when compared with peri-urban rural areas. We explored patterns of seedling survival of Ceiba aesculifolia, a tropical tree species,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in a slope facing the city of Morelia, in Michoacán, México, because the city has followed a trend of increasing mean annual temperatures with a difference of at least 4 °C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urrounding rural areas. The highest survival was found between 2200 and 2230 m a.s.l. (100% after 1 year of planting and 75% after 2 years), 160 m higher than the altitudinal limit of the remnant adult tre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close to the highest limit reported for the species at a regional scale (2200 m a.s.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altitude on survival among experimental plots (P < 0.0001)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levation and distance from the north side of the experimental area was significant (P = 0.017). For restoring populations of C. aesculifolia within our study region, assisted migra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populations at the elevational limit or higher than its historical range might be necessary in areas close to cities that already are under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s, but might be necessary also in rural areas for ameliorating the expected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 tropical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52.
生物多样性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某些作用机制,对生物多样性现在或未来可能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某些促进机理进行探讨.基于生态位互补角度简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环境资源(非生物因素)的互补利用;并借鉴经济学理论剖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投资组合效应"的经济生态学意义;同时,结合最新的生态位构建理论与进化动力学模型,对生物多样性(生物因素)的生态动力学机制进行分析;而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更应注重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3.
徐松鹤  尚占环 《草地学报》2019,27(4):949-955
为了改善和治理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毒杂草次生植被形成三阶段群落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群落结构变化及毒杂草植被形成机理,提出了"剩余空间"概念。结果表明:随着"黑土滩"三阶段的演替,可食性牧草重要值降低。株型较小、对资源需求少的莎草科和禾本科物种与株型较大、对资源需求多的大型毒杂草相比,存活株数相对较多,生态位相对较宽。随着草地秃斑面积扩增,相似生活型的宽生态位物种会高度重叠,留出"剩余空间"。具有无性繁殖特征的多年生毒杂草会充分利用"剩余空间",加剧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土壤的空间异质性,从而形成"水热空洞效应"。本文提出了草地恢复可利用毒杂草作为先锋植物占据"剩余空间",再通过人工干预,逐步改良"黑土滩"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54.
肖厚贞  方佳  王绥通  林运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49-11050
[目的]探讨药剂干扰对芒果炭疽病时间和空间生态位的影响。[方法]运用生态位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芒果炭疽病生态位的影响。[结果]对照区芒果炭疽病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1785、0.9656;常规区芒果炭疽病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1754和0.7966;预测区芒果炭疽痛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1762和0.8267。药剂干扰压缩了芒果炭疽病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对空间生态位宽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常规喷药和预测预报喷药对芒果炭疽病生态位的影响差别不大,预测预报喷药在试验期减少了2次喷药次数,可节约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结论]该研究为制定抗药性治理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对立地条件类型相同城市的园林绿地植物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运用ArcMap软件计算各种群的重要值:采用Shannon-weinne多样性指标、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1994年黄英姿提出的生态位重叠计算公式进行种群生态位宽度的研究,将种群生态位理论运用于生态园林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6.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真菌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养殖方式,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消纳、去污除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大栏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的真菌空间分布特性,通过空间格局采样、分离鉴定发酵床中的真菌并统计其在不同空间的种类与含量;利用空间分布频次、空间分布型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位特征等指标,评估发酵床真菌种群的空间分布特性,为养猪发酵床管理、猪粪资源化利用、猪病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32个空间样本中共分离鉴定出真菌18个种,归于10个属,其中种最多的是曲霉属,包含7个种。发酵床不同空间样本的真菌种与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种数为1~4,数量为4×102~5.8×105菌落数·g-1。高频次分布的种有总状毛霉和橘青霉,分布频次大于10次;高数量分布的种有短柄帚霉、构巢曲霉和亮白曲霉,大于2.00×105菌落数·g-1。利用6个空间分布型指数和Taylor幂法则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床的真菌种群呈聚集分布型。32个空间样本种群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除两个空间样本仅分离到1个种类外,其他30个空间样本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多样性,为集聚分布和不均匀分布。空间样本2-A和3-D真菌种群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包含出现频次和数量较高种类,如总状毛霉、尖孢枝孢菌、橘青霉和构巢曲霉。空间样本1-A和1-B的真菌数量最大、种类也较多,但它们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均较低,所包含的多为出现频次低于3次的种类,如亮白曲霉、短柄帚霉和白地霉。生态位特征的分析表明:发酵床中真菌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总状毛霉和尖孢枝孢菌生态宽度值大,分别为7.60和5.18,为广适应种;而亮白曲霉、薛氏曲霉、土曲霉、短柄帚霉、水贼镰刀菌和毛壳属菌等6个种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小,仅介于1.00~1.10,为窄适应种。总状毛霉可与其他12个种存在重叠,但尖孢枝孢菌仅与其他2个种存在重叠。总之,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的真菌种群呈现明显的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特性为聚集分布和不均匀分布,总状毛霉和尖孢枝孢菌为优势种群,在发酵床中分布广、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57.
158.
千岛湖马尾松林抚育改造后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千岛湖林区抚育改造前后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方法,分析了马尾松林抚育改造前后的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择伐导致地带性阔叶树种黄檀(Dalbergia hupe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柯(Lithocarpus glaber)、木荷(Schima superba)、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e var.brevipetiolata)及灌木种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生长加速,生态位宽度增加,而马尾松、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位宽度下降;抚育改造改变了树种对资源的利用程度,马尾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及生态位重叠值发生明显变化;抚育改造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高于0.5的有12对(占总数的33.3%),比抚育前提高了33.3%,表明抚育改造后的马尾松林中各优势树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抚育前的大;抚育改造后,生态位重叠值增加的种对有21对,降低的种对有15对,说明抚育改造3年后,物种间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59.
利用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对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163°14'E—173°35'E,2°03'S—11°17'S)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进行了取样.对取样的919尾黄鳍金枪鱼叉长进行了组成和性比分析,对其中的551尾进行了摄食生物学研究,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  相似文献   
160.
对祁连山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人工林草本层植物群落的60个样方进行调查,运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 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对该人工林下草本层各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和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青海云杉人工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表明这2种物种在该人工林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态位重叠指数表明:在青海云杉林下生态位宽度较大或较小的草本种群,他们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既有较大的,也有较小的,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无相关性,可能是由于该区草本物种分布的斑块性和环境资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造成的。总体上看,青海云杉人工林下草本层的生态位重叠相对较低,对资源利用的相似度较低;从生态响应速率来看,高山老鹳草(Geranium pylzowianum)和马先蒿(Pedicularis)的发展性最强,在今后的演替过程中将会发展为青海云杉人工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